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又一個風口,要墜落……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科技

頭部帶貨主播除了需要個人極高的天分和努力,幕後策劃的團隊也功不可沒,而且這種頭部主播很難複製。

高額“戰績”背後需要動用的資源有多麼巨大,一般老百姓玩玩還可以,但想要通過帶貨一舉成名或是分一大塊蛋糕還是算了吧。

無論哪種新興業態,都不可能突破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範圍。

山外青山樓外樓,電商刷單幾時休,

矇騙觀眾自得計,查起税來使人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直播帶貨突然就火了,幾個頭部大v名氣都跨界傳播了,比如我這個從沒買過口紅的直男都聽説了口紅一哥李佳琦……

慢慢地,頭部主播帶貨業績屢創新高;明星、企業家跨界試水,添薪加火;政府官員也披掛上陣,為農副產品賣力吆喝;點開各種電商平台,品牌貨也有人在直播介紹,可見這種模式有多普及 。

直播帶貨,電視直銷的變種

這種模式新鮮嗎?其實不新鮮,這就是以前的電視直銷從電視搬到手機裏了。電視畫面當中的一男一女,由於支付的費用和播出時長直接掛鈎,所以他們的語速極快,雖然推出了些莫名其妙的商品,但都會讓你感覺物有所值。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做過電視直銷,他説當時上一次電視節目需要交給電視台4萬塊錢,當然電視直銷會幫他賺更多。所以,在電視直銷裏賣的東西,必須是高附加值單價千元之內的商品。

比如100塊成本的無名數碼相機,至少要賣個888;包裝的花裏胡哨的鑲鑽手機,本質就是華強北的山寨貨,看上去似乎比品牌貨便宜不少,但利潤已經足夠支付廣告費了。

隨着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這塊陣地被移到了網絡上。所以,年輕人不要以為直播帶貨是個新鮮事物,銷售萬變不離其宗,其實也就是把電視直銷搬上了網絡而已。

電視直銷並不容易操作,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電視台的門路可走。但網絡直播的門檻就低了很多,可惜門檻低不代表成本低,大家都在搞直播,為什麼他的能火你的不能?

道理是一樣的道理,除了少數價格透明的商品無法操作價格,其他參與售賣的東西依舊需要5-10倍的暴利才能支撐起帶貨。

主播戰績背後的真相

一個人人都能帶,在哪都能帶貨的銷售模式,催生各種直播平台的誕生。而且只要敢公佈,似乎各家戰績都很出色,沒有賣出幾千萬、幾個億都不好意思説話。

錢真的那麼好賺嗎?顯然不是。目前幾個頭部帶貨主播比如李佳琦、李子柒這種,除了需要個人極高的天分和努力,幕後策劃的團隊也功不可沒,而且這種頭部主播很難複製。

曾經的話題大V 羅永浩,也只能在他的粉絲領域,成為一個”中年男性數碼“帶貨者。他每次直播的銷售額據説有千萬元左右,誰又能保證沒摻水呢?

而空調一姐董小姐的直播帶貨,就有點套路大家了。為什麼説是套路呢?有位曾在淘寶做運營的發了一條微博:

意思就是董小姐的直播帶貨並不是真的在網上傻乎乎的賣空調,那樣是賣不出幾台的,首場22萬的數字,基本上是個真實數字。帶貨金額這麼少怎麼辦?不僅董小姐的面子沒有了,格力的面子也會沒有的。所以,格力一方就把全國經銷商的流量都導入直播間,哪怕你在線下買空調也可以通過線上提供的二維碼下單,這樣一操作,銷售額自然很快就漲上去了。

我不是嘲笑董小姐,我認為這樣做也沒有什麼不妥,畢竟是真的在賣空調,也不是做假單子。

但是你要看到,高額“戰績”背後需要動用的資源有多麼巨大,一般老百姓玩玩還可以,但想要通過帶貨一舉成名或是分一大塊蛋糕還是算了吧。

直播賺錢,真沒那麼容易

而且大家得明白,那些看上去利益超多的地方,背後的坑也是數不清的。前天《北京晚報》報道,有位經營服裝的陳女士被一家僱粉絲充流量的公司欺騙,直播賣貨後,不僅一單未開,還倒貼數萬元。其實,這才是真實的行業狀態,無論哪種新興業態,都不可能突破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範圍。

市場經濟就是這樣,只要有一種業態做的比較成功就會有無數人效仿。比如直播帶貨掙錢,就會有無數的人來直播帶貨,直到直播帶貨爛大街,只有幾個頭部直播能夠掙到錢,其他人只能苟延殘喘為止。

有人要問現在直播爛大街了嗎?基本爛了。除了幾個頭部主播的成績不錯,其他人的經營情況到底如何,也只有他們自己心裏知道吧。

但是,對外還是要包裝的,還是那位業內人士的話:現在沒有幾千萬,幾個億的直播帶貨銷售額,你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東西真的那麼好賣嗎?一元秒殺的商品用原價計價,打折貨也按原價來計。

背後推動的資源也是成本,越是看上去門檻低的東西,需要花的營銷成本就越高。

過去的電視直銷按時間交個廣告費即可,現在要在大視頻直播網站被推薦,那真得用錢來堆。

如果不花大代價,是不可能推薦到首頁去的;即使推薦到首頁,也有許多流量是要靠自己找各種網絡衝數據公司來衝的;流量有了沒有銷量也不行,還要找人來刷單,玩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把戲,只為引誘大家去買貨。

你想想,這是不是跟託一個道理?下了這麼大本錢,賣出的貨扣除成本,還能剩下幾個錢?

這還是非常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只要不是壟斷的獨門生意,除了個別人外,大多數人也就能掙個平均利潤。而按照熱愛一窩蜂的國民性格,恐怕大多數人播到最後,平均利潤掙不到不説,還會虧錢。

未來直播,只能越來越難做

按照我的認知,一般到這種時刻,監管也就該在路上了。

果然,中國商業聯合會近期發佈通知,要求由該會下屬的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制定《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兩項標準,預計將於7月發佈執行。

不要覺得一個行業內部的規範沒有約束力,如果你真的違反規則,自然會有辦法讓你付出代價。

還有個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消息,目前看上去很像真的:

站在税務所的角度,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啊!有了銷售額就應該交税,可如果你申報的應税額跟你的實際繳税額不相符,不就有了偷税的嫌疑?

要是真銷售了那麼多,補税倒也不虧,但如果是數據造了假,根本沒有銷售那麼多,那麻煩可就大了。出具虛假報告也是違法行為,要麼定你一個虛假廣告,要麼定你一個財務造假。

如果不承認造假,那就補税,如果不想補税,那麼就只好承認造假並承擔法律責任。這不就是,吹牛也要上税了麼?

不知道直播帶貨會不會重蹈”電視直銷“、“電台直銷” 的覆轍,成為雞肋呢?

最後我想説,一個新興行業在無人管理的時候野蠻生長各種坑蒙拐騙,然後引來監管,逐漸銷聲匿跡……幾十年來,這種事真的是太多了。

只不過,當年電視直銷是千元貨主打,現在網絡直播是百元貨當家,這人,是越來越窮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