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您佩戴口罩。”成都市華陽客運站的安檢員常姐對一位正準備進站的小夥子説。安檢機旁的人臉測温設備通過聲光和彈窗提醒她,“請您佩戴口罩”。
今年3月,隨着各地迎來返程復工潮,華陽客運站的人流量一天高過一天,常姐的家人為她的健康安全整日擔憂,後來客運站上了這個“人臉測温屏”,常姐也不用再近距離接觸旅客,“家裏人也放心了不少。”
常姐口中的“人臉測温屏”,其實是由商湯科技研發的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它不僅可以快速進行普通人羣的非接觸式體温篩查,減少交叉感染,還支持對體温異常、未佩戴口罩的人員告警,而且可以儲存體温告警記錄,便於回溯歷史。
在華陽客運站以外,該套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日韓、新加坡等多地的機場、地鐵站、客運站、校園、社區等完成部署,積極參與到當地的防疫工作中去。
“新冠疫情讓人 們進行了一次空前的數字化體驗,線下空間的人員健康數字化管理變成了防疫剛需。”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説。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再次成為熱議詞彙,並被認為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如果將“新基建”比作一艘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巨輪,那麼人工智能作為信息基礎設施板塊中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從其對傳統產業的創新和重塑能力而言,無異於數字經濟時代的“新電能”。
1 AI算法“發電廠”
新冠疫情下,數字化成為了驅動創新、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AI是推動數字化進程的重要底層技術。
從電腦、互聯網、手機時代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以數字化配置資源而更快更優地生產財富的階段,5G時代數字信息傳輸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升,而AI強化了我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讓數字化全面進步。那接下來,我們的環境將會更高比例地被數字化、自動化,AI將會成為支撐這些效能升級的“發電廠”。
在過去幾年,許多AI算法性能超過了人類的極限,在每個算法背後都有科學家們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以人臉識別為例,過去幾年中幾乎都實現了摩爾定律的提升,準確率每年都翻倍增長,目前已經能在上十億級別的數據庫中完成訓練。
但即使很多單一模塊在實驗室裏取得一定成功,整體上還是和大規模商業應用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人車穿行的馬路上,要理解空間裏的全部內容,需要幾百個模型的訓練,且每個模型都有比較強的獨立性。如何能批量地生產模型,生產針對不同物體和場景 的模型,這個已經是下一代技術演進的關鍵問題。
“在今年,我們已經可以達到工業級別的批量模型生產,而且生產出的算法準確率超過單一手工生產的算法。”徐冰説到。
近幾年來,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生產的效率變化非常大。
“在15年的時候,我們訓練單個算法,需要10個研究員,6個月的時間,完成一個億分之一級別精度的行人識別模型。而現在,同樣的模型1個研究員用3天時間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使用的GPU資源只是原來的一半”,“ 當上百個研究員來做不同模型時,模型是可以並行生產的,也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工廠’這個概念被實現了。 我們所訓練出來的模型數量,其實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研究人員的數量:每一個人平均能帶來4-5個、甚至幾十個工業級別的模型,可以放到我們的框架平台中直通終端客户,這樣我們能更快地擴展我們涉足的應用。這就是人工智能‘算法工廠’的概念含義。”徐冰説。
據介紹,目前商湯在全國擁有超過20個超級計算機集羣,訓練出超過3000多種不同種類算法模型,併成功幫助超過十多個行業的1000多家合作伙伴帶來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
作為推進數字化進程的重要底層技術,AI過去通常都需要轉化終端應用才有價值,但以現在這個趨勢分析,未來AI集中化作為服務也是有可能的。
2 三大“配電”使命
有了算法發電廠,就意味着有了更多前端的感知能力,AI在各個場景的滲透率會迅速提高,進而深度影響工作學習、城市治理、工業生產等方方面面。
智慧交通是“新基建”下的焦點議題,與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在軌道交通領域,商湯科技推出了“SenseMeteor睿知智慧軌交平台”,乘客可以選擇刷臉或二維碼任何一種方式進出站,在商湯科技百萬人臉庫的訓練規模下,誤識率低於百萬分之一。
目前該產品已經在全國多個千萬級人口城市、超過150個地鐵站落地,不僅解決了乘客“沒有零錢”“手機沒電”“忘帶票卡”等進站困難問題,其無接觸的通行模式還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撐。
同樣還有商湯科技基於城市級開放視覺平台“城市場景算法倉”,構建的多場景、一站式AI城市解決方案。這套方案從發現、立案、派遣、處置、核查、結案等環節着手,將AI融入城市治理業務流程,助力城市綜合治理從“智治”走向“善治”。
這一案例就發生在上海,當城市攝像頭監測到某處有一堆建築垃圾且滯留時間超過1小時,攝像頭背後的系統就會自動報警並生成案件,隨後按照案件自動化派單規則,就近自動分配至相關處置人員,處置人員即可到達現場清理建築垃圾,並在系統上傳處置結果,進行結案。
除此之外,這個系統還可以自動識別城市中的多種違法違章行為,如街面違規經營、機動車/非機動車違規停放、違規廣告、道路遺撒、野外煙火、違規施工、道路積水等。
隨着各地陸續進入復產復工階段,AI也被進一步賦予“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使命與厚望。
以受疫情影響尤為明顯的文旅產業為例,傳統手持測温的方法既損耗人力、篩查效率低,且各旅遊點數據無法形成有效聯通聯動,大數據在被孤島化的同時也造成社會資源的重複浪費。
考慮到這些情況,陝西省文物局藉助商湯科技雲 邊 端一體化管理的“博物館AI防疫系統”,不僅打通了陝西曆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四大博物館的信息數據,實現了博物館公共衞生安全防疫“一張網”,還可以在疫後升級為社會公共安全預警系統,推動對博物館公共衞生安全與公共治安管理的雙重守護,實現基礎設施共享,減少社會資源的重複投入。
“‘新基建’是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惠民、善治、興業是商湯科技在‘新基建’下佈局產業實踐的三大使命,也是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到行業與場景、推動產業實現智能化升級的關鍵樞紐。”徐冰説。
3 “新基建”發力點
另一方面,商湯科技積極推進AI基礎教育,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據瞭解,商湯科技獎學金資助近百名清華、北大、上交、中科大等頂尖高校優秀本科生,與海內外一流高校院所共建10多所聯合實驗室及研究機構;此外,商湯科技已將AI教育推廣至全國20多個城市的2000多所中小學,累計培養AI教師6000多名,為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培養人才。
“許多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創始人在高中時期就學習了計算機、編程。而AI時代進一步創造了這樣的機會,AI基礎教育讓我們的後代從小就可以學習AI,以AI的視角思考問題,帶着對AI的濃厚興趣,未來這些孩子有更大的機會去創立下一波有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徐冰説。
在當前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產業轉型與智能化升級的背景下,AI作為“新基建”的核心推力,不僅將在經濟與產業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還具備更為宏觀的國際發展意義。
“技術的最終落腳點還是歸結到‘人’的層面。”徐冰認為,AI是人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AI會增強人類能力,服務人類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讓機器來處理重複性的工作,提高人類的工作效率,從而將人類的創造力發揮到極致;此外,人機結合也會帶來更便捷的用户體驗,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他表示,作為數字經濟時代下的AI算法“發電廠”,商湯科技將把源源不斷的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户,持續為社會經濟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