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駐守“高山紅哨”老兵50年後再相聚,應到13人,實到13人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休閒

50年前

駐守“高山紅哨”

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軍營

50年後

老兵再相聚

終於一起“回家”了





1600步上哨路

83歲老兵堅持自己走完


6月19日,50年前曾駐守“高山紅哨”的老兵們,重返當年的部隊駐地——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

分別近半個世紀的戰友再相聚,年近八旬的老兵們激動得眼裏泛起了淚花。




位於雪峯山脈南段的南山大草原,平均海拔1760米。“高山紅哨”就建在這南山頂上。




在武警邵陽支隊官兵的陪同下,老兵們登上了“高山紅哨”舊址。

從山腳下到山頂的“高山紅哨”,大約要走1600步,普通人走一趟都非常吃力。




今年已是83歲高齡的老隊長譚忠苟,腿上還有當年留下的傷痛,走路需要攙扶拄拐。剛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他已是滿頭大汗。

戰士提出要揹着他上去,但被譚忠苟拒絕了。他説:“或許這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走這條路,我要自己走完!”




搬磚建哨所,挖野菜充飢

艱苦歲月回憶起來很“甜”


1963年6月,原廣州軍區正式建立哨所編制,戰士們開始在高山上駐防,但那時的高山哨所只是一間四壁通風的木屋。

官兵們用了整整6年時間,建起一座新哨所。老兵諸明生回憶,“修建哨所的石磚,一個人搬不動,都是兩個人抬一塊,一塊一塊抬上來的。”




老兵羅定友,1968年入伍,曾在“高山紅哨”駐守兩年時間。

那時,他和戰友們每天巡邏至少30多里路,“山上濕氣重,野生茅草近半個人高。每次巡邏回來,汗水、水汽夾雜在一起,渾身都會濕透。”老一代哨兵們也因此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風濕病。




由於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當時戰士們的生活條件很艱苦。沒有水源,他們自己動手挖水池,儲存雨水用於生活;沒有蔬菜,他們就漫山遍野採摘野菜,豐富自己的菜籃子。

回憶起當年挖野菜充飢的往事,老兵們説:“一輩子也忘不了那個香味,但離開哨所後就再也沒吃到過。”




“老前輩帶我們做一頓飯吧!”説幹就幹,在老兵們的指導下,官兵挖野菜、找食材、洗菜、烹飪……

一道道純天然的野菜擺上餐桌,老兵們動情地説:“就是這個味道!”




打揹包、拼刺刀

退役50年不忘軍人初心


如今,“高山紅哨”早已完成了它的軍事使命,當年守衞在此的官兵們也已鬢髮斑白,但是,“高山紅哨”的精神還在繼續傳承。

每逢重大節日,武警邵陽支隊城步中隊的官兵都會參觀紅哨舊址,學習“高山紅哨”的事蹟。




這次老兵重回哨位,平均年齡相差50餘歲的兩代軍人,還展開了一場特殊的比賽。

“預備,開始!”老兵們雖然已退役50年,但打起揹包來依然動作麻利。




無論住在哪兒,老兵們總是習慣把被子疊成“豆腐塊”,“50年從沒變過,就像是融入骨肉裏的記憶!”




在武警邵陽支隊城步中隊營區,戰士們還為老兵們表演了擒敵配套、刺殺操等軍事課目。




看到年輕一代官兵們的軍事表演,老兵們也忍不住走上訓練場一展身手,“殺、殺、殺”,和當年相比,氣勢絲毫不減!




50年後“高山紅哨”依然挺立,老兵們不忘初心!


致敬“高山紅哨”老兵!


來源:央視軍事,綜合國防軍事頻道《軍事報道》、瀟湘晨報、華聲在線

南部戰區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