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三少爺的劍》裏,謝曉峯與燕十三是兩位劍客,長期的互相競爭讓他們劍術的造詣都達到巔峯。在聽聞謝曉峯死後,沒有了強大的對手後,燕十三的精神渙散,鬥志和劍法大不如前。這兩個人之所以有絕世的劍術,除自身的天賦,更多是他們都有強大的敵人。
9月10日,華為在東莞松山湖舉辦了2020開發者大會,鴻蒙OS 2.0也正式發佈,鴻蒙OS的代碼以組件的形式開放。鴻蒙OS帶來了巨大的想象力,目標也是向谷歌生態發起挑戰,重新創造一個完整的互聯網軟硬件生態圈層,成為華為未來核心業務矩陣。但在中美關係未見緩和下,華為的海思遭遇的技術限制會繼續持續下去,那麼麒麟9000或是最後一款手機處理器,並且備貨量也只有1000萬片,華為Mate40系列大概率是華為最後一代搭載麒麟芯片高端旗艦。
韓國媒體報道,華為已經通知韓國經銷商,在2021年的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只有0.5億部左右,整體下滑的幅度達到80%。不管消息的真假,華為在國內高端市場競爭力會被大幅度削弱,喪失了市場主動權。華為與蘋果主導的國內高端手機市場的格局將發生鉅變,這片肥沃的市場又要重新硝煙四起,沒有對手的iPhone會感到一絲寂寞嗎?
隨着華為手機的市場的出讓,這部分的消費者的需求被釋放出來,這必定是新的商業機遇和增長點。對於蘋果來説,能夠進一步鞏固在國內中高端市場,維護自己品牌形象價值。在國內市場銷聲匿跡的三星,這是一次重回大陸市場的良好契機。國內的廠商來也是意義非凡,最大的對手的暫時打盹了,這是一個縮小差距,彌補不足的大好時機。商業競爭的殘酷是沒有任何感情可言,華為的頹勢面臨都是競爭對手的致命的動作。
三星迴歸之心未死,大陸市場不同往日
最早期國內市場還是三星在唱主角,隨後國內互聯網手機興起時候,三星市場開始萎縮,中低端機器開始銷聲匿跡,僅在高端機市場有點人氣。在2017年的三星Note7爆炸事件後,三星徹底在國內失去市場。而三星失去市場的那幾年,正是華為從華為P7到華為P40,從華為mate7華為Mate40系列,快速完成高端化的市場佈局,直接將三星踢出高端市場。
三星深知國內市場是三星擴大市場的最好機會,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最近三星中國微博,頻頻跟網友互動,很像是在暗示要回歸中國,來搶佔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白。
但如今的國內市場不同於5年前,三星的高端旗艦沒有深厚用户基礎擁泵,沒有本地化的市場營銷策略,很難説服國內消費者重新接受三星。其次,三星高端定價已經超過了蘋果,這是非常不利的弊端。即使華為高端市場退出,三星也很難有機會重新進入國內消費者的選擇範圍。
小米硬剛華為,視高端化為唯一出路
一份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廠商的利潤的幾乎被蘋果,三星,華為三家廠商瓜分,其中蘋果獨佔65%,三星18%,華為約為9%。其他的手機廠商幾乎分不到多少利潤,其中小米的整體利潤是最少。高端手機市場份額越大利潤就越大,高端市場決定了企業的利潤。作為利潤最少的小米,自然也想在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那麼往往手機往高端化發展,就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了。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從誕生以來的口號,也是消費者對小米最深的最固有的印象。實質上,性價比戰略是小米最成功的戰略,以更低的價格更高的配置,快速切入市場搶佔用户獲得市場。但隨着互聯網模式被研究透徹,吃完互聯網高速發展紅利後,消費者對於價格高但擁有更多品牌價值的產品表現出了更強勁的需求,以性價比取勝策略的侷限性日益明顯,小米轉型迫在眉睫。
不僅如此,小米上市之後股價一度表現很差勁,小米渴望更高的品牌定位,來提振市場的信心。從小米8到小米10的不斷攀升的定價,就很好理解小米的急切感。最近的小米10Pro和至尊版系列,是小米在高端旗艦路上的更深層次的探索。這樣的策略已經開始起到效果,小米品牌形象開始建立,能夠更好跟華為正面嘗試博弈,而且能夠給小米AIoT生態帶來更多機會,提升AIot的整體生態價值,促進整個小米公司的產品高端化。
這次事件對小米來説,是一個拉進跟華為差距的機會,小米肯定會繼續做更多嘗試,哪怕暫時在高端機上面沒有足夠的底藴和硬實力,小米依然會繼續走高端化路線,不然小米的情況的遭遇也是很難,小米就是要複製華為高端機的成功。
華為在OV搶的地盤,終於還是要還回去的。
2019年,華為就開始謀求生存之道,暗地裏開始一場場慘烈的線下市場大戰開始,華為投入巨大精力直接切入OV的市場,進行一城一地一店的"巷戰",與OV在線下市場正面交鋒,以不計較成本投入瘋狂玩法,大量鋪開線下市場。這也華為無奈之舉,在國際市場收縮後,大量國際員工回國,過大的運營成本與市場的極速損失,華為只能轉到國內的線下市場,來尋求翻盤機會。華為的"機海"戰略再次祭出,2019年內在線下發布了數款手機,OV就成了直接的被搶目標,屬實有點"慘",直接讓很多OV店鋪關門大吉,算是跟OV結下樑子。但是,隨着制裁協議的進步升級,華為在線下塊的業務也只能開始收縮,曾經花大成本搶過來的市場,如今也只能拱手再讓回去,結局令人唏噓。
蘋果往後的寂寞,或許沒人來懂
在消費水平逐漸升級的大環境下,iPhone的基礎定價依然在5000起步,到了今年iPhone12也與國內的廠商旗艦手機在一個價格水平上,但iPhone 11一直是電商熱門產品,關注度極高。而實際上iPhone11是一款4G手機,沒有最新5G的功能,但是能夠持續在各大電商平台霸榜銷量榜首,單月銷量破百萬,比國內眾多走量的千元機銷量都高很多,這樣的成績在中高端價位是其他品牌不能比擬的。歸根結底,這就是蘋果多年在高端市場專注品牌運營,帶來的用户黏性和消費者口碑,讓iPhone12能夠銷量一枝獨秀。蘋果品牌的號召力,蘋果硬件生態的完善和IOS系統,都是給蘋果攝取了巨大利潤和市場。
今年隨着10月份臨近,iPhone12的消息也越來越多,基本上在價格、外觀設計、硬件參數都是差不多蓋棺定論,就差蘋果的官方發佈。蘋果今年將一下推出了四個型號iPhone12,分別是5.4 英寸 iPhone 12、6.1 英寸 iPhone 12 Max、6.1 英寸 iPhone 12 Pro以及6.7 英寸 iPhone 12 Pro Max 。在尺寸上覆蓋了目前大部分的主流人羣,設計上回到了經典的iPhone5s的硬朗邊框風格,重新開始新的一波流行風潮。很明顯最"低端"的iPhone12,定價依然是非常具體性價比,在這個範圍內國內廠商小米和OV基本都是沒有明顯優勢,並且產品的號召力還是非常不足。而iPhone在高端領域的影響力是比任何手機品牌都強,未來iPhone12會跟iPhone11和iPhone XR一樣,在同價位又是一枚真香機,會對於其他價位都會形成市場掠奪,具體有多慘烈,這就看蘋果有多狠了。
回頭來看,重壓之下華為也是殺機重重,但華為也不能寄希望社會的輿論聲援來緩解壓力,解決問題的核心還是在本身。在失去手機的部分主導權後,華為應該把重心聚焦在產品上面,華為的自身實力依然在那裏,只要圍繞鴻蒙系統打造生態,十年之後還是好漢一條。
而最近,有消息傳出榮耀在快速收縮線下店鋪佈局,相比也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回到互聯網手機輕資產運營模式,未來小米與華為,榮耀與紅米的江湖恩怨還會上演。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迴歸商業的本質,這次華為也不一定想給對手機會,手機這塊市場實在是太重要了,華為不可能輕易退出。而華為在打下"江山"時候的江湖恩怨、利益紛爭,也會再次搬上台面進行廝鬥。這局面是無關民族情節,無關個人情懷,畢竟企業做生意就是要賺錢的,而這個也不寒磣,有競爭力才有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