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雷安良,1969年生,碩士研究生,湖北麻城人,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資深工程師、電控總監。多次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從事空港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技術研發工作26年,主導研發了全自動航空貨物處理系統、可靠接大型飛機高位艙門旅客登機橋、無人駕駛全自動登機橋控制系統等,為大型的空港物流自動化設備的國產化和登機橋產品走出國門問鼎全球作出了貢獻。
“1、2、3……46、47、48!”
48秒!無人駕駛的登機橋自動觸發,準確、高效、安全完成飛機靠接!
去年9月25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蒲機場見證了登機橋與飛機對接時間的新記錄。
這台登機橋是全球首台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製造商是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中集天達”)。作為全球綜合實力第一的登機橋製造商,中集天達至今已向全球70多個國家300多個機場交付7000多台登機橋,連續多年佔據全球登機橋市場第一的市場份額。
身為這些登機橋設計的核心骨幹,雷安良和同事實現了登機橋設備的國產化,使中集天達走出國門,成為德、意、法、荷及迪拜等國家和地區改造機場的首選。全球首台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在史基蒲機場啓用後,這一開發成果也將在北京、成都、香港、法蘭克福等機場推廣使用。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該登機橋代表着目前登機橋智能化最高水平,將成為這類產品的世界標準。
主導研製全球首台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
2002年—2008年,對於中集天達和雷安良來説,都是意義非凡的幾年。
此前,從關鍵設備到知識產權,中集天達都高度依賴日美公司。2002年後,雷安良先後主導了航空貨物處理系統核心設備的自動控制系統、可靠接A380等大型飛機的登機橋控制系統等多個重要系統。
在外行看來,這些開發並不顯眼,但這徹底激發了中集天達的活力,使其完全具備了航空貨物處理系統的集成設計能力,不再依賴於日本川崎重工等世界著名公司聯合投標,大大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開發成果先後在廣州白雲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等大型項目中推廣使用。雷安良也因此獲得2009年度深圳科技創新獎,201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登機橋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90%後,國際市場佔有率也突飛猛進,公司先後和法國巴黎機場和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簽訂10年長期購貨協議,產品陸續進入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他歐洲國家,進入非洲、澳洲、美洲市場。
2016年8月1日,中集天達宣佈以1800萬美元(約1.2億人民幣)的合同金額拿下中東最大的機場——迪拜國際機場32條登機橋的訂單。
“迪拜是全球最大的航空中轉樞紐之一,拿下迪拜機場相當於攻入中東市場。此前中東空港裝備市場幾乎被德美公司壟斷。”雷安良説,2016年前公司曾多次投標迪拜機場項目,對方總以懷疑“中國製造”產品質量不好為由,將中集天達排除在外。
在一年多反覆的磋商和嚴苛的標準測試後,中集天達終於完成迪拜機場項目的交付,得到了迪拜方的好評。雷安良為公司贏得了迪拜機場近期的幾個訂單,為未來的300台登機橋超級項目做好了技術準備。
贏得迪拜機場的認可後,雷安良繼續在登機橋技術上進行創新與突破。去年9月24日,雷安良主導研製的全球首台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輔機場正式啓用,與抵港航班飛機B777艙門在48秒內實現無人駕駛安全精準平穩對接。
“過去,飛機艙門旅客登機橋,特別是靠接B787等大型飛機的艙門時離發動機很近,全靠手動操作靠接艙門,幾十噸的大傢伙,極易撞上飛機引擎,一個小磕碰,都是大損失。”
雷安良説,在使用該無人駕駛登機橋技術過程中,操作人員只要在系統中設置好程序,遠程按執行鍵,登機橋就能自動與飛機艙門實現安全無縫對接。這將使登機橋對接飛機的時間從3分鐘降至1分鐘。同時,技術的應用將大量減少現場操作人員的數量。
未來兩年內,阿姆斯特丹機場將會將所有的登機橋升級為無人駕駛的登機橋,同時開發成果將在北京、成都、香港、法蘭克福等機場推廣使用。該登機橋代表着目前登機橋智能化最高水平,將成為這類產品的世界標準。
把擅長的工作做好
1998年雷安良來到中集天達,一步步從工程師,做到主任工程師、助理經理、軟件總監,再到現在的電控總監。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1969年,雷安良出生在湖北黃岡一個貧困的小山村,15歲那年,雷安良定了個目標“走出小山村,為國家做點事。”高中那三年的寒暑假,雷安良靜靜地待在小學時的校舍裏用功學習,終於成了村裏第一位大學生。
現在,雷安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技術把關了多個機場項目後,無論問題多麼複雜,我總能找到解決方案。”
即便如此,雷安良仍時刻充滿着危機感。“技術沒有限度,不知什麼時候新技術就會產生,不繼續學習就很容易就超過。”週末在家時,雷安良也沒有閒着,去看一些專業方面的書,不斷拓寬專業領域的深度和寬度。
任正非説過一句話,雷安良很是認同,“磨豆腐的把豆腐做到最好,發豆芽的把豆芽發到最好,每個人最重要的就是把擅長的工作做好,這樣祖國就會強大。”對雷安良而言,自己就是投身於自己擅長的登機橋領域,把所有時間投進去,把產品做到最好。
雷安良認為,要想把擅長的工作做好,就需要不斷滿足客户需求。在滿足客户需求的過程中,問題不斷被解決,技術不斷在提高。雷安良喜歡這些有挑戰性的工作,挑戰激活人的鬥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致敬詞:70多個國家,300多個機場,7000多台登機橋,讓全球見證“中國製造”!雷安良,你用情,守護着寒來暑往,歲月通明!
【記者】 蘇國鋭
【作者】 蘇國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