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有話説:馬裏亞納海溝裏有什麼秘密,探險家藉助深水潛艇,給您靠譜的回答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科技

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地球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在地球之上,有着廣闊的江河湖海的分佈,毫不誇張地説,地球也可以被稱為“水球”。眾所周知,大海可謂是深邃無比,可是您知道海洋的最深處有多少米嗎?在如此深的海域,又會存在哪些神奇的物種?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地球之上的海洋,共分為四個,他們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如今人類的科技已經日新月異,甚至可以操控宇宙飛船登上遙遠的月球,但是相對於寬闊的大海而言,人類對於它的探索,還僅僅只有5%左右。

海洋的最深處究竟在哪裏?它便是位於菲律賓東北、馬里亞納羣島附近的馬裏亞納海溝,這條海溝全長2550千米,平均寬度為70千米,形成於6000萬年前。馬裏亞納海溝的平均深度為8000米左右,最深處可達10923米,被稱為“世界上最深的地方”。

自從人們通過聲吶技術發現馬裏亞納海溝後,它便成為了探險者繼珠穆朗瑪峯山脈之後的又一個征服對象。多國探險者都曾嘗試駕駛潛水艇潛入其內部,並因此創下了許多世界紀錄。正是因為如此,馬裏亞納海溝也被稱為“挑戰者的深淵”,是所有人都認為的“不可征服的地方”。

1960年1月23日,瑞士探險家雅克·皮卡和美國探險家唐納德合作,共同駕駛潛水艇下潛至“挑戰者深淵”,並在此處停留約20分鐘。2012年3月6日,著名導演卡梅隆駕駛單人潛艇“深海挑戰者號”,在下潛了156分鐘後,成功着陸海牀,並在此逗留了約3個小時。

同年7月15日,我國大型遠洋科考船“海洋六號”,在執行海試警戒任務期間,利用“蛟龍號”成功對“挑戰者深淵”進行了高精度測量,準確的得到了關於馬裏亞納海溝的各種數據。

三次下潛的順利進行,都是人類科技挑戰自然極限的巨大成功,在幾次下潛活動中,探險者們不僅一睹了馬裏亞納海溝的奇景,甚至還發現了不少從未見過的海洋生物。確切來説,人類下潛馬裏亞納海溝的壯舉,對於新物種的發現提供了極為重要的途徑。

此時讀者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何人類的潛水艇會有下潛極限?難道這些潛水艇就不能一直下沉嗎?小編可以很負責地告訴您,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您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因素——水壓。眾所周知,陸地上存在着大氣壓,而海洋內也存在着水壓,並且隨着下潛深度的增加,水壓也會成倍地增加。

據科學測算,馬裏亞納海溝底部的水壓值,相當於1100個大氣壓。1100個大氣壓究竟是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這種壓力足以將一輛鋼製坦克壓扁,而且是不費吹灰之力。可令人驚奇的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居然還存在着一個巨大的生物鏈。

在潛水艇下潛到幾千米深的海域時,探險者們發現了人們熟知的蝦、抹香鯨、大王烏賊、以及大嘴琵琶魚等。至馬裏亞納海溝的海底時,眾多細小的魚蝦開始環繞在潛水艇的周圍,它們遊動的非常迅速,似乎對這種低温高壓的環境習以為常。

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為了能夠適應深海的環境,這些魚蝦都進化出了一種特殊的身體結構。在它們身體的外部,有一層極薄的層膜,它們可以將海水儲存於體內,與外界水壓保持平衡。除此之外,其內部骨骼與肌肉也十分柔軟堅韌,非常容易形成彎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抵抗巨大的水壓。

更加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海溝的部分水域,受到地熱影響,其水温甚至達到了380℃,而這裏也同樣生活着一羣紅色小蝦,以攝取火山岩物質為食。眾所周知,蛋白質在高温下極容易變性,而這種小蝦卻能耐得住如此高温,簡直難以置信,甚至有人開玩笑的説,如果將這些蝦放在鍋中沸煮,它們很有可能會被凍死。

我國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曾經對馬裏亞納海溝的環境進行過監測,發現了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在這處人類難以涉足的領域內,居然存在着很多人類化工污染的成分,包括氯聯苯類物質,多溴聯苯醚類物質,以及二噁英物質等。專家們指出,這些污染物都是通過生物鏈的逐級傳遞與富集,漸漸堆壘於馬裏亞納海溝深處,因此來説,它們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

綜上所知,地球上可能真的已經不存在所謂的“淨土”了,人類的工業污染對地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馬裏亞納海溝的污染,正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重要警示。最後小編要説一句,愛護地球的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與職責。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不知道這段歷史是否讓您有所觸動,以史為鑑,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