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衞士”為淇河“問診把脈”

□本報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秦川

8月5日,鶴壁市發佈公告,宣佈將淇河主河道全區域禁漁期延長至10月31日,常年禁止使用電、毒、炸、迷魂陣網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實施捕撈。

就在幾天前,鶴壁市多部門在夜間聯合開展了一次“雷霆行動”,專項整治淇河非法捕魚,出動多架次無人機進行紅外線熱成像搜查,於蘆葦叢中抓獲多名非法捕魚者。

“淇河鯽魚是著名的‘淇河三珍’之一,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在夏季禁漁期,時常有人鋌而走險非法捕魚,並使出渾身解數躲避查處。”鶴壁市淇河生態保護中心副主任牛克鋒説。

在以往,巡查淇河單純依靠人工,耗時費力且效率較低,巡查範圍還容易留下死角。如今,在無人機、紅外熱成像儀等各種“黑科技”加持下,巡查人員可快速定位夜間活動人羣,第一時間結束“貓鼠遊戲”。

無人機巡查是鶴壁智慧淇河管理系統試驗段項目的一次牛刀小試。今年4月,鶴壁市在淇河二橋至許溝段實施了總長3公里的智慧淇河管理系統試驗段——通過在水中架設水質監測設備,在陸上安裝水文監測設備、複眼攝像頭等,在空中開展無人機巡查,構建起覆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綜合監控網絡,全天候為淇河“問診把脈”、保駕護航。

在位於淇濱區金山辦事處許溝村的淇河二橋試點現場,岸邊的網格化水質多參數監測儀吸引了眾多市民圍觀。監測儀通過一條長管與淇河連通,每兩小時抽取淇河水樣進行檢測分析。橋墩上,一台水文監測儀也對準河道,緊盯水量變化。

“安裝這些綜合傳感器後,在汛期可以及時監測淇河的水位、水量,為防汛度汛提供數據參考;在非汛期可以對水中的磷、氮等元素含量以及野生植物進行分析,為生態保護提供依據。”鶴壁市淇河生態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餘克濤介紹。

在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監控、管理淇河的“中樞大腦”——智慧淇河綜合指揮平台。監控大屏幕上,試驗段內攝像頭、傳感器等傳輸的數據可實時顯示,河道生態、巡查狀況一覽無餘。

“通過運用物聯網、雲計算、綜合傳感器等技術,鶴壁市正加速構建全面感知、實時呈現、智慧決策的應用場景,為淇河日常管理、生態保護及文化宣傳增加科學的技防功能。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拓展智慧淇河試點建設範圍,重拳整治淇河沿線‘五亂’現象,守護好鶴壁人民的母親河。”牛克鋒表示。

來源:河南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9 字。

轉載請註明: “數字衞士”為淇河“問診把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