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甪直古鎮,賞花賞曲賞連廂,自古多情是江南

初夏的江南,已經稍顯悶熱。

傍晚,甪直古鎮的市河畔,老祖母帶着年幼的孩子納涼,一把老蒲扇在手裏不停地搖,搖出一絲絲涼風,趕走幾隻惱人的蚊子。

養家的守着店鋪,盼着晚間再做幾筆生意,也有日腳瀟灑的早早收了攤,去夜市裏擼串喝扎啤。

勤快的主婦,蹲在河埠頭漿洗,腳邊的一圈圈漣漪,成了站在橋頭看風景的遊客,懷舊的思緒。

遊船穿過橋洞,看見橋上聚了一堆人拍照,船孃來了興致,清唱了幾句“蘇州好風光”,換來幾聲喝彩,一張顯了歲月的臉,經不住飛起一抹紅。

孩子們忙着用臉盆舀來河裏的水,小玩具漂在盆裏,三兩小子、丫頭,嘻嘻哈哈熱鬧了即將隱去的霞光。

橋頭新開了一家餛飩店,幾把油紙傘,惹得遊客文藝心氾濫。

見有人攏過來,俏麗的老闆娘出門招呼,“進來吹吹冷氣歇歇腳。”

上塘街又多了家布衣店,老阿姨從太倉來,坐在店裏做着棉布旗袍,飛針走線不忘跟客人搭訕。

客人好奇店門口的盆栽,老阿姨微微抬頭,輕聲細氣地説,“那是番茄,那個是茄子,這個你們年輕人不認識,是棉花……”

被絃索的叮咚聲吸引進了王韜紀念館,裏面有一場評彈演出。

藝人還在換裝,廳裏已經坐了一撥遊客在等待。杯裏的碧螺春剛呷了一口,着了旗袍和長衫的藝人緩步登場,年輕的女子抱了琵琶,叮叮咚咚彈了起來,一開腔便是江南風情。

一曲《茉莉花》彈唱開來,頓覺不可方物。此時,在這雕樑畫棟的宅院裏,只要一縷風,就會吹皺心裏的一池婉約。

男藝人撥動三絃,玉面小生開腔卻能驚堂,一曲《杜十娘》娓娓道來,道不盡人間風月,訴不盡世道炎涼,講不完的痴痴怨怨。

暗思量,這姑蘇的纏綿實在是能捏出一把水來。卻又聞暗香浮動,眼神開了小差,只見後院奼紫嫣紅,隔着玻璃透了進來。

爬滿藤架的是凌霄,柔柔地從綠葉藤蔓裏掛下來,紅彤彤的一朵朵喇叭,豔豔的將回廊裏的燈籠比了下去。

偎着粉牆,扶着太湖石的是嬌羞不勝涼風的繡球。

本已是過了繁茂時節,這幾株水靈靈卻好似剛吐的蕊,令人忍不住瞄一眼花,又去瞄一眼台上玲瓏身段的女藝人。

猶抱琵琶半遮面。心頭忽有萬千妙詞,最終卻只落在那一把琵琶身上。

這琵琶,怕是隻有偎依在江南女子的懷裏,才不辜負那一身的柔媚吧?

這邊柔情款款,那廂裏卻是鏗鏘熱烈。

萬盛米行,一眾中年女子矯健的身姿,把一杆連廂棒舞得虎虎生風。

這種根植於農耕文明,源於田間地頭由勞動姿態衍生的舞蹈,被認為是甪直水鄉文化的一種圖騰。

連廂棒的兩頭各鑲紅綠絲線,前後左右上下飛舞,敲擊身體四肢及肩、背各部,有藝術的美感,也有健身的功能。

但因其心眼手腳必須高度配合,舞者之間更需默契,這讓平日裏傲嬌妖嬈的廣場舞大媽們自嘆弗如。

江南就是這樣,可以低吟淺唱,也可以哈哈大笑。

牆壁斑駁的老屋,可以掛一盞穿越舊時光的大紅燈籠,也可以開一間燈明幾亮的時服店。

可以在飄滿花香的靜夜裏入夢,聆聽水泊堤岸的濤音,也可以一手抓海棠糕,一手抓肉串,齜牙咧嘴大快朵頤穿街走巷而過。

風情肆意的江南,也只有在夏風拂過夜闌的時候,於潺潺的水流處,看見白髮蒼蒼的歲月,也看見沉浸在歲月裏的那些婉約詞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0 字。

轉載請註明: 夜遊甪直古鎮,賞花賞曲賞連廂,自古多情是江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