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軍團”來了

“無人軍團”來了

無人機投送物資。劉化龍/攝

  “無人機‘蜂羣’搭載保障物資精準投送,無人車‘蟻羣’運送物資穿梭庫所,戰士身穿人體外骨骼如‘鋼鐵俠’,搬運上百公斤保障物資毫不費力……”

  近日,一場科技感十足的實戰化後勤保障演練在陸軍勤務學院展開。80餘名畢業學員在實戰化條件下,根據無人智能化後勤保障要求,動用各型無人機、無人車、外骨骼20餘架(套),完成“無人機蜂羣補給”“無人車蟻羣保障”“人體外骨骼保障”等課目的演練,三類平台無縫調度、鏈接,構建起無人智能化物資補給系統。

  “由人工智能和無人技術主導的新一輪軍事革命正加速推進,‘無人軍團’不僅是未來戰場的一支高效作戰力量,更是搶佔未來軍事制高點的關鍵要素,必將成為改變未來後勤保障遊戲規則的顛覆性力量。”陸軍勤務學院軍需物資保障勤務教研室龔戰勝主任説。

  無人機投放

  “野外庫所點遭敵炸燬,給養物資告急,請求支援。”

  “報告指揮員,‘JY-1號’準備就緒,請求起飛,目標2號場地!”接到命令數秒後,1架無人機快速盤旋升空,開始勘察火力情況,規劃行進路線。隨後,後方5架滿載給養物資的無人機,在空中編組後快速抵達目標地域。

  在指揮中心顯示屏上,無人機投送動態一目瞭然。演練中,無人機實時回傳畫面,一路上波光粼粼的水面、鬱鬱葱葱的樹林一覽無餘,5分鐘後,無人機準確定位3公里外目標點位置座標,在操縱手的精確操縱下順利完成煙幕彈投射、懸停、掛鈎自動開啓等一系列動作。隨後,裝載着物資的空投箱隱蔽投放在目標地域,無人機羣圓滿完成立體直達保障任務。

  “空投物資接收完畢,經檢查,空投箱外包裝完好,箱內物資無破損。”無人機分隊隊長宣告無人機蜂羣物資補給演練取得成功,該型無人機已進入實戰化應用階段。

  “這次演練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無人機蜂羣保障的快速高效,在未來戰場上,無人系統對於提高態勢感知能力、減輕士兵負擔、加強保障和機動能力,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畢業學員肖揚説。

  “與常規或傳統的保障手段相比,無人機蜂羣可以快捷、準確、安全地給前沿部隊提供物資保障,具有傷亡率低、定位準、速度快、效率高等優勢,可支持各類惡劣環境和高風險地區空中補給任務,並根據任務變化靈活調整航線,改變投送目的地。”軍需物資保障勤務教研室教員楊騰馳教授介紹説。

  “我們將跟蹤前沿,持續開展戰場無人化後勤保障的理論研究和科研試驗,推動軍需採購教學科研對接戰場,為培養‘勝任勤務指揮、善於勤務管理、精通勤務技術’的高素質後勤保障人才賦能。”實戰化後勤保障演練導演、軍需採購系黃進主任説。

  無人車前送

  “後方道路遭敵破壞,為我部補給軍需物資的車輛無法抵達你部,令你部立刻前往前接位置,分批前接軍需物資。”

  隨着學員在操控終端的指令手控,無人車靈活變換各種姿態,調整方向視角,車隊時聚時散,在叢林、山地等複雜自然環境下,順利完成巡邏勘察、前送物資、隱蔽返回等執勤任務,從無人車監控器傳輸回來的圖像非常清晰。

  “戰場最後一公里是後勤保障鏈條的最後一環,戰時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提供物資補給,就會導致人員傷亡,甚至會導致吃敗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戰場一線後勤保障異常艱難,有時候一個團投入戰鬥,甚至需要調用兩個作戰團投入保障。事實證明,戰場‘最後一公里’雖然距離短,但是環境惡劣、危險性巨大,已成為制約保障能力發揮的主要障礙之一。” 軍需物資保障勤務教研室翟成功博士説。

  “本次演練按照‘定位感知保障信息、空地一體銜接、組織無人車前送熱食’的流程,區分‘感知定位能力、物資投送能力、空地協同保障能力’展示無人車蟻羣保障,突破了傳統的平面保障手段,實現了空地一體聯合補給、多車編隊物資前送等無人化保障新方法,並探索了無人化保障力量融入作戰保障要素、民用保障資源融入軍需保障系統等方法手段,在探索打通後勤保障‘最後一公里’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他説。

  以往,無人車受感知和半自動駕駛限制,難以滿足複雜多變的戰場需求。該院軍需物資保障勤務教研室成立小組,在收集整理各類數據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反覆論證,圍繞“勤務”“技術”“組訓”三條鏈路,將無人車快速裝卸載、線路規劃、空地銜接等新課目納入研究性演練內容,通過改裝、試驗、演習層層推進,實現我軍無人智能化後勤在“最後一公里”的突破。

  “鋼鐵俠”現身

  隨着一道道指令下達,身穿外骨骼裝置的學員輕鬆將數百公斤的給養物資安放到無人機、無人車上……

  有關外軍外骨骼裝置研發的新聞近年來不斷被報道出來,學院的學員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人體增強技術在戰時軍需勤務中的應用探討”“軍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應用與發展前景……”一系列緊貼未來戰場的畢業設計選題備受學員青睞。

  學員薛登峯畢業設計的選題是“外骨骼裝備研究現狀與應用”,畢業演練現場,他負責技術搭設,從方位選擇到現場指揮,薛登峯沉着應對,得到了小組成員和考評觀摩人員的一致好評。

  “這樣的畢業設計可以直接拿到部隊使用。”學員張傑在導師熊亮副教授的指導下,將“人體外骨骼在後勤保障中的應用”寫成學術研究論文,目前已被軍內某期刊收錄。

  “穿戴外骨骼的士兵,在野戰條件下能夠跑得更快、走得更遠、跳得更高、搬運重物更輕鬆,真正實現了步兵體能的補充、感官的延展、器官的延伸。未來,隨着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髮展進步,單兵外骨骼勢必更加成熟,向着防護水平更高、運動能力更強、增加健康監測以及與數字化單兵武器系統相融合等方向發展。”外骨骼前送項目負責人原新光自信地説,“一旦單兵‘外掛’成功‘上線’,未來每一名士兵都可能成為戰場上智勇雙全的‘鋼鐵俠’。”

  趙強 鍾飛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8月20日 07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5 字。

轉載請註明: “無人軍團”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