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以“四大平台”構築“人才蓄水池”

本報訊(記者金鷺 海曙區委報道組續大治 孫勇)“我們引進了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團隊聯合研發的靜脈識別項目,在國內率先提出人臉靜脈解決方案,將指靜脈誤識別率降至千萬分之一。”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相關科研人員告訴記者。

落户海曙後,“寧波工研院”已成功孵化藍卓工業互聯網、國利網安、中控微電子和芯然科技等多家高科技公司,吸引超4億元風投資金。同時,引進研發人才超200人,其中碩士和博士比例在30%以上,在機器人、傳感器、信息技術、5G通信等新興領域搭建起完整的核心技術研發和管理團隊。

這只是海曙以大院大所為抓手,構築“人才蓄水池”的縮影。去年以來,海曙新引進頂尖人才18人,引進特優人才29人。在寧波市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兩院一園”[寧波智能技術學院、寧波清水灣智能技術研究院和清水灣(寧波)智能產業園]、上海交大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四大高能級平台的帶動下,50%以上的新引進頂尖人才來自“四大平台”,集聚效應明顯。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海曙正緊扣“栽樹工程”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四大平台”的引才功能,力爭使其成為寧波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目前,工研院土地已摘牌,成功創建市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市級企業院士工作站;在智研院,產業孵化器和中試車間建設已全面啓動,柔性引進3位院士作為科技顧問;上海交大人工智研院首批研究生已入學,今年將進一步引進10個創新創業團隊;“兩院一園”順利開園,9大高科技項目已簽約。

隨着四大平台的快速成長,海曙區經濟轉型發展的“卷軸”次第打開,效果日漸顯現。今年上半年,該區實現技術交易額8.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近6億元,同比增長75.9%,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62家,擁有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73家。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全會要求,持續推進人才和創新‘栽樹工程’。”海曙區委主要負責人説,同時,依託“四大平台”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進一步引導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重點產業融合發展,為海曙在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的進程中爭當排頭兵、高質量建設國內一流強區提供強大戰略支撐。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9 字。

轉載請註明: 海曙以“四大平台”構築“人才蓄水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