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 宿東 攝
中新網福州9月19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會上表示,中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包為民介紹道,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採用航班化運營模式,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重複使用、智能化、模塊化、標準化、產業規模化等基本特徵。
他指出,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前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2035年實現目標初步建成,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到2045年目標全面建成,實現按需發射,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
要在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的目標,運載火箭的性能水平的提升必不可少。“到2025年,實現中國運載火箭設計研製能力明顯提升;飛行可靠性提升0.5%,運載效率提高20%以上,發射週期降低20%以上。2035年,實現中國運載火箭設計研製能力跨越發展;飛行可靠性提升1%,運載效率提高50%以上,發射週期降低50%以上。”包為民説。
包為民認為,未來將採用重複使用設計理念,開展長航時、長壽命設計,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運載火箭一次性使用帶來的費用高昂問題。屆時中國航班化航天運輸將形成體系化能力和規模化產業,總體性能水平達到世界一流,全面形成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