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資本運作難再獨霸武林。
作者|江城子
編輯|胡展嘉
來源|零態LT(ID:LingTai_LT)
金庸小説《倚天屠龍記》中,江湖武林門派眾多,唯有六大門派名聲最為響亮。
在這個贏家通吃的世界裏,誰的武功更強、江湖勢力更大,誰就更有話事權。就像互聯網江湖,雖然早已無需企業真刀真槍的比試,但也誕生了幾大派系——字節系、阿里系、騰訊系(簡稱BAT)等。這些門派“掌門人”即便沒有蓋世神功,憑藉着深厚財力和獨到眼光通過投資,也能笑傲江湖。
但BAT靠資本運作就想獨霸武林的做法,似乎要開始失靈了。變革發生在2022年,一則瘋傳網絡的消息,揭開了江湖門派拆解的序幕——字節跳動要解散戰投部門,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大廠也將陸續跟進。
雖然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強業務聚焦、減小協同性低的投資,不可否認收縮戰投部門確有其事。
要知道,投資是字節跳動成立伊始就被張一鳴重視的業務。通過對外投資,字節跳動不僅快速拓展了業務版圖,還引進了Musical.ly創始團隊的朱駿和陽陸育、圖吧創始人張楠等一批人才,成功躋身互聯網大廠前列。
騰訊和阿里更是利用投資、併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各自建立起龐大的陣營,完成對生活、消費、學習、工作等多場景的覆蓋與滲透,儼然成為大家繞不過去的“兩座大山”。
如今陣營動盪、門派瓦解,互聯網將獨留“江湖”。
01
大廠為何熱衷建“門派”
過去很多年,投資一直是騰訊、阿里得以生存擴張和業績增長的重要基礎。
3Q大戰後不久,馬化騰曾在一次總辦會上向16名高管提出了心中疑問——騰訊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麼?在收到的21個反饋中,內部圈定了兩個答案,其中之一就是“資本”。
眾所周知,騰訊是以“網絡尋呼”業務起家,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浪潮,即便後來業務有拓展,基本還是堅持着“樹上開花”策略,圍繞QQ和微信衍生業務。但對外投資讓騰訊有了涉足更多領域的機會,比如其一直存在短板、被阿里壓制的電商板塊,就通過投資京東、扶持拼多多在行業有了一席之地。
在東南亞市場,騰訊持有電商平台Shopee約四成股份,是後者第一大股東。分析機構iPrice Group於2020年7月發佈的數據顯示,Shopee移動端以全市場第一的成績、網頁端以 2.7 億月度訪問量蟬聯流量最高電商平台,取代了Lazada ,穩居東南亞地區最大電商平台的位置,騰訊也間接升級為東南亞“電商一哥”。根據IT桔子,截至2021年12月,騰訊繫累計投資數超過1180起;其中,僅2021年就投資超250家公司,平均每1.3天投1個項目。
▲圖:騰訊官微
更為重要的是,投資為企業帶來的收益回報往往是驚人的,這點從騰訊財報就能窺探一二。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騰訊投資類資產賬面價值8221億元,投資類項目公允值1.75萬億元,(這一數值)與山西省2020年GDP(1.765萬億元)相當。該季度,騰訊營收達到1423.68億元,淨利潤為395億元;期內來自投資公司的盈利高達268億元,佔淨利潤的比重已超六成。
類似情況在2021年前兩個季度同樣存在。根據財報,“其他收益淨額”類目主要用於反映騰訊投資收益,2021年一季度該部分收益達到195億元,佔同期淨利潤(478億元)的40.8%,二季度達到208億元,相當於同期淨利潤(426億元)的近一半。
從2018年、2019年投資利潤佔比約20%,到2021年三季度的超六成,投資對騰訊利潤的貢獻越來越大,公司一度還被稱作“中國的伯克希爾”。這就不難理解,騰訊為何在過去十餘年朝着“投行化”發展,建立起了自己的江湖門派。
雖然阿里巴巴去年投資收益不佳,但在2018~2020年間的投資卻是持續增長。根據新財富統計,2018~2020年,阿里投資收益分別高達305億、441億、730億元,而其對應的每年淨利潤為641億、879億、1494億元,投資收益對淨利潤的貢獻佔比也近一半。
從公司發展前景上考慮,企業陣營的形成某種程度上也意味着對消費者時間和行業未來的掌控。根據Questmobile和勾股大數據2020年6月的統計,今天中國人均手機日使用時長超5小時,如果按照活躍用户數排名,Top 10中騰訊系佔4席,阿里系佔3席;Top 30中,騰訊系佔14席,阿里系佔7席,兩大陣營合計佔比超7成。
隨着流量紅利消失,互聯網下半場的競爭就淪為了存量用户價值競爭。對於企業而言,誰能留下用户、爭取用户時間、讓用户多打開,誰才能最終取勝。
02
練成CVC巨無霸
如果從投資主體上研究騰訊、阿里的打法,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風險投資。這是相對VC(Venture Capital)的概念,區別於專業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行為,CVC主要是由企業資本主導的投資行為。
或許是騰訊展現出的驚人回報太吸引人,又或是阿里通過投資後掌握的話語權令人眼紅,除了互聯網大廠,硬科技、新消費等行業一批企業都有向着CVC模式發展的趨勢。一時間,CVC遍地開花。
IT桔子數據顯示,近五年來,CVC投資佔整個風投市場的份額在20%~30%之間,並且隨VC市場波動情況而變動,但投資下降幅度則明顯低於VC機構;從CVC的主體公司來看,上市達到了432家,佔比58%;CVC投資的“巔峯”時期發生在2017年,隨後幾年呈現下滑趨勢,但是從2020年開始又再次活躍起來。
線下餐飲行業是趨勢比較明顯的賽道之一,喜茶在2021年成立了戰投部門,並於同年7月以股權投資的形式入股了精品咖啡品牌SeeSaw;網紅茶飲品牌茶顏悦色也在去年投資了本土水果茶品牌“果呀呀”;據瞭解,新茶飲品牌滬上阿姨在2021年也成立了獨立的戰投部門,核心關注茶飲和咖啡賽道的早期企業,特別是與自有品牌模式存在差異的一些企業。
相較於騰訊、阿里的縱深佈局,這類餐飲消費企業更多還是尋求“橫向”投資,從而實現單一產品、單一模式的突破,讓企業擁有更多故事、更大機會。
▲圖:阿里辦公區
時下正熱的新能源產業鏈企業,不少企業也在模仿BAT,也在朝着CVC道路發展。
以寧德時代為例,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2021年以來的股權投資超過20筆;截至去年9月30日,其已投資75家企業,合計認繳金額達154.6億元,覆蓋動力電池、車企、新能源裝備等汽車產業鏈相關環節。用公司董事長曾毓羣的話説,寧德時代要的是“靠自己,讓車企離不開”。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餐飲企業,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做CVC投資並非純粹追求超高回報,而是將協同業務發展、構建縱深網絡作為首要目標。
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分析過CVC模式為何會受被投企業歡迎的原因:
第一,初創企業從事的都是2B的企業級服務,需要對接業務、場景和客户,產業投資人對同賽道的業務、對行業發展趨勢等都比較瞭解,更現實的是潛在可以給公司帶來訂單,帶來新業務的場景落地;
第二,產業投資人在行業裏的摸爬滾打的管理和運營經驗和教訓,對創業公司而言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不過,互聯網大廠收緊風險投資,也是給這些早期企業敲響警鐘——不能妄想“走捷徑”,通過吹高估值融資或上市的方式輕鬆獲利。試圖通過投資壟斷市場的行為也是絕對行不通的。
03
“門派”瓦解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當下,互聯網大鱷們安身立命的首要“技藝”再也不是武功,而是能產生一技定乾坤效果的“謀略”。
不少人會將2008年騰訊投資併購部的成立,看作騰訊邁向投資建門派道路的開端,事實上這個時間可以追溯到2005年劉熾平的加入。
彼時劉熾平剛加入騰訊不久,任職公司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集團戰略、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雖説是初來乍到,劉熾平出手的動作卻非常老道,不僅操盤收購了Foxmail,還將創始人張小龍及20餘人的研發團隊一併納入麾下,更為日後微信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或許是看到了投資創造的價值和潛力,劉熾平後來成立了投資併購部,專注於全球範圍內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相關領域的投資併購。
▲劉熾平在2020年騰訊投資IF(圖:騰訊投資)
成立初期,部門主要還是服務騰訊核心的遊戲業務,通過對外投資、併購等方式,幫助公司解決發展遊戲業務時遇到的問題、增強在產業鏈上下游的話語權。
隨着部門發展,騰訊開始在消費互聯網大規模佈局並向電商、出行、團購等更多大消費賽道拓展,漸漸在互聯網江湖造出了“騰訊系”陣營,京東、滴滴、拼多多等如今處在行業龍頭位置的企業均在其中。
根據劉熾平在2020年騰訊投資IF(Insight & Forecast)大會上公佈的“成績單”,截至當時,騰訊總計投資企業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憑藉流量+資本,騰訊成為名副其實的江湖大門派。
與騰訊實力旗鼓相當的阿里,也十分熱衷對外投資、建立陣營,就連創始人馬雲都是一個十足的金庸迷,骨子裏有着俠士之風。
且不説馬雲花名取自金庸小説《笑傲江湖》裏的人物,就從其與馮根生、沈國軍、宋衞平、魯偉鼎、陳天橋、郭廣昌、丁磊8位叱吒商界的浙商成立“江南會”,並立下“江湖令”(傳説中的江湖令,由會員持有,如若持有者的公司出現緊急狀況,出示此令,輪值主席則有義務召開“武林大會”,共同商討對策,幫助會員度過危機)一事,即可看出馬雲對成為“大俠”、建立門派的慾望。而回顧阿里20多年的發展史,其投資活動主要集中在2011年以來的這12年間。
如果説騰訊的投資策略是“拼圖”,通過投資彌補業務短板;那麼阿里的思路就是“統一”,通過投資併購收攏競爭對手、增強話語權。
盤點阿里十餘年間的投資案例,收購優酷、土豆、餓了麼、口碑、網易雲音樂等,無一不是為了協同公司互補或加強某塊業務;而這些公司創始人最終不僅賣了企業,自己也落得個被拋棄的結局。
▲馬雲的武俠夢眾所周知
近年來,在“大力出奇跡”的信條下,字節系版圖也在快速擴張,成為繼騰訊系、阿里系之後,互聯網江湖又一大門派。據IT桔子數據顯示,字節跳動累計對外投資數已超189起,覆蓋短視頻、教育、電商、金融、遊戲、企服等多個領域。
就在江湖兩大霸主局面即將被打破之際,漸漸出現了門派瓦解的跡象。
2021年底,騰訊發佈公告稱,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對京東持股比例從17%降至2.3%,不再是第一大股東。幾乎同時,知乎的關聯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騰訊和其收購的搜狗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這一連串動作被外界看作是“騰訊系”陣營即將分裂的信號。
另一邊,阿里系企業螞蟻集團也在今年1月減持了眾安保險,持股比例從13.54%下降至10.37%。雖然螞蟻方面表示“減持系正常的投資決策”,但隨後網絡曝出的幾大公司戰投部都將裁撤的消息,還是讓外界意識到一件事——
互聯網“門派”可能真的要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