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系統裏”怎麼破解

網絡熱點,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熱點背後的問題,不會隨着事件退出公眾視野而消失。比如不久前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的文章,説的是外賣騎手很累很辛苦,經常違章以至於發生交通意外,甚至造成傷亡。

騎手為啥這麼趕呢?因為送餐時間被系統壓縮得很緊張,半小時就得完成一單,還無法申訴。

誰在壓縮送餐時間呢?算法出謀,系統劃策。由於每天點外賣的高峯集中在飯點兒,為了滿足訂單瞬時爆棚的需求,系統不斷升級算法,優化送餐流程,識別最佳路線,提高送餐效率。

文章當時之所以引發了各方關注,不僅僅在於提醒社會關注外賣小哥的境遇,還在於它引發了人們對技術與工作、技術與生活關係的思考。

相信很多讀者看完文章之後,都會產生同病相憐的感覺——我們都困在一個説不清、道不明的系統裏。

外賣小哥的單子,不就是每個上班族揹負的責任與壓力?技術的迭代,在給人方便的同時,也讓工作更深地介入到生活中,更加熬人。比如,基層幹部要在扶貧系統填報信息,隨時留痕;企業員工要時刻緊盯着微信羣、釘釘裏交辦的活兒;疫情期間,家長要給孩子每天上報體温……可以説,每天只要一睜眼,就上線了。

而電瓶車上的外賣員和寫字樓裏的程序員,本質上都處在同一個系統——最大限度追求效率的系統。

以前,工作效率低,一個星期只能辦一件事。今天,效率高了,一天能辦7件事。如果工作總量等於工作時間乘以工作效率,那麼,就算時間不變,效率提高了,工作總量也會增加。身處其中的人,當然身心更累。

科技的發展便利了工作與生活,但無形中人們也被捆綁其上。不用智能手機,在今天簡直寸步難行:工作無法開展,生活無法升級,甚至連公交車都坐不了。如此一來,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便產生了。

那麼,“困在系統裏”產生的心理失衡問題怎麼破解呢?有人尋求庖丁解牛之道,就像老子説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這太被動了,雖可苟安一時,終非長久之計。要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過去要生存,得會鑽木取火;現在要生存,就得善於利用新技術、精於時間管理、勤於數據處理,並且懂得如何平衡自己的心理、如何加強心理建設。

面對時代大潮,只有主動擁抱、積極適應才能遊刃有餘,才能及時清除心理垃圾。發展中產生的問題,要在繼續發展中求解。也許這才是走出困境愁城的路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2 字。

轉載請註明: “困在系統裏”怎麼破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