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紙、曬紙、剪紙,這是使手工宣紙成型很重要的三道工序。以手工宣紙出名的涇縣,也孕育了許多手藝過硬的能工巧匠。毛勝利便是其中之一。
與宣紙"相處"了三十餘年,毛勝利是安徽宣城涇縣的中國宣紙集團的一位曬紙工匠。據瞭解,古法宣紙製作有108道工序,在這裏的純手工技藝中,曬紙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他,在如此重要的崗位上,一直默默"戰鬥"着。無論車間有多苦多難,他始終勤勤懇懇、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車間"鐵人"三十載
毛勝利是涇縣本地人,他與宣紙的緣分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1987年,在中國宣紙集團還叫"涇縣宣紙廠"的時候,毛勝利就通過文化課考試進入工廠做一名學徒。要到獨當一面的程度,毛師傅做了一年多學徒,又跟着師傅幹了三到五年,才能"什麼紙都能曬"。
對毛師傅來説,曬紙這一個過程,最難的就是"揭紙"。薄如蟬翼的一張紙,如何完美把它從紙貼上揭下來,其實是一件非常看功夫的事情。"力道重了,就會把它抓破;力道輕了,就揭不下來了。"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難點就是曬紙時用松針刷刷乾的時候。曬紙工人們將揭下來的紙貼在火牆上烘乾,再用松針刷將其刷平,刷紙所用力道的輕重大小都影響着這張紙之後書法繪畫的質量。
曬紙歷來是宣紙製作的關鍵環節,毛勝利一直堅持秉持老一輩宣紙藝人們的操作工藝工序,嚴格按照傳統宣紙製作要求操作。他想起當年平均每天都會有400張左右的任務,但實際曬下來,每天幾乎要做六七百張。
談及當年進廠的時候,毛師傅覺得那是一件讓人幸福自豪的事情。"我們當初都屬於農民工,從學校畢業通過考試以後就可以轉户口,變成真正的國營工。在80年代的時候,農轉非是很難的。"
毛師傅選擇進入宣紙製作這一行,也帶着對宣紙的熱愛。他認為,宣紙是文房四寶,是書法跟繪畫必須用的一種載體。在他跟着師傅學做曬紙的時候,就記住了一句話,"既然進入了這一行,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在宣紙集團的這三十幾年,毛師傅見證了紅星宣紙一步步的發展。憑着"紅星人"一代一代的努力,才有今天收穫的成果。
現如今,他一有空閒時間就會把自己的宣紙"頭刷"技藝一點點傳授給他的徒弟們,周圍同事和公司領導也對他一致讚許,毛師傅也在16年的時候被評為"大國工匠"。
潛心鑽研,大國工匠
從事曬紙工作這麼多年,在毛勝利看來,曬紙靠的是手感和經驗,是慢工出細活的藝術,這也是他的一份"工匠精神"。
他從最艱苦的生產一線曬紙車間的學徒開始,為了儘快熟練掌握此門技藝,他堅持每天鑽研曬紙技術要領,遇到不懂的技術難題,及時虛心向師傅請教。
在一線工作的辛苦,毛師傅心裏非常清楚,但他從不叫苦喊累,幾十年如一日地撲在曬紙事業上。近年來,毛勝利先後參與宣紙傳統制作工藝技術革新達17項,大大提高了曬紙的效率和品質。
2000年,宣紙集團嘗試製作兩丈宣紙,而之前,毛師傅和其他工人最大隻做過六尺宣紙和"尺八平"。因為從來沒有曬過這麼大的紙,幾次嘗試曬出來的紙都起皺、不平整,全部報廢。毛師傅憶起往事非常感慨:"大家都不放棄,一起動腦筋琢磨,這種紙最終還是曬製成功了。"
2015年底,宣紙集團再次嘗試"三丈三"宣紙的抄制。這種成品紙尺寸達11米×3.3米,一張紙的製作需要一百多名工人齊心協力。
在通過紙張成型的第一關鍵環節——撈紙之後,曬紙工匠將使其成型。作為"頭刷"的毛師傅站在三米高台的最高點,他用白粗布浸透米湯,快速地塗抹到焙面上,讓紙張貼得平整嚴實。
米湯的濃淡程度,與焙面的温度如何搭配,全是影響曬紙質量的重要因素,這都要靠工匠的經驗來把握。
最終,"三丈三"宣紙成功製成。2016年,經吉尼斯官方認定,"三丈三"宣紙榮獲吉尼斯"手工撈制的最大宣紙"世界紀錄證書,這也成為了毛師傅最得意的傑作之一。
以紙之名,傳承技藝
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毛勝利把曬紙這門手藝做到了極致,用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
通過鑽研,毛師傅還製作了一種名為"奇繡"、極輕極薄的宣紙,這種紙可以幫助修復古畫,但製作起來是極其之難。"那個紙非常非常薄,刷子從紙上面過,就像踏雪無痕一樣,你過去了幾乎沒有痕跡。"
作為一個涇縣人,毛師傅覺得自己對宣紙有一種"自豪感"。當初在自己剛踏入這一行業時,儘管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斷重複,説來也會有些枯燥,所以對這行不喜歡的話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毛師傅回想起當初一起進廠的同行們,最後有很多都因為環境艱苦、工作枯燥而跳槽。
古法宣紙的製作非常辛苦,曬紙一線也經常面臨許多挑戰,尤其到了夏季,車間裏的焙面高達50-80度,酷熱難耐,也讓許多人無法長久堅持下去。而毛師傅每天需要在這裏工作8到9個小時,從不叫苦喊累,始終默默堅守在這一崗位上。
"因為車間裏又熱、工作強度又大,所以大家看到的曬紙工人都很瘦。"毛師傅也笑着談論工廠日常。
沒有任何機械造的紙能替代手工宣紙。作為一名涇縣的宣紙製作者,毛師傅稱,當地宣紙小鎮建立後,在宣紙文化園內向遊客介紹宣紙時,自己由內而外會有一種驕傲感。
所謂大國工匠,毛師傅用他的"工匠精神",將涇縣手工宣紙技藝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地傳承發展。墨韻萬變,唯匠心永恆,"作為一名紅星人,我熱愛這一個崗位。"腳踏實地的他,還將做好每一張宣紙,為宣紙文化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https://n.eastday.com/pnews/159245419301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