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遊戲重獲新生!他們致力於傳承民間遊戲

讓老遊戲重獲新生!他們致力於傳承民間遊戲

■和孩子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

讓老遊戲重獲新生!他們致力於傳承民間遊戲

■媽媽們玩起兒時的“跳皮筋”遊戲。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遊戲嗎?“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撞拐”“跳房子”“跳皮筋”……這些沉澱在我們心海深處的老遊戲,曾伴隨着一代代兒童快樂成長。5月30日,在石家莊東大街呈明書店前,一羣大人和孩子一起玩起民間老遊戲。歡聲笑語中,不管是接觸電子遊戲的幼童,還是已至不惑之年的成人都沉浸其中,感慨於民間老遊戲的無窮魅力。

誰還不是個孩子?母子一起做遊戲

5月30日10時,石家莊市東大街呈明書店前,一羣大人帶着孩子,開始了他們之間快樂的親子游戲時間。“皮影戲”“翻花繩”“跳皮筋”“老鷹抓小雞”“一二三木頭人”……

這些遊戲,對年齡五六歲,大不過十歲的孩子們而言十分陌生。如何用一根繩子翻出無數花樣?9歲男孩壯壯在專業老師手把手教導下,嘗試四次後,終於翻出一個“降落傘”。“哇!真像!太棒了!爸爸你看!”壯壯自豪地向爸爸炫耀道。

從室內到室外,在書店門前廣場上,“老鷹抓小雞”遊戲吸引了無數孩子,同樣,還有一批三四十歲的“大孩子”也一同登場。一名男孩扮演老鷹,一名母親扮演雞媽媽,雞媽媽身後,是一長串“小雞”。不同的是,這些小雞有的剛剛6歲,有的都已40來歲了。老鷹想着怎樣騙過雞媽媽,雞媽媽則嚴防死守,身後一羣小雞大呼小叫左轉右躲……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媽媽們邊跳邊唱,嘴裏詞越説越溜,腳下的動作也越來越純熟。玩了一會兒,幾位媽媽累得呼呼喘,卻一臉陶醉。“誰還不是個孩子?這些遊戲讓我又記起了童年和小夥伴、同學們一起做遊戲的快樂時光,童年時光真好……”41歲的仝女士感慨道。

時代在發展 老遊戲沉澱成温暖記憶

快樂的遊戲時間匆匆而過。當時間來到中午,參與玩遊戲的家長和孩子們有些吃驚,怎麼一上午這麼快就過去了?“我感覺剛剛開始玩,還不想走,能不能再玩一會兒?”一名女孩跟媽媽説。“平時都是在平板或手機上玩遊戲,這種遊戲沒玩過,玩起來挺有意思的。”9歲的壯壯則説。

記者注意到袁女士的小兒子參與遊戲時很快樂,但碰到有些不適合玩的遊戲,他還是坐在一邊捧起手機玩。“對於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這些孩子而言,他們從小就在電視、電腦、平板、手機中,和別人玩遊戲都是在互聯網上,而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在室外和小夥伴們玩耍。”李先生説,別看他兒子才6歲,還在上幼兒園,但玩起手機遊戲,比如和平精英或王者榮耀都挺溜,很擔心孩子打遊戲傷眼。

“這些老遊戲,30歲以上的人應該都聽過玩過。當初我們都玩瘋啦,玩到夕陽西下,直到家長訓才肯回家吃飯。很多年沒見過玩這些遊戲了,現在的孩子們也沒玩過,有些可惜。我覺得這些遊戲應該傳承下去。”張女士説,時代在發展變化,這些老遊戲如今漸漸沉澱為心中温暖記憶的一部分。

那些苦苦追尋的 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民間老遊戲,是一代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花樣繁多的遊戲玩耍中,兒童們玩出了快樂,玩出了健康,玩出了友誼,玩出了智慧……

“這些沉澱在我們心海、淡出人們視野的民間老遊戲,其實是最能促進孩子德智體綜合素質發展的教育和娛樂方式。這些‘老遊戲’是優秀民間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丁亞紅教授説。

丁亞紅,石家莊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授。從2011年起,她帶領項目團隊主持民間老遊戲的系列課題研究工作,蒐集、整理、研究民間遊戲,開發出一系列的民間遊戲特色資源。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丁亞紅和她的團隊舉行了一場“相約兒童節 玩轉老遊戲——《老遊戲 大科學》發佈會”。“民間老遊戲這一課題的研究,起始於我們一次下鄉調查,純屬意外發現。”丁亞紅教授説,“如今的孩子嬌生慣養,活動量小,身體協調能力差。很多現代遊戲、玩具,孩子們玩幾天就厭煩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套適合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遊戲。”

“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原生態的老遊戲,讓大家都想到了兒時的記憶。《丟手絹》這一遊戲,少長咸宜,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感到親切。可誰能想到,至今該遊戲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公元1243年左右,由黎族人民所創,後來由黃道婆帶到了上海,並很快在中原地區流傳。丁教授説,它能有效促進兒童身體健康發展,提高肌肉的運動機能,保持身心愉悦的精神狀態,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

同樣,“拉大鋸扯大鋸”“踢毽子”“騎大馬”“滾鐵環”“抽陀螺”“老鷹抓小雞”“跳房子”等等,這些老遊戲無不歷史久遠,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新時代的孩子們吃炸薯條、看動畫片,孤獨地玩網絡虛擬遊戲,身體肥胖,目光渙散、精神恍惚,與沉迷於“踢毽子”“丟沙包”“跳皮筋”的孩子個個紅光滿面,汗流浹背,食慾旺盛,雙眼有神相比,孰劣,孰優?

這一比較就發現,原來我們苦苦追尋的,就是那些即將失去的。它們不在別處,就在我們身邊。在藍天白雲下,在故鄉溪水旁,在我們的回憶中,已成為永久的畫面。縱流年似水,時光荏苒,也未曾改變。

讓老遊戲重獲新生 彰顯現代文化價值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衝擊,傳統的老遊戲漸行漸遠,逐漸遠離大眾視野和兒童的生活。在數字時代,孩子們沉浸於網絡、動畫片、手機遊戲中,與同伴的玩耍時間越來越少。“屏幕”遊戲正在逐漸取代以往兒童“真實”的遊戲活動。曾經那些傳承許久的老遊戲,正面臨消失的危險。

老遊戲是優秀民間文化的組成部分,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底藴,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份寶貴財富,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民間遊戲藴含着豐富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理念,在傳遞民族文化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丁亞紅團隊把老遊戲納入科學視野,運用科學方法從社會學、文化學、民俗學角度挖掘其重要價值,探索了社會與科學的相互關係。據瞭解,這在我國還是首創,因此於2020年獲得河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玩轉老遊戲,把沉澱在往昔歲月中的樂趣重新帶回到大家身邊,是老遊戲守護者和傳承者丁亞紅正在做的事。“雖然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還很不夠。對遊戲的科學價值挖掘深度還不足,對老遊戲的開發有限創新不足,怎麼讓過去的老遊戲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環境是我們今後繼續努力的目標。”丁亞紅説,在此,他們呼籲更多的人去發現和挖掘老遊戲的寶貴資源,更多的人去傳承老遊戲。這既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請大朋友小朋友們放下手機,走出去,和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吧!


來源:燕趙晚報

記者:南開宇

攝影:李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4 字。

轉載請註明: 讓老遊戲重獲新生!他們致力於傳承民間遊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