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生活|嵩山覽勝

山上的生活|嵩山覽勝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中嶽嵩山天下聞名。一個節假日,我們一行四人,特意遊賞了嵩山勝景。

嵩山主要區域位於登封縣北部,橫向延伸60多公里,東部稱作太室山,西部稱作少室山。據説,大禹的長妻在這裏生下了夏啓,長妻即稱太室。長妻死後,大禹的小妻在太室山相對的區域撫養夏啓,小妻又稱少室。這便是太室、少室之名的由來。

嵩山巍然挺立於天地之間,氣勢非凡。高聳的石峯,排列如壁,坦然裸露,白如朝天的蓮花,又比蓮花多了許多堅剛之氣。登太室山,望之不顯遠,趨之久難近。沿着崎曲的山路,走累了就歇,歇過了再走。終於到達法王寺。法王寺是這裏最古老的寺院,曾一度衰落,前些年又恢復重建,有田紀雲等名人的題字。寺中有山門、大雄寶殿等建築,與其他地方見到的漢傳佛教寺院的格局差不多。最為不同者,是寺後的佛塔,古老而高大,令人讚歎。與法王寺一嶺之隔,有嵩嶽寺塔,塔建於南北朝時期,12面15級,雄峙于山腰,是嵩山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太室山下,有嵩陽書院。該書院歷史很久,在宋代與長沙的嶽麓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商丘的睢陽書院並列為四大書院。當時的文化大家司馬光、程頤、程灝等人都曾在這裏講學。作為文化人,有幸來到登封,哪能不到嵩陽書院觀賞一番呢。

嵩山遊的另一個重要項目,自然就是到少林寺了。顧名思議,少林寺即“少室山密林中的寺院”了。該寺位於少室山北麓的山谷中,本是個幽深寧靜之所。只因少林寺名氣太大,遊人太多,所以才顯得有些熱鬧。

松柏掩映着的那座山門,紅牆彩瓦,方門圓窗,是少林寺的標誌性建築,世人皆知。進得門來,遇一僧人,俗姓與我相同,頗感親切。在他的引導下,我們一一觀看了大雄寶殿、方丈室等處。院中有一些僧人練武,跟着學的不乏金髮碧眼者,足見少林功夫的無窮魅力。寺中還有一些珍貴的碑文,比如米芾寫的“第一山”之類,很見功力。雖然少林寺的建築格局與其他寺院差別不太大,因為它是中國禪宗的祖庭和天下武林的聖地,所以,目光所及,總有一種神聖的感覺。

三十年前電影《少林寺》面世,此後又有一系列與少林寺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播出,讓少林寺的名子響遍全球。少林寺的確有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貢獻。就宗教傳播而言,它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達摩祖師曾在這裏傳授佛法,報恩禪師在這裏弘揚曹洞宗風,這對於佛教界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就武術發展而言,該寺對於中國武術套路的整理和傳承,都是舉世共知的。十三和尚有功於唐朝,武僧抗倭有功於明代,保衞團退匪於民國,因而,少林寺被歷代政權重視。隋文帝賜田百頃,唐太宗賜田千頃,元、明、清各代增修擴建皇題匾額,民國倡導武術歸宗少林,並將岳飛、朱元璋比為少林英雄。

少林寺西不遠處的塔林,有唐、宋、元、明、清各代高僧的磚石墓塔248座墓,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塔林。以前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在塔林裏打鬥的場面,心中疑問不少,這次親臨,終於瞭解了其中的奧秘。

在少林寺所在的山溝內,有不少相應的看點,有的地方搞武術表演,有的地方辦武術學校。旅遊的發展,使這裏變成了一個熱鬧的去處。

山上的生活|嵩山覽勝
山上的生活|嵩山覽勝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鄆城縣委退休幹部,鄆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鄆城中國水滸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鄆城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説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滸》《水滸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鄆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鄆城文學作品選》《鄆城文韻》《水滸別傳》《水滸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滸文化十三期。

壹點號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3 字。

轉載請註明: 山上的生活|嵩山覽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