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內外兼修促跨越 奮楫揚帆啓新程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休閒

秀美黔中,富美安順。作為風景區面積佔幅員面積12%以上的地區,安順是全省首批兩個地市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之一,旅遊產業發展起步較早、發展迅速。

“十三五”以來,我市按照“井噴式增長,湧泉式發展,內涵式提升”的要求,堅持“全域旅遊、產城互動、景城一體、城鄉統籌”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旅遊+”發展戰略,全域旅遊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構建了豐富的旅遊產品體系,旅遊產業實現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旅遊產業和經濟優勢,旅遊產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8年,全市接待旅遊人數首次突破一億人次,旅遊收入破千億大關。“十三五”期間,全市接待遊客累計突破4億人次,是“十二五”時期的3.08倍;旅遊總收入累計超過39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3.06倍。

2021年1至10月,全市接待國內遊客4624.49萬人次,過夜遊客994.08萬人次,一日遊遊客3630.42萬人次;接待本省遊客3200.51萬人次,外省遊客1423.9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03.59億元。

旅遊產品業態不斷豐富

夜晚,走進黃果樹瀑布景區,迎賓盛典、楓香染織布歌舞、布依族“龍崇拜”圖騰文化、神鼓祈水一一呈現,令遊客讚歎不已。

黃果樹旅遊區依託當地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觀,結合多種科技呈現手段,精心打造的“夜遊黃果樹”項目,已成為黃果樹旅遊新亮點。

“十三五”以來,我市縱深推進“旅遊+”戰略,強化旅遊與文化、體育、康養等元素的融合,着力構建豐富的全域旅遊產品體系。

“旅遊+文化”方面,我市充分挖掘穿洞文化、亞魯王文化、屯堡文化、三線航空文化等特色文化內涵,打造了西秀舊州古鎮、苗嶺屯堡古鎮、平壩天龍屯堡古鎮、關嶺永寧明清古鎮、神峻生態文旅小鎮等文旅消費小鎮,以及安順好吃街、歷史文化街區等一批文旅特色街區;

“旅遊+體育”方面,高規格舉辦了壩陵河國際低空跳傘、格凸河國際攀巖、鎮寧國際馬拉松、西秀區自行車騎行等一批特色體旅賽事,打造安順旅遊新名片;

“旅遊+農業”方面,推出西秀區大壩金刺梨小鎮、關嶺木城麗水景區、平壩金刺梨山莊等一批特色鮮明的農旅融合型園區;

“旅遊+大數據”方面,黃果樹景區利用大數據手段實現分時預約入園,啓動全市智慧旅遊平台系統建設,完成全市4A級以上景區接入貴州智慧旅遊一站式服務平台工作,實現全市核心景區門票、50多家餐飲、200多家酒店的線上交易,推動服務體驗升級;

……

與此同時,我市陸續建成了匠廬·村曉、匠廬·閲山、堯伽·凡舍等一批特色網紅民宿,柏聯温泉酒店、百靈温泉酒店等一批温泉康養酒店,不斷滿足遊客差異化需求,旅遊接待能力進一步提升。

隨着“旅遊+”戰略的推進,我市已經形成觀光休閒、山地運動、汽車露營、科普探險、滑雪等新興業態,豐富了以二日遊為基礎、三日遊為重點、五日遊為努力方向的大黃果樹山地全域旅遊產品,逐步形成“全年不分淡旺季、全天不分黑白天、全域不分景區點”的產品格局。

旅遊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

近年來,我市以全域旅遊宣傳推介為抓手,賽事、節慶活動等為載體,電商、智慧旅遊平台、新媒體等為宣傳平台,通過“城市形象推廣+產品轉化流量+活動亮點吸引”的營銷方式,實行部門協作、景區聯合、區域合作等機制,逐步構建起常態化、立體化、全覆蓋的推廣體系,全面提升全域旅遊品牌影響力。

“十三五”期間,在高鐵、航空等立體交通體系的支撐下,我市赴國內外城市開展主題推介300餘場,有效擴大了“中國瀑鄉·秀美安順”,“春賞花、夏避暑、秋怡情、冬康養”,“黃果樹下·安順生活”等品牌營銷影響力和產品知曉率。

2020年11月2日,市委常委會決定安順城市文化形象宣傳語為“康養福地 瀑鄉安順”,進一步提升安順城市文化形象和品位,豐富安順城市人文內涵,擴大城市影響力、吸引力,提高我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2021年,我市推出的“夜遊黃果樹”業態項目,入選2021貴州四大精品夜遊目的地榮譽榜單;《2021抖音國慶旅遊報告》最受歡迎景點TOP10中,貴州佔3席,其中黃果樹、格凸河在列。

截至目前,我市打造了國家A級旅遊景區44個,其中5A級2個(黃果樹、龍宮),4A級12個,3A級30個。先後獲評“甲類旅遊開放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城市”“中國最美休閒度假旅遊城市”“中國最佳避暑旅遊城市”“大西南黃金避暑帶上的核心城市”等殊榮,2020年榮獲《中國國家旅遊》雜誌頒發的“2020中國國家旅遊年度臻選全域旅遊目的地”,2021年榮獲“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迅猛

一到夏天,位於經開區幺鋪鎮的十里荷廊休閒農業示範園就人氣爆棚,帶動當地的鄉村遊持續火熱。

近年來,隨着全域旅遊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市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不僅促進旅遊產業化高質量發展,而且有效帶動了貧困羣眾增收致富。

在西秀區大壩村,這裏舒適的氣候、秀麗的景色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避暑,帶動村民受益。據瞭解,依託避暑旅遊,2019年該村全村增收168萬元,村民都樂開了花。

在平壩區小河灣景區,這裏依託自身獨特的自然優勢,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成功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截至2021年9月底,小河灣景區來往遊客絡繹不絕,遊客量達45萬餘人次。

以小河灣、大壩、塘約等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為代表,我市成功打造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1個、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5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6個、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3個、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58個、四在農家·美麗鄉村40個……

2019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6509.27萬人次,旅遊收入543.7億元。2017至2019年,旅遊扶貧帶動4.6萬建檔立卡貧困户就業增收,真正實現了旅遊富民。鄉村旅遊的發展,形成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新產業形態,已經成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新增長點。

回望來時路,揚帆再啓航。站在新的起點,我市將繼續圍繞“四新”主攻“四化”,聚焦推進旅遊產業化打造精品、補齊短板、優化環境、叫響品牌,圍繞旅遊產業綜合實力實現大提升、經濟效益實現大提升,深入實施“四大行動”,加快建設旅遊強市,舞好全省旅遊龍頭,推動旅遊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肖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