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從概念到應用,從價值到精神
多年前,上課時老師談到:互聯網不是馬雲的,但馬雲代表了一種精神,因為是他把互聯網做成大家的,所以他成功了。
時間來到2020,人工智能成為比互聯網更加洶湧的浪潮,無疑,人工智能同樣不屬於某一個人,某一個公司;但同樣的是,誰能真正把人工智能實現落地化以至全民化,成功歸屬也就有了答案。
面對新興市場的不斷拓展和技術產品的不斷迭代,人工智能從最初的概念,伴隨着政策扶持、技術開發與社會接納而不斷擴展自身的生態圈。截至2020年,全球網民總數達 45億人,以AI技術為核心的公司數量超過兩萬家,AI相關的技術產品覆蓋範圍擴展到金融、通信、媒體、教育等各個方面。
從談笑風雲,到中流擊水,人工智能會有怎樣新的發展?即將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元素的人工智能,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
從專家學者,到技術人員;從普通網民,到專業公司,很多人在尋找答案,同樣也在尋找機會。
儘管人工智能的發展迅速,相對於其他成熟的產業,依舊處於相對初期的階段,如何成功解決AI技術的底層技術、場景設計、用户集羣和應用模式,是抓住AI機遇風口的關鍵。
近年來,諸多頭部公司與創業者投身於人工智能的領域,或在自身領域引入AI應用,以期投木桃以AI,獲瓊瑤之回報。尤其在教育領域,伴隨着疫情時代帶來的線上授課的大規模普及,線上教育用户數量陡增、線上教育課程的內容與功能再設計。
在這一大背景下,AI 教育在大眾層面有了更深的概念突破:一方面,AI 成為教育企業承載科技賦能的期望,同時也成為教育產業迭代突破的創新點;另一方面,由於教育產品的營銷和廣告效應,AI 在學生與家長心裏成為新的教育產品價值比較考量的分析維度。2020年的春天是安靜的,而對於教育領域,一場不動聲色的戰爭正於無人處硝煙瀰漫,好未來、新東方等諸多教育頭部企業投身新的競爭之中,自然“AI 教育”也在競爭範圍之中。
AI 真的能帶來新的教育變革嗎?
未來誠不可期,而當下可觀。
政策與佈局:因勢利導,謀者先行英國科學家貝弗裏奇曾經指出:“發現的歷史表明,機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即使在那些因機遇而成功的發現中,機遇也僅僅起到一部分作用。”
“AI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能大環境的發展機遇。
首先,近年來,關於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不僅在包括教育行業在內的各領域得到重視,並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在全國各大產業羣內形成新一波戰略市場的競賽,2017年以來,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紛紛出台相關政策與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引導並支持人工智能在本土的產業落地與人才儲備,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已經出現了圍繞AI技術的產業集羣效應,並生成極具潛在規模的經濟效益。
2020年5月8日,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聯合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共同發佈《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近年來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處於國內第一梯隊。
此外,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躍上千億級。2019年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共有企業482家,實現總營業收入1987億元,比上年增長22.1%;研發投入158億元,比上年增長58.5%,研發費用佔營業總收入的8.0%;實現利潤總額248億元,比上年增長20.3%。
近年來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措施
所謂計熟事定,舉必有功。人工智能在全球競爭中的戰略位置無需多言,在國內,實則計熟而事未定,舉而功可待的局面,這也是各大經濟圈紛紛加速佈局的原因之一,目前全國範圍內,京津冀領跑AI產業,可謂“謀者先行”。
AI 教育領域內,亦是如此。
目前,國內“AI 教育”已經由單點突破進入系統化和個性化階段,在線K12培訓賽道已形成強者恆強的競爭格局。教育領域的頭部企業紛紛開始佈局AI,通過AI技術賦能,以不斷為用户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產業與場景:科技賦能,引領未來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AI 教育”不再是一個虛無飄渺的概念和噱頭,而是教育企業、用户、開發者實實在在的一個新生態圈,並隨着不斷的技術迭代與產品開發構建起新的生態邏輯與規則,同時也在建構着新的教育精神。與傳統教育行業“信息共享、內容為王”不同,“AI 教育”所崇尚的是“科技賦能,引領未來”。
作為服務新一代教育羣體的AI 教育,正在脱離單一教育輔助的角色,以人工智能賦能的教育不僅可以更加智能處理授課、作業、測評等多個場景之間的關係,還向着“授業解惑,可為人師”的角色邁進,不得不説,機器學習與產業嫁接的力量引人注目。
從目前發展階段來説,AI 教育的應用模式主要有兩種:
To B端和To C端,To B端以賦能培訓機構、進公辦校為主;而To C 端最直接的形式是在線直播課,除利用情緒識別、圖像語言處理技術外還加入了評測技術。在AI應用教育領域初期,AI 課程往往依靠單向傳播,缺乏互動性,與學生自然也缺乏緊密性,更像是一場機器的閲讀,根本無法與直播課、真人課相較量,而在K12領域,對於學習力自驅力和專注力普遍較弱的中小學生而言,自然接受度並不高。
近幾年來,AI技術得到的較大的突破,第一:底層開發資源大大擴充、開發技術輕量化,教育領域與AI技術可以結合的點越來越多;第二:AI技術的成熟度提高,場景設計也更多元,“AI 教育”的場景不斷豐富,可分為直接作用於教學環節、輔助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管理等多個方面。
因此,教育企業通過發展與AI 技術的結合,不斷打造專屬於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期“技術也能因材施教”。
未來與發展:從概念到應用,從價值到精神概念到應用
伴隨着5G技術的落地和商用,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也將更加遊刃有餘。“AI 教育”已經在政策規範、資本環境及黑天鵝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向成熟化和普適化不斷行進。
對於在線教育企業而言,AI與教育深度融合的關鍵就在於實現教學的個性化、標準化,不斷促進AI在教育中的場景化落地,實現“AI 教育”從概念到應用的整體轉移。
而無論處於哪條賽道,AI落地教育場景後的未來發展方向,都需要搭建自身的優勢壁壘,構建核心驅動力,才能讓AI在融合中真正實現教育實效,獲得用户認可。
價值到精神
互聯網時代互聯互通的精神已然深入骨髓,人工智能時代也必將重塑自己時代的精神內核。
一個有精神的“AI 教育”世界,不會只以資產論英雄,任何一個產業,伴隨着她的體系化、規模化、成熟化,必將看到經濟利潤的回報。但是,無論是自媒體抑或數字支付,互聯網帶來的每一項改變都在默默改變着我們的習慣,甚至是改變我們最終的生存形態。
“AI 教育”也是這樣。
無論是AI雙師、還是智慧雲課堂,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接受教育的方式,它是基於互聯網精神的深一步產物,課程更開放、科技感更強、教育機會因個性化設置更加公平。
目前,全國參與線上授課的學生羣體已是上億級,由於疫情的影響,線上教育的模式幾乎貫穿了大部分學生學習的每一節課。以AI對人類負責的精神,“AI 教育”未來該呈現一種怎樣的生態,基於這個新生態,老師、學生等參與者又該如何選擇與應用,這也是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
反躬求琢,勿忘初心。隨着AI技術的引入,教育行業更要合理佈局、細緻開發、高度負責,為受教育者提供真正得到科技賦能、內容完善、效果優良的課程。這是“AI 教育”帶給人類的終極價值,也是我們所追求的價值精神。
為了進一步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落地,以及探討如何培養AI時代的人才,AI對教育領域的變革與創新等話題,億歐將於7月11日舉辦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教育論壇,論壇作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分論壇之一,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指導,預計觀眾規模將達1000人。
此次論壇,將以“AI賦能人才,教育成就未來”為主題,採用主題演講 圓桌對話的形式,將邀請國內外頂尖的人工智能和教育學專家學者、知名的教育企業創始人、從業者、投資人蔘與談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