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乾涸十年後,中國這項千里借水工程,將沙漠再次變為湖泊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休閒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北京每年春天的沙塵暴越來越嚴重,專家、媒體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溯風而上,一路向西追查風沙之源。到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額濟納旗,人們才發現歷史上曾經面積達1200平方餘公里的居延海居然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湖底的黃沙與枯死的胡楊林。

歷史上,由於黑河下游水量豐沛,在居延地區形成眾多的湖泊,其中東、西居延海都是聞名遐邇並有源遠歷史的湖泊,也是居延綠洲生態系統最重要的支撐點。居延海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是其東、西兩大湖泊總稱。西居延海1958年航片量算的水域面積有267平方公里,東居延海1958年航片測算水面為35.5平方公里,彼時居延海還是一片綠野沃土,環境優美、物產豐饒,堪稱“大漠雙璧”。

沒想到在1961年,也就是短短的三年之後,居延海便首次面臨了乾涸。雖然居延海的湖面因額濟納河的改道而時有變動,但多少年來這裏一直都是湖畔蘆葦叢生,湖中生長着鯉魚、鯽魚、大頭魚、草魚等魚類,天鵝、大雁、鶴、水鴨等常來此棲息。而就在1961年的初次乾涸後,居延海斷流的情況便越來越嚴重,到1992年徹底乾涸。

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不得不想到另一個地方,那便是羅布泊。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20世紀中後期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生態環境發生鉅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衞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一體。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在漢、唐、西夏直至元代,居延地區人民便開拓出了繁榮興盛的居延-黑城綠洲,創造了燦爛的古居延――黑城文化,為中華民族文明史寫下了頗具風采的一章。而今天,居延海必將再次成為動物們的樂土,鳥類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