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直播帶貨,要跳出“應急思維”

官員直播帶貨,要跳出“應急思維”

在疫情的衝擊下,各地不少幹部紛紛觸網,化身網絡主播,為當地的特色產品“直播帶貨”。一時之間,“幹部直播帶貨”呈現出井噴現象。其中,部分幹部還因為其風趣幽默“接網氣”的直播形式,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雖然,這些幹部多是半路出家的“門外漢”,可很多的“帶貨”成績卻相當突出。比如,河南省羅山縣委副書記張長斌走進抖音直播間,在線推介羅山生態茶,當天就有近50萬網友實時觀看,當天訂單量價值近70萬元。

今年“幹部直播帶貨”突然火了起來,該如何解釋呢?或者説,為什麼今年幹部們不斷加入直播帶貨行列呢?最為直接的答案是:被疫情逼的。受疫情影響,線下消費不足,各地的農副產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滯銷,地方經濟面臨一場大考。同時,一些扶貧產業生產的農副產品,如果產品滯銷將直接影響脱貧攻堅成效,甚至部分貧困户還有返貧風險。在危機面前,以往的打法失效了,於是,不少幹部選擇跨界幹起了“直播帶貨”。

換言之,“幹部直播帶貨”更像是一次被逼無奈下的“應急之舉”,而不是基於未來發展的長遠打算。當農副產品通過直播帶貨解決了銷路問題後,幹部們便不再出鏡,也不再對直播電商感興趣。可實際上,隨着4G網絡的普及,以及5G網絡的推進,“直播帶貨”在品牌宣傳、拓展銷路、網紅經濟等方面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對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不可小視。

如果領導幹部僅僅把網絡直播當作是克服疫情影響的一種應急手段,即便能夠獲得短期利益,但是從長遠看,則可能錯失機遇。“幹部直播帶貨”要避免“應急思維”,在解決當下困難的同時,更要思考長久之策,讓地方發展儘量搭上“直播帶貨”的快車,抓住“直播帶貨”的風口,分享“直播經濟”的蛋糕。

實際上,一些發達地區的領導幹部,經過疫情的衝擊和直播帶貨的刺激之後,已經開始着手將“直播帶貨”這種形式轉化為長效機制,作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重要措施。據媒體報道,廣州今年3月出台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針對培育直播機構、孵化網紅品牌、培訓帶貨達人等提出16條政策措施;清遠則大力培育一批鄉村新聞官,作為直播推銷當地農副產品的中堅力量。

疫情之下的經濟復甦,一方面要靠有政府的“有形之手”,另一方面又要靠市場的“無形之手”。“幹部直播帶貨”本質上是以政府的引導作用,激活市場的主導作用,但是,直播帶貨打開滯銷缺口後,產品特色和質量等市場要素則決定了能走多遠。因此,除了促進電商發展和培養電商人才外,還要花更多的功夫在產品的特色和質量上。

“直播帶貨”背後還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產品的倉儲、物流、質檢、保鮮等配套環節,每一個都直接影響產品質量。而這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則是領導幹部們更應該花精力的地方。“直播帶貨”不能只靠幹部用個人信譽甚至地方政府信用為產品“背書”,更為科學的方式是,領導幹部們跳出“應急思維”,着眼長遠,多下屏外功夫,多謀劃長遠之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6 字。

轉載請註明: 官員直播帶貨,要跳出“應急思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