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的琴是有靈魂的,悟出這一點我用了20年的時間。”常忠秋,51歲,中國著名的小提琴製作大師,他是中國小提琴國際大賽第二個拿獎最多的人,第一人是他的老師-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鄭荃。(圖/文 張星海)
常忠秋生在黑龍江的一個林場,由於家庭困難,小學只讀到三年級便做了林場裏的伐木工人。他説,自己能走到今天完全得益於自己的勤奮和不斷的學習。
小提琴成型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不管是聲音,還是造型都只能用“完美”兩字來形容。
小提琴的琴頭和背板使用的是楓木,面板則使用的是魚鱗雲杉。木材的產地、年份、樹齡的長短,對最後造出的琴的音質都有影響。
常忠秋工作室一角。
每把小提琴的重量都不能超過9兩半,面板的厚度對音質有着非常大的影響。
這是常忠秋從意大利買回來的豬皮膘,是膠的一種。他説,在中國買不到這麼純的膠。這種純膠強度特別好,小提琴即使從別的地方折斷也不會從粘膠的地方裂開。
常忠秋説,小提琴既是樂器,也是工藝品,真正的音樂家一搭手就能檢驗出它的好壞。
常忠秋和他的獲獎小提琴。這把琴獲得了美國VSA國家提琴製作比賽小提琴音質銀獎。常忠秋到過很多國家。雖然不懂外語,但一説到提琴的事,他都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由於從小就習慣了勞動,如今,即使在外洗車,他也會不自覺地拿起抹布。
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常忠秋説自己的生活其實非常簡單。每天中午午休後,唯一的喜好就是看法制節目《今日説法》。牆上的婚紗照是他大女兒拍的。
在暑假,他的工作室會迎來幾個喜歡小提琴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
一個朋友帶來一把小提琴想讓他給修理一下,他二話沒説就和徒弟檢查了起來。
常忠秋的工作室裏有幾名徒弟跟他學造琴,但在製作比賽用琴時,他都會自己親自上手。
“想做成很簡單,想做好太難太難了。”為了教徒弟造琴,他把一把造好的琴攔腰鋸斷,這樣就很方便給徒弟們講提琴的內部構造。
這些木料是常忠秋從意大利揹回來的,光成本就5萬元人民幣,這種木材來自於意大利雲杉,它的聲音比較特別。
常忠秋準備回東北老家,臨走前,他把一些自己不用的被褥也帶上車,想送給生活上還不富裕的親戚。
常忠秋的女兒常虹是中央音樂學院本科畢業,她所學的專業和父親一樣,也是提琴製作。
在自家的工作室裏,常虹對做好的提琴試音。常虹做的琴也在國際上獲過獎,但科班出身的她還不能和父親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