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未準備好的"微商代理",別做直播,一摔一個準!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科技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見微評論。

2020年,直播全面侵入大眾生活。

賣貨人集體升級,直播霸佔各行各業,除了傳統銷售店員,職業主播、主持人、藝人、教師外,只要跟賣東西掛邊的從業者,都會踏足其中,當然也包括微商小代理。

然而直播好做嗎?

最近在直播行業呼風喚雨的羅永浩,完成了前三場直播。

正如業界預測,羅的數據也並不是一直那麼理想。

首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4875.4萬,上架商品23款,成分訂單84萬份,銷售額高達1.1億元。

而第二場數據則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人數只有1142萬人不説,銷售額預估也只有3000多萬。

第三場雖然觀看人數只有800多萬,但好在銷售額有所回暖,有5000多萬。

事實證明,就算是有多方buff加持,“皇族”出身的羅永浩,依然創造不出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奇蹟。

想要做好直播,就連羅永浩都説發出了“我是新人,學藝不精”的聲音,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更不要説那些毫無背景和從業經驗的微商小代理。

那麼微商小代理怎樣才能吃到這波紅利呢?

疫情大範圍爆發後,大多行業的業務都面臨虧損甚至是停產,現金流受阻,陷入營銷困局。不面對面接觸就能順利完成營銷的大概就只有直播了。

可以説直播像是一道光,照亮了各行各業。

在這之前,不少傳統企業認為,實際的產品更應該看重客户的線下體驗,這些是線上直播無法成就的。

如今,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試水直播不僅僅是各個企業用來賺錢的方式,更是存活下去的不二法則。

對很多企業來説,直播就是救命。

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少微商小代理也行動起來,渴望通過直播擴張業務,實現營業額提升。

然而,很多人因為長期投入看不到回報逐漸退出直播行業。

“沒有哪個人可以堅持對着不到十人的直播間天天直播。”大多數小代理雖然希望能通過直播擴充營業額,卻無法忍受毫無進展。

不少人説,做事要持之以恆,尤其是直播,可是在如此打擊之下,能堅持下來的人並不多。一味進行沒有技巧的努力,並不會帶來任何進展。

儘管如此,卻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畢竟對於大多微商代理來説,在視頻直播方面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無論是大品牌、小品牌,還是行業老油條或者萌新,機會基本上是對等的。

而且,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可以輔助微商小代理進行招商和銷售的方法,大多數已經無法持續進行,所以調整銷售策略才是明智之舉。

相比於傳統的銷售渠道朋友圈,直播為微商小代理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很多曾經在朋友圈叱吒風雲的大小代理,現在對着直播鏡頭,反而不知所措。其實,對於小代理來説,雖然銷售渠道變化了,但是市場是沒有變化的。

直播只是朋友圈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文案就是你平時與觀眾的互動和自己的演講內容,圖片就是你的個人形象和產品,只不過是動靜的區分。

直播素材也就是平時動腦寫的文案,怎麼吸引人來點贊轉發評論,進而達成交易,就是你需要完成的目標。

對於整體微商小代理來説,雖説陣地發生改變,但是基本的內容並未發生轉移,核心內容還是如此。

當然動靜之間的差異,依然不容小覷,但絕對不能有我不行,我不會,我一定不能成功的想法,先天具備的銷售經驗一定程度上就是微商小代理的優勢。

所以看似在同一起跑線,但是對於這些微商小代理來説,依然天賦異稟。

那麼如何獲取流量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

對於小代理來説,想要擁有流量,可以運用好兩點,抱團和運用私域流量。

在直播氾濫的今天,如果想要一個人爆火可能性並不高,所以發動微商傳統的團隊力量。這就要求品牌方和團隊長一同努力。

一個大團隊,如果每個人都積極參與直播,建立直播團隊和視頻部落,就算不能颳起太大的風浪,也能在小範圍內產生巨大的能量。

當然很多團隊想打造自己的整體勢能,這對小代理來説就算是個很好的機會,團隊內互相扶持,努力存活,從視頻直播中獲取流量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於本身就十分吃團隊的微商代理來説,在視頻時代能夠運用團隊這個資源,抱團取暖,是十分便利的條件。

另外,緊隨直播變化,積極做應對並堅持,也是目前想入行直播的微商代理最缺乏的。

據瞭解,十有八九在2月份開始直播的微商代理,都沒能撐到現在,原因也很簡單,看不到進展,又沒有身邊的人互相支持,撐不下去也是時代必然。

因為公域流量確實難做,堅持不下去情理之中,但如果我們在直播的時候,運用好身邊的朋友,把好友變成粉絲,在諮詢的過程中,發展更多的私域流量,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在相輔相成的作用下,團隊小代理之間互相傳遞短視頻、內容製作、直播等經驗,久而久之,就會獲得更多的收益。

代理獲得了更多收益,流量就會線性增長,對品牌和整個行業都會產生良性影響。

如今,直播的熱潮還沒過去,很多微商代理因為收益甚微選擇放棄。可是在百家爭鳴的視頻領域,恰恰正是這些為自己打工的羣體的天下。

選對方法,肯耐得性子,定會有明顯的效果。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