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賦能 助推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
城市大腦驅動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智慧社區應用人臉識別系統,讓業主刷臉回家;智能天網系統,讓違法行為無所遁形……近年來,隨着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的提速,數字化“智理”已融入了百姓日常,成為城市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深植互聯網基因的浙江省杭州市,在善用大數據,提升智慧治理能力上有哪些秘訣?日前,“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調研團走進杭州,實地調研這座“善感知、會呼吸、有温度”的智慧之城。
城市會思考 治理更高效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大數據時代,為城市裝上“大腦”,既能讓城市“耳聰目明”,更能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為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設和治理注入了全新動能。
看病一刻鐘,排隊找車位1小時。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門前的浣紗路曾經常年擁堵,前來排隊就診的車輛總是排起長龍,“停車難”讓不少車主飽受苦惱。
2019年夏天,轉機來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杭州城市大腦共享數據資源,打破醫院和周邊商場之間的泊位“孤島”,將泊位由醫院內的127個擴展到周邊500米半徑圈內1293個。路口還設置了8塊停車引導屏,實時顯示醫院周邊停車指數及各停車場的剩餘泊位。
如今,醫院門口的車輛有序通過,排隊看病的“長龍”消失了,文明出行已然成為自覺。
2016年,杭州市率先提出建設城市大腦,並以交通治理為突破口,打通政務、社會數據資源,以數據驅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017年,城市大腦1.0版本接管了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了15.3%。
2018年,城市大腦的管轄範圍擴大了28倍,信號燈優化1300個,每2分鐘便可完成一次區域掃描,處置效率提高了9倍。
2019年,城市大腦3.0版本發佈,擴容至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衞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
從“治堵”到“治城”,城市大腦為杭州城市精細化管理帶來新契機。
文旅系統,解決“慢”的痛點。通過數據多維融合,實現10秒在線找房、20秒景點入園、30秒自助入住酒店。
停車系統,解決“等”的痛點。接入84.8萬個停車泊位實時數據,實現69.96萬個泊車位“先離場後付費”功能。
醫療系統,解決“煩”的痛點。在全市252家公立醫療機構實現“先看病後付費,醫後最多付一次”。
……
“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服務”,得益於城市大腦對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賦能,杭州邁上智慧城市建設新徵程,這座流動的“數據王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躍上新台階。
城市更文明 服務更便民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心,能否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考驗着基層治理能力。“楓橋經驗”是浙江的傳家寶、金名片。進入新時代,“互聯網+”讓“楓橋經驗”這棵常青樹在浙江大地上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2年前,杭州市民袁先生因瑣事與同學梅某發生衝突,被梅某毆至輕微傷,但賠償事宜一直沒談攏,後兩人失去聯繫。今年6月,通過“一碼解糾紛(訴訟)”平台,雙方在線調解,達成賠償協議。
“一碼解糾紛(訴訟)”平台是杭州市濱江區上線的矛盾糾紛受辦一體化平台。平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支持線上調解、線下調解的在線預約,建立線上調解室,為當事人和調解員提供語音、圖文、視頻等多種溝通方式,實現“隨時調、隨地調、隨手調”。
“傳統的調解工作都是以當面調解為主,電話調解為輔,空間距離造成調解難問題影響了工作推進。”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華立軍説,“一碼解糾紛(訴訟)”平台為當事人打開了線上調解的通道,降低了當事人維權成本,百姓願意調解的積極性明顯變高,同時緩解了法院辦案壓力,提升了訴源治理質效。
調解流程中,想知道進度怎麼辦?平台引入了“健康綠碼”概念,以黃、橙、藍、紅、綠五色“調解碼”,區分糾紛分流路徑。黃碼,公眾主動申請,初次受理階段;橙碼,初次調解失敗,進入二次流轉調解階段;藍碼,法院登記引調階段;紅碼,調解失敗,可在線申請法院立案;綠碼,調解成功,可在線申請司法確認。
“平台以五色調解碼為媒介,打通與矛調中心、法院訴服中心之間的渠道,實現糾紛化解‘雙核心’‘雙軌道’並行。”杭州市高新區(濱江)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瑋表示,我們就是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實現調解資源整合,形成社會治理共同體,實現數字賦能向數字治理轉變,打造具有時代特徵和高新區(濱江)特點的“六和塔”區域社會治理工作體系。
在“互聯網+”引擎強有力的驅動下,杭州將服務送到老百姓掌心上、指尖上、心坎上,也將和諧注入了城市裏的萬家燈火。
城市更平安 生活更和諧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治理,千頭萬緒,杭州以“雲”為媒,搭建起雲上平台,夯實基層治理的數字底座,為社會治理轉型提供了有力抓手。
今年2月,家住杭州市蕭山區寧圍街道的陳先生居家觀察期間私自外出,很快,“寧聚藍”平台便發出了預警。寧圍街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動網格力量找到他,並送其回家隔離。
數字賦能的“寧聚藍”,猶如靈敏的“千里眼”“順風耳”,實現了“第一時間鎖定,迅速反應”的良好態勢,為精準防控注入了“硬核”力量。
2019年10月,圍繞杭州市蕭山區打造“黨建領治、政府善治、多元協治、羣眾共治、遵循法治”的全域“五治”新格局,寧圍街道率先上線了街道級智慧治理平台——“寧聚藍”,構建以“大黨建統領、全網格覆蓋、多數據集成、大聯動治理”為目標的基層社會治理新體系。
違章停車怎麼管治?流動攤販怎麼管理?亂倒垃圾怎麼治理?這些社會治理中的難題,都能在“寧聚藍”平台找到答案。平台構建了“1+9+X”智慧應用模式,即1個街道級智慧治理平台、9個智慧應用模塊、42個智慧應用場景,為寧圍街道社會治理編織了一張智慧、高效、精細之網。
比如,針對人員走失情況,平台基於“視頻+人臉”應用,發揮遠程協同和可視化指揮能力,遠程指導網格員開展追蹤;針對違章停車,平台通過前端智能感知報警,自動流轉,一旦違停區域有車輛進入,前端自動感知並聯動現場喇叭遠程喊話,提醒車主及時駛離……“一張地圖全局掌控,一個平台多方協同”的“寧聚藍”平台,實現了社會治理全要素集聚,構建了街道轄區動靜結合的平安防控圈,成為展示杭州市域社會治理數字化水平的風向標。
“我們將繼續緊扣‘數字賦能基層社會治理’這一主題,全方位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升級,最大化整合多種資源,豐富‘寧聚藍’底層數據,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力打造數字治理新模式。”寧圍街道相關負責人説。
創新社會治理,增進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更新,為智慧治理開啓全新窗口,推動城市治理步入正向循環:通過更優的智慧治理推動實現了更多、更好部門協同,挖掘了更多的應用場景、提供了更多社會民生服務,最後這些場景、服務又會沉澱更多數據,推動智能化、智慧化加速。一座座由“智慧”點亮的城市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