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無遠弗屆的夢想成真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上古時代的人如果看到今天的直播,一定會以為自己遇見了神仙。信息交流是形成人類社會共同體的黏合劑,要想克服空間距離帶來的信息阻礙,只有兩種方法:或者翻山越嶺,親眼目睹、親耳求證;或者通過各種傳播工具獲取資訊,進行交流。人類從口口相傳到以文字傳遞,花了上萬年;從手抄本傳閲到印刷傳播,花了上千年。而從瞬時傳播進入信息大爆炸時代,人類只用了一百多年——其中出現的廣播直播、電視直播以及移動互聯網直播,就是這個信息大爆炸最精彩的一片煙火。 

  廣播直播 

  “聲”臨其境 

  時效性,是來自遠方信息的最寶貴价值。要想達到同時同步瞭解的程度,就得有能搭載信息的更快傳播工具。電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0萬公里,如果信息能搭上電的“翅膀”,瞬時傳播就不再是人類的夢想。 

  1844年5月的華盛頓,美國人薩繆爾·莫爾斯用自制的電報機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條電報信息。這條信息經由美國國會贊助的電報線路,從華盛頓出發,即時到達巴爾的摩。 

  僅僅過了三十年,一句“過來,華生,我有事找你”的語音在貝爾的電話機上轉為電脈衝,再在電磁端轉為人類語音,由此也實現了聲音的即時傳遞。 

  但無論是電報還是電話,都需要克服地形、跨越山嶺鋪設昂貴的電報和電話線路,遠距離的“直播”惜字如金,多用於通報列車即將到站、前線戰況等重要信息。如何擺脱電線的束縛成了下一個任務。二十年後,無線電信息傳輸時代到來了。 

  首先是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斯韋在1864年提出了電磁波的存在,並且預言未來有一天人們可以不借助電線,光速發送電子信號。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用自己的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理論。 

  1896年,俄國科學家波波夫將理論變成了現實,用無線電傳輸了摩斯電碼。雖然傳輸距離只有短短250米,但證實了電磁波完全可以搭載信息進行跨越空間的傳播。就在第二年,意大利年輕人伽利爾摩·馬可尼就通過改進的無線電傳送和接收設備,讓無線電波在布里斯托爾海峽成功傳播了14公里。隨後的第三年,英國的一次遊艇比賽拉開序幕,觀眾坐席位於岸上,比賽終點設置為離岸32公里的海面,而在終點處早已佈置好一艘船,受託於《都柏林快報》擔任信息員的馬可尼就等在那裏,用無線電報機向岸邊觀眾實時通報比賽結果——這可以看作人類歷史上第一場“賽事直播”。 

  1920年6月15日,一場以梅爾芭太太主演的“無線電-電話”音樂會在英國舉辦,因為馬可尼公司的現場廣播,同時聽到這場音樂會美妙旋律的除了現場觀眾,還有遠在巴黎、意大利、挪威,甚至希臘的收音機前的聽眾。之後的十多年是廣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黃金時期,1923年,中國境內有了第一座廣播電台。 

  聲音直播具有極強的渲染力,能夠帶動聽眾情緒、激起共鳴。從經濟危機到二戰,美國總統羅斯福一共通過公共廣播發表了三次“爐邊談話”。奧斯卡金像獎影片《國王的演講》裏,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在克服了口吃的障礙以後,通過廣播直播了五分鐘的演講詞,鼓舞民眾堅持抗戰。 

  電視直播 

  “現在請看” 

  電視的發明還是得從無線電波説起。既然電磁波能搭載聲音,是否可以更進一步搭載圖像進行同步傳輸?大膽的假設很快被世界眾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投入試驗,20歲的英國青年約翰·洛奇·貝爾德也是其中一員。貝爾德的電視機原理是把要發送的場景分成無數明暗度不同的小點,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再在接收端重現出來。1925年10月的一次實驗中,貝爾德在機器接收器裏看到一張玩偶的臉——那是他放在另一個房間用來測試圖像傳遞的玩偶。電視就此誕生了,貝爾德被人們稱作“電視之父”。 

  1936年8月30日,在倫敦市廣播電視博覽會上,參觀者們意外“走進”了同時舉辦的女歌手海倫的歌舞音樂會“現場”,但海倫表演的實際場地在與博覽會相隔甚遠的倫敦郊區亞歷山大宮。女歌手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通過電視屏幕同時傳播到另一個空間,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電視直播。如果不是五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電視超越廣播影響力的時間點還會提前。二戰後各國開始經濟重建,電視生產與傳播行業也被重拾,很快成為需求旺盛的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户。 

  今天除了少數以直播為特色的節目頻道,大部分電視台欄目都採用錄播剪輯,但在電視行業的最開始,因為錄像機還未被髮明出來,能看到的電視節目都是直播——要麼是用切換傳送法進行現場直播,要麼就是利用電影攝影機對準電視接收機屏幕,翻拍電影影像。1947年,美國《會見新聞界》(Meet the Press)節目採用的播放手段就是前者,以開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將政要、軍人、專家學者等邀請到鏡頭前,就民眾所關心的問題發表看法和建議。 

  比記者招待會直播更受歡迎的是對棒球賽等體育賽事的現場電視直播。酒吧或者鄰居家,凡有重要賽事,觀眾都會圍聚在電視屏幕前吶喊或頓足,比起守着收音機,觀看電視直播更能身臨現場,不需要藉助解説也能看清每一次傳球。電視現場直播的魅力使其很快成為主流傳播媒體,原先廣播界的一些資深人士也紛紛轉行進入電視新聞行業,默羅即是其一。二戰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記者默羅曾在德軍佔領維也納時,向美國聽眾廣播了他的第一篇戰爭報道:“我是愛德華·默羅,此刻正從維也納報道。現在是凌晨2點30分,希特勒本人還未到市內……”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篇廣播新聞直播。但在1951年電視行業崛起後,默羅果斷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的經典廣播新聞節目“現在請聽”(CBS Is There),轉而開始了在CBS的電視新聞節目“現在請看”(See It Now)。 

  人們都看到了什麼呢?通過這個神奇的電視匣子,全球近10億人同步看到了月球表面的模樣,聽到從美國“阿波羅11號”裏第一個走下舷梯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那句:“這對個人來説只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説卻是一大步。”人們也在屏幕前看到了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時的空難、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時輻射水的一天天擴散。 

  移動互聯直播 

  遍地主播 

  從1991年第一個互聯網友好接口被開發起,互聯網的發展已遠遠突破最初美國軍方ARPANET網的軍事技術目的,成為全人類信息傳遞、溝通交流的重要路徑。人們普遍認為,互聯網的出現不僅僅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重大革命,而且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實時傳播形式——網絡媒介。 

  曾經,直播一詞是廣播和電視的專屬,但是伴隨互聯網的誕生,出現了許多新生事物,其中之一就是網絡、手機直播。不同的直播主體給互聯網直播帶來了不同的分類:一類是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將電視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輸入電腦,實時上傳到網站供網民觀看。這種在線直播也就是將過去的重大新聞現場、體育賽事、文藝演出等實況轉播搬上網絡播放平台。另一類直播則是專業媒體和普通人都可以操作的網絡視頻直播。只要現場架有能通過網絡上傳的信號採集設備(比如一台帶有攝像頭、能上網的手機),就可以隨時突破空間限制與地球的任一端進行分享。 

  從1981年的1G到今天的5G,30多年間移動通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播的形式也追隨網絡技術更迭的腳步而變。2000年以前,為了防止卡頓,一場體育賽事的直播往往採用文字形式直播;2G時代的移動傳輸速度讓觀看直播只能坐在電腦前;2009年3G正式運行之後,手機用户端漸漸有了圖文直播的形式;而4G移動傳輸信號足以支撐起直播隨時隨地流暢地進行;而5G信號更是可以讓直播更清晰更流暢。 

  相比廣播電視直播的聚焦點往往側重展示重大歷史事件,網絡、手機直播則從宏大敍事到個體描述都有。從2005年野蠻生長的聊天室直播,到2012年遊戲視頻直播行業的迅速發展,再往後越來越多樣化的美食直播、美妝直播、知識分享直播、評論直播……觀看直播的大眾對直播內容也有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同時,相比過去廣播電視直播時,觀眾只能通過撥打熱線電話、發送活動短信、官網留言等方式參與,網絡直播時的觀眾則可以彈幕發言或者以贈送禮物的方式與主播進行實時互動,交流可以更富有即時性。 

  2016年在我國被稱為直播元年,人人都能當主播,事事都能被直播,成為2016年互聯網行業中的一大亮點。2019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户達到了4.33億,並且人數還在繼續上漲。但沒有哪一年能超越2020年——直播歷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一年。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人們日常社交的物理距離,卻阻擋不了人們的交流。足不出户的春節假期裏,最火的直播來自一個沒有主持人和字幕解説,只有四個固定機位24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直播的對象是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建造施工現場,最高峯時在線觀看直播人數超過6000萬。停課不停學,停工不停業。釘釘、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等APP在線用户激增,老師化身視頻主播,通過直播軟件進行線上教學;企業會議通過視頻進行;線下培訓改為線上。雖然無法出門,但直播就如同現代人的化身,穿越“任意門”,用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信息傳播技術,成為社會感情紐帶的黏合劑。 

  疫情下遭受創傷的企業也利用直播突圍解困,許多大中型企業的創始人紛紛加入帶貨直播的浪潮,宣傳自己的產品——從家電到課程,乃至汽車與房屋,能想象到的產品都可以搬進直播間。為了帶頭刺激消費、振興當地經濟,從2月底開始,許多地方市長、縣長變身“主播”,或者直播消費,或者開展起“直播 助農”來“帶貨”當地因疫情滯銷的農副產品,讓“滯銷”變為“暢銷”。 

  5G,則給直播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5G帶來的更快網速,讓VR直播成為可能。虛擬現實(VR)加直播,可以讓人感受到真正的身臨其境,這將是一種嶄新的直播體驗。而這早已在小範圍內變成了現實。在2019年的北京世園會上,主辦方利用無人飛機 5G VR實時直播世園會。在中國電信5G館中,觀眾可通過VR眼鏡,實時觀看世園全貌,一切彷彿盡在眼前,觸手可及,盡享沉浸式視覺盛宴。未來,隨着5G網絡的迅速發展,各種應用的及時跟進,這種VR直播必定會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日常。 

  今年5月,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直播演出——“相信未來”義演在一百多位明星的手機鏡頭前展開。沒有攝影棚的燈光與華麗背景,也沒有精緻舞台妝和伴舞,客廳、書房、庭院甚至路邊陽光下,隨時隨地都是直播的舞台。我們相信,只要交流不斷,人類進步的腳步就不會停止。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33 字。

轉載請註明: 直播 無遠弗屆的夢想成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