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讀書2年寫出百萬筆記,才發現這樣讀書才是對的
你好,我是魚堂主,這篇我們聊一個經常被説起的話題「讀書」,但是跟你一起看過的讀書方法都不一樣,以更靠近閲讀本質,更加實用的讀書方法分享。
這篇文章,經過大量實踐和思考,請耐心逐字逐句閲讀。
讀書好這事誰都知道,人人都在喊努力成長,經常看到有人宣傳一年讀200本書,也有人非常努力的學習各種讀書方法。很努力,卻沒有換來想要的成長和收穫,這是為什麼?
我想你在閲讀的時候,一起思考讀書更本質的問題:為什麼讀書?
一個人無論在什麼年紀,有兩件事一定要堅持做,都會讓你終身受益:讀書和跑步。
其實跑步對人身體素質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讀書卻可以極大提高一個人的思想。
讀書多總是有用的,當沒有學問的人大驚小怪的時候,有學問的人可以見怪不怪,;當沒有學問的人熟視無睹的時候,有學問的人卻可以見微知著。
我為什麼讀書?
答案是:讀書的目的是獲得見識以及學校高水平的思維方法。
雖然同樣是讀書,但是讀書人裏也分兩種人。
開始的還是學習技能的人會顯得進步很快,但是長期下來他們的智慧水平會有天差之別。我認為只有第二種,才能被稱為“讀書人”。
一般説到讀書,我都不是先跟對方討論方法,而是問有沒有開始去讀。
方法學了一個又一個,從來沒有真正讀幾本書,怎樣讀書的書倒是看了不少,真正讀的書沒有幾本。
這個就像用字典是為了認字,怎樣查字典的書,是為了使用字典。結果一直停留在學習查字典,從來沒有真正查過字典,這個邏輯是不是很奇怪。
第一,大部分人不看那些需要花精力,才讀的懂的書,他們只是喜歡自己看上去在讀書。
第二,就算真開始看了,大多數人也沒有完整看完一本書。
第三,即使看完了,其中大多數人也沒有看懂。
這樣看書的得到的結果,只是一堆談資平時吹牛顯得自己讀書多,下次遇到類似的觀點,感覺自己很熟悉,但是又講不出所以然。
所以真正的讀書沒有那麼簡單,不是單憑熱血喜歡就行的,有人會讀收穫很大,有人不會讀只能湊熱鬧。
只有為了理解,某個我們原來不懂的知識而讀書,才值得認真對待。
讀書應該以我為主,而不是跟着書本走。
太多人沉溺在讀書技巧和方法,而缺少從高處重新審視讀書,經常不自覺被書中細節吸引,以為自己找到了方法,其實只是一堆雞毛。
今天主要説“強力研讀”式讀書,跟平時閲讀有什麼不一樣?
先説讀什麼類型的書,沒有歧視只是側重不同。像那些暢銷書,小説,工具書,不必用強力研讀去讀,你想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都行。
這樣的書不需要技巧,什麼方法都可以看,像教速讀的,喜歡30分鐘讀一本書的,最喜歡拿這種書出來演示。
説白了也不神奇,暢銷書和工具書,基本上都金字塔模式,邏輯框架都是整理好的。你從第一的標題開始整理,不需要看具體內容,都可以做出一個思維導圖,因為他們寫的時候就是這個框架。
所謂速讀和跳讀,略讀,都不重要,是這個書本身框架就已經順暢。你用“相互窮盡,互不關聯”原則,就可以30分鐘看完一本書,並且找到一本書的重點。
真正的閲讀收穫是,看完可以加深你對一個領域的理解,獲得一種智慧提升的感覺,不僅給你帶來新知,還要啓發思考獲得“增量知識”。
它不是什麼特別的方法,而是一個理念和態度,其實跟平時理解的深度閲讀差不多,更加追求讀書的深度和效率。
如果你讀了幾十本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沒有找到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沒有用裏面的知識影響改變你的生活,只是記一堆筆記和書評,你説這樣一年讀100本書有什麼價值,不討論他們的對錯,起碼不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之所以稱為“強力研讀”,是因為我們力求每次讀書,都儘可能把書中有價值的地方都挖走。
按我在羣裏的原話,每次讀書都要想辦法把這本書榨乾,才對的起花這麼大精力去看書。
用強力研讀看書,不會有什麼快樂學習,也不沒有遊戲化設計,一點都不好玩。費時,費力,費時間,如果你想邊學邊玩,那麼強力研讀法不適合你。
我們讀書就是為了學習新知,不是為了娛樂高興,想玩去看電影直接玩遊戲不香嗎?為啥要折磨自己,明明在玩還安慰是學習。
我們讀書就是好好讀書,不需要哄着去看書,知道自己為什麼去學習,而不是為了一點小獎勵刺激。用嚴肅的態度去看書,就想把書本知識,通過思考轉換成自己的知識。
“強力研讀”是最不追求讀書數量的理念,我們只關注你有沒有讀進去,有沒有啓發出思考,能不能有自己的理解,自己提出問題,並且能用書中知識解答。
使用強力研讀需要,你非常精力專注的去完成,而且讀書過程完成需要完全沉浸其中,不能別環境打擾中斷。
在這個要求下, 一天有2個小時就不錯了,所以我們每天安排的任務也差不多2小時,讀30頁,思考3個問題,寫500字作業。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讀書快,我一直不能理解,快又有什麼用。除非你這輩子只能今年讀書,眼睛是租來的嗎,看完明年就要還回去。
市場上還有很多讀書方法,教人怎麼用30分鐘讀完一本書,説句不客氣的話,那些能被快速閲讀玩的書,根本不配讓我們讀。
讀書不在速讀,也不在多少數量,如果你都懂自然讀的就快。像新聞資訊,小説基本上沒有多少新知,當然不需要消耗精力,讀完能有多少收穫。
我們為什麼讀書,就是要在學習區努力,所以我們要慢慢讀,好好讀,認真讀,我們是為了讀書,不是為了完成讀書任務。
記憶分短期,中期,長期記憶,你形成長期記憶,必須把自己長期浸泡在需要記的信息氛圍裏。就好像一些流行歌曲,你都沒有認真聽過但你還是會唱,就是因為每天下班走在街上都可以聽到,通過長期浸泡大腦就記住了。
你要想真正讀書有收穫,就得慢慢讀,吸收和思考增量知識。
讀書是為了學習,或者説娛樂式閲讀不在我們討論範圍,現在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很多人把娛樂當成閲讀,把聽書代替讀書。
如果真行作者幹嘛,要花那麼多精力寫幾十萬字,直接把大綱出版給大家不就行啦!
你能把本篇文章閲讀到這裏,説明你擁有堅持閲讀的能力,也許你已經擊敗了一半以上的人。
至於記住其實是最低級的收穫,真正的強力閲讀應該怎麼做?
方法很簡單,就是一本書讀兩遍,而且最好讀完一遍馬上再讀一遍。
第一遍先跟着作者脈絡通讀,不需要速讀,就慢慢看即可,感受作者帶來的新知和思路。
跟你平時讀書沒有什麼差別,也不需要刻意注意什麼,重點是第二遍。
第二遍讀書已經瞭解書中大致的內容,就不需要在逐字逐句閲讀,可以直接看理論、理念,忽略推理和論證過程。
一本書主要表達的概念就那麼幾個,剩下的其實都是在論證這些理念。
第一遍通讀的時候,你已經經歷的論證推理,第二遍可以根據自己思路去理解它,因為作者的案例不一定適合你,也可能有文化差異,他也只是為了論證理論,所以你能理解理論概念就行,不一定非要按他論證過程去思考。
第一遍重點的瞭解,第二遍重點是思考。
這是因為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容易會陷入作者的思想之中,沒有更多的餘的精力去產生別的想法。
只有當你讀第二遍的時候,才能對書中的觀念拿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第一遍,能接受和理解作者表達的內容,就算是很不錯了。如果你多餘動作很容易會打斷思路,只需要標記,記得提醒自己第二遍的時候注意某個點。
簡單點説,第一遍讀是為了陷進去,第二遍讀是為了跳出來。
先跟着作者思路走,在站在局外觀察作者。
這個重點就是不要太崇拜書,書知識信息的載體,可以跟帶來新知,也可能什麼思想都沒有。
所以,第二遍才是強力研讀的關鍵。
只是看書中表達什麼,這個基本上後面也記不住,強力研讀的關鍵就是要把書中精華帶着,怎麼帶走。
就是靠思考出來的增量知識,只是記錄金句和理論,回頭就會忘記。
只有自己的思考出來的心思路,跟現實生活結合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知識。
答案是做好讀書筆記,讀一章、記一章筆記,直到讀完為止。
跳出來是為了不受書的影響,可以自己思考產出內容。
我們讀書會推薦大家的筆記,先記錄書本本身理論脈絡重點,其實自己的啓發的思考知識,最後能帶走分享出去的知識。
讀書都知道應該記筆記,可什麼樣的才算好筆記呢?
有人用思維導圖,有人寫中心思想,更多的是記錄流水賬,金句等等。
就好像你記錄一座山,只説多高,多大,多少塊石頭,雖然很詳細但是這個筆記沒有什麼意義。
這些類型的筆記,我統稱為抄書筆記,沒有思考,沒有啓發,只有複製抄書。
真正的好筆記要,在記錄的過程中,要牢記好讀書筆記的四個要求:
這一章重點的理論、觀點、理念思路是什麼?
好的筆記,第一步要有清晰的脈絡,根據脈絡推進一本書的閲讀,下次看到筆記就知道這本書框架順序是什麼。
因為一本書真正講的理念沒有多少,大部分內容都是針對理論的論證推理,你能抓住脈絡就可以跳出推理論證,直接抓住本質框架。
要像記錄故事線一樣,從開頭過程、分支、階段、都記錄下來。
而且記錄的時候切記不要照抄原文,一定要轉換成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原意。哪怕自己表達的沒有原文好,這個訓練過程不能缺少,只有通過自己轉換輸出的內容印象才更加深刻,屬於你的語言邏輯。
這本書真正核心觀點有哪些,可能對你有幫助的部分,獲取能啓發你思考,看了就想實踐的內容。
大部分時候看完一本書都是很茫然,回頭問讀完又什麼啓發收穫,感覺看了很多內容,但是腦子裏一點都會以不起來。
這個問題就是過於抓全面,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都是鮮活案例,其他的論述理論都很難記住。
反而裏面的小故事,某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們都是鮮活的可以增加印象。
不要記太多重點,最後你可能分不清哪個才是真正的重點, 最終我們能記住的只有一個印象,風格,個性這些模糊的認知。
所以在記錄脈絡框架之外,去記錄哪些對你產出衝擊,或者拍案叫絕的段落,這些鮮活的衝擊就是書本的兩點。
讀書不就是為了刺激思考,分析脈絡忽略故事,再回頭找亮點帶走故事。
金句和理論抄了也沒用,你看到的道理太多了,説起來誰不是一堆方法,真正有用的有幾個。
關鍵還是得有自己想法,跟自己生活關聯起來,哪怕是很弱的關係,跟自己有關係的知識,才能真正影響改變你。
讀完書又把書的內容抄出來有什麼用,就好像看到好文章收藏一樣,如果不處理一下都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
要想這些知識跟自己產生作用,首先要跟知識產生關係,以為跟自己無關的知識,肯定不會對你生活產生作用。
我們推薦強力研讀,就是一種更主動的閲讀方法,不只是看書中説了什麼。還要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就好像和作者對話一樣。
哪些你是認可?
哪些不認可?
甚至你可以比作者思考的還要深刻,哪些知識是作者沒寫到的?
如果你看到書還可以,不可能看完一點想法都沒有,不僅帶走書本知識,還能被啓發出新的靈感。
他可能解決了你長期的一個困惑,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你想到的,只是被書本啓發出的靈感影響。
這些都是很寶貴的讀書思考,這些靈感才是你讀書真正的收穫,比原書的內容更有價值。
當你讀過的書多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慢慢很多書最終都指向一個方向,每一本書都不是孤島。他們的理念都有一個共同的脈絡,讀多了你會發現真正的新思考很少,很多書都是反覆對一個理念進行解讀。
讀完這本能跟你以前看過的聯繫起來,他們共通之處是什麼,有哪些不同區別在哪裏。
你還在那本書上看過類似的觀點,他們説的只是個例還是普世的理論。
有時候偶爾看到一個好理論,之後你會刻意關注跟他有關的解釋,書本內容,網上文章,通過組合閲讀,你對這個理論有了更深的認識。
然後你通過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出了一篇文章, 這個也可以説你自己帶動了知識的進步,這個感覺真的很神奇。
而你也獲得了,從眾多知識裏整理論證,自己提問自己研究解答的能力。
有了獨立研究的能力,你自然可以分辨哪些書的內容是靠譜的,又有哪些書説的不對,這個時候其實你已經,跟這些作者完全平等的在做學問了。
看完一本書寫出一份好的讀書筆記,是你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而且讀書筆記就是個人的事。不必想書評一樣,也不用想別人是否能看懂,你就是寫給自己的讀書筆記。
這樣記錄起來就不要有太大壓力,文筆不好不怕,思考稚嫩不怕,反正是寫給自己的。
避免無效閲讀,提高學習力。
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讓人迅速提高知識獲取速度,甚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強力研讀法對於拓展閲讀的深度和效率非常管用。
作者:魚堂主 來源:魚堂主愛思考 轉載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