再説渭河之源

再説渭河之源

從空中鳥瞰渭河源頭之一的禹仰泉,有兩股水流從崖縫間噴薄而出,飛流直下,蔚為壯觀。

再説渭河之源

甘肅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遊客絡繹不絕。

再説渭河之源

遺鞭泉是山間一處巖洞,一股不大的水流從中緩緩而出,漫過青磚鋪築的路面,流入山澗。

再説渭河之源

禹仰泉由兩股從崖壁傾瀉而下的水流匯聚,噼啪作響,水霧四散。 本版照片均為本報記者 趙晨攝

河流是農耕時代的經濟命脈。作為黃河第一大支流的渭河,從渭源發端,流經甘肅隴西、天水和陝西寶雞、楊凌、咸陽、西安、渭南,最後在潼關注入黃河,蜿蜒奔流八百一十八公里,在我國中部形成了一條由東而西的生命線,滋養着兩岸,造福於秦隴。

渭河不僅是秦隴人民的母親河,更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在華夏文明起源階段,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人文初祖炎帝、黃帝,都是率先發祥於渭河流域,才逐步延伸至黃河流域。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天下的興衰、王朝的更替,幾乎都與渭河息息相關。大禹導渭,治理黃河,區劃九州,奠定了夏王朝的基業;周室崛起、秦皇統一、漢唐興盛,無不有賴於渭河兩岸的豐饒及其灌溉、漕運之利。渭河流域不僅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更是黃河文明的前奏,渭河與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史的軸心。

同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恆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一樣,渭河在中華文明的孕育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日,我們深入渭河之源——甘肅省渭源縣,探尋這條千百年來滋養着關中大地的母親河源起的秘境與傳説。

鳥鼠同穴

三泉匯流

《尚書·禹貢》載:禹“導渭自鳥鼠同穴山,渭水出焉。”渭河,即源於渭源縣鳥鼠山。

在一個雨後初霽的日子,我們沿着鳥鼠山蜿蜒崎嶇的山路攀援而上,山泉、瀑布、雲海、叢林、絕壁在眼前漸次展開,構成一幅天然而絕美的畫卷。

鳥鼠山,又名“鳥鼠同穴山”,是中國文獻記錄最早的名山之一,源自秦嶺餘脈,東北抵達隴中黃土高原,綿延百里,既是渭河的發源地,又是洮河與渭河的分水嶺。鳥鼠同穴,描述的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現象,這座山也由此得名。

相傳,上古時期,洪水氾濫,自然條件非常惡劣,鳥兒失去了棲息之所,與老鼠共處一個洞穴,和諧相處。今天的源頭,經過幾代人的治理,自然環境大大改善,水草豐茂,這種現象已經不存在了。

從山腳向上,很快就到了龍門澗,過了龍門澗約3公里,就到了渭河的源頭——品字泉。品字泉因三眼清泉呈品字狀分佈而得名,分別為遺鞭泉、吐雲泉、禹仰泉。

遺鞭泉説是泉,實則是山間一處巖洞,一股不大的水流從中緩緩而出,漫過青磚鋪築的路面,流入山澗與從上而來的水流匯合。據傳唐太宗李世民在此遺失馬鞭,後來在渭河下游找到。

禹仰泉由兩股從崖壁傾瀉而下的水流匯聚,噼啪作響,水霧四散。據傳大禹與水神共工作戰,將士們睏乏之際,喝了泉中的水,頓時精神抖擻,一舉戰敗共工。

吐雲泉是三眼泉水中最優柔温婉者。一池碧水,波瀾不驚,倒映出藍天白雲綠樹。據傳是渭河龍王行雲布雨的地方。

大禹導渭

千古功績

大禹是渭河源最為重要的標識。在鳥鼠山,到處都能看到大禹的形象與功績。

在山腳建有九鼎台,根據夏時九州分佈方位,安放了九鼎。劃分九州是禹在治水過程中又一偉大建樹。他根據各地的山川方位和走向、土壤性質、物產分佈,貢賦的等級和物品等情況,將天下劃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這是中國最早的行政區劃。

禹王殿是渭河源最為雄偉的建築。這座大殿是景區始祖文化展示區,集中展示大禹治水功績,整個建築採用漢唐風格,四角四個塔樓,有鎮守四方之意。前門設三欄門,以治洪、祭祀、功績為三大主題。進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大禹治水的主體場景雕塑,表現了大禹手持耒耜,率領民眾與洪水搏鬥的場景,左右為大禹的輔政能臣伯益、后稷。

在鳥鼠山上,兩座相對而立的陡峭崖壁,就是龍門澗。相傳上古時期,源頭洪水氾濫,上游形成了堰塞湖,大禹率眾來到此處,用開山斧劈開山脈,疏通河道,消除水患,治理渭河。現在,清流從峭壁之間傾瀉而出,右側陡峭山崖上雕刻着“大禹導渭”四個巍峨大字。

廊橋卧波

千古遺韻

在距渭河發源地鳥鼠山品字泉約10公里處,有一座古典純木結構伸臂曲拱單孔型廊橋——灞陵橋,因它是千里渭河上的第一座橋樑,自古便稱其為“渭河第一橋”。

灞陵橋南北而卧,全長約40米,結構嚴密氣勢雄偉,雙坡式飛檐,四角鬥起,橋身高聳,它的設計、建築結構、式樣和彩繪等,都具有我國古典民族建築特色。橋兩端各有寬敞雄渾的捲棚式橋台與橋身連成一體,既為通道,也是廳間,琉璃瓦頂,脊聳獸飛,典雅別緻,輕風吹拂,風鈴叮咚,悦耳怡人。

該橋緊緊牽繫着東南君山秀峯和北部七聖峻嶺。兩岸山巒對峙,平遠的河道無論遠近,都可看出高聳的橋身被藍天和盤托出, 顯得明淨壯觀,形成長虹卧波、蛟龍橫卧之勢。

灞陵橋歷來吸引着無數學者、書畫家、詩人前來,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文筆墨。左宗棠、于右任、楊虎城等為灞陵橋題有匾、聯語、碑文、詩文。清代詩人楊景熙有《渭水東注》:“閒眺城邊渭水流,長虹一道卧橋頭。源探鳥鼠關山月,窟隱蛟龍秦地秋。遠岸斜陽光射雁,平沙激石浪驚鷗。一帆風順達千里,東走長安輕盪舟。”

探訪渭河源頭,就是漫步在旖旎多姿的山水畫卷裏,就是徜徉在婉轉綺麗的千古詩韻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8 字。

轉載請註明: 再説渭河之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