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消費物聯網的現在和未來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科技

2000年~2010年,物聯網概念不斷延伸發展,物聯網這一新興產業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基礎設施建設及底層技術正不斷完善:傳感器、芯片等核心元器件向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進步;5G、Wi-Fi6、LPWAN(低功耗廣域網)等網絡通信技術取得突破,進而提高網絡傳輸速率,擴大連接容量,降低功耗和延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底層核心技術創新發展。

消費物聯網的現階段:以增加設備連接量為主

隨着智能硬件品類和IoT應用的豐富,物聯網向多元的消費場景滲透,所謂智慧生活概念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不斷提升,消費物聯網市場空間巨大。

據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公佈的數據,自2010年至2019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22%,2019年設備連接數量達120億,其中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設備連接量為44億(智慧家庭20億,消費類電子產品12億,可穿戴設備3億,智能汽車3億,其他消費類產品6億)。綜合分析業內參與者的佈局,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是消費物聯網目前的發展重點。

智能家居:2014年,谷歌以32億美金收購Nest,踏出佈局物聯網(智能家居)的重要一步,這也推動了全球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同年3月海爾發佈U+智慧生活平台,美的發佈M-Smart智慧家庭戰略,三星和LG也於CES上推出各自的智能家居平台。2017~2019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持續增長,成為爆款單品,圍繞智能音箱和虛擬語音助手拓展智能硬件和應用服務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等不同角色的企業紛紛入場,重點以跨行業合作及開放生態的方式進行業務拓展。

可穿戴設備:隨着傳感器、AI、AR等關鍵技術的迭代,可穿戴設備逐漸集成更豐富的功能,發展極具潛力。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3.365億台,相比2018年的1.78 億部增長了89%。在Apple Watch、小米手環等爆款產品的推動下,可穿戴設備更好地集成生物信息採集、健康檢測、數據傳輸等功能,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需求,同時為運動健康場景的發展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共享經濟(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個人資產追蹤、智慧娛樂、智慧養老等涉及智慧生活更多方面的產品和應用層出不窮,逐步影響消費者。

然而,消費物聯網產業目前仍處於早期的探索和積累階段,智慧生活、萬物互聯的理念固然吸睛,消費者業務的核心仍舊是把握用户需求,提升用户體驗。C端用户對於AI、IoT等創新技術抱有好奇和嚐鮮的熱情,更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如果相應產品未達到用户的期望值,那麼後續培養用户使用習慣將會受到阻礙。以智能家居為例,智能音箱現有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仍差強人意,單一產品的人機交互本就不夠自然順暢,更難以作為中樞與其他智能家電產品形成聯動;上海移遠通信副總經理孫延明表示,目前智能家電的聯網激活率不高,因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無感、穩定、傻瓜式的連接才能帶來更舒適的體驗;市場呈現碎片化、缺乏統一標準、用户隱私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也影響了用户體驗。

消費物聯網:由智能硬件銷售向數據服務升級

面向消費者的物聯網業務主要包括終端設備銷售、平台及設備連接服務、應用與解決方案服務等方面。

具備硬件開發和生產實力的企業具備較好的發展路徑,發展初期,企業聚焦重點領域發展自有品牌的核心產品,以智能硬件銷售獲得用户和營收。隨着智能硬件品類的豐富,銷量的提升,連接的設備數量增多,設備之間的連接與交互需求也在提升,建設提供設備連接與管理功能的平台是支撐消費物聯網業務持續擴展的基礎。

為了增強用户粘性,企業進一步發展消費者服務,構建開發平台,為開發者提供開發工具及服務,進而拓展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及內容服務。智能硬件與應用服務形成合力,匯聚流量,積累用户數據,最終實現數據價值的挖掘。

寫在最後

“擴大連接 — 平台搭建 — 數據變現”是消費物聯網業務發展的通用路徑,目前消費物聯網正處於設備連接數量持續增多,連接管理平台及開發服務平台初步建設(發展較成熟的企業)的階段。提升智能硬件的銷量並非最終目標,獲取用户數據、挖掘數據背後的價值並實現數據變現才是物聯網業務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對物聯網行業感興趣的讀者可關注億歐智庫即將發佈的報告《巨頭企業物聯網業務佈局研究》,報告選取阿里巴巴、亞馬遜、華為、小米、蘋果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並橫向對比他們物聯網業務的發展路徑、戰略規劃、技術能力、關鍵產品和核心優勢,總結了不同角色的企業內在的發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