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近些年來,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已成為熱門話題,甚至全球頂尖的技術型公司都有所佈局,並開始從“孤軍奮戰”到“多線縱橫”。儼然,這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可逆的發展大趨勢。在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2020)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了兩份有關未來出行的重磅報告:《未來城市出行藍皮書(2020)》以及《重塑出行: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的融合進化》,報告中分析了出行的基本方式和變化趨勢。對於如何重新定義出行行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第一、時代大變革催生系列創新。如今出行行業的重要性和過去相比已有了新的發展格局,在擴大內需和增加投資這個新形勢下,衣、食、住、行成為了支撐這些戰略的重要領域,而居於核心地位的就是“行”。但和以往不同,過去我們理解的出行還更多的是基於裝備、基於汽車運載工具的思考。而今的“行”,卻已然跳脱了傳統思維,並賦予了科技理念以及智能化思維。
農業時代,出行領域更多的是依靠水路和馬車,直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才產生了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的應用(特別是鐵路),而第二、三次工業革命則演變成了電氣化、自動化的變革,比如福特T型生產線就是在這個時代產生的,這也讓汽車開始迅速普及。
如今,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了更具標誌性的技術創新,也為出行領域帶來了巨大變革——這是一場以信息化和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工業革命,也有了眾多跨界技術的應用。在這個時代,出行領域出現了共享、出現了新型軌道交通、出現了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出現了自動駕駛和出行智能化等一系列創新。而這,成為了能夠重構出行的背景時代。
第二、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的融合進化。從技術創新的視角來看,公共出行將會成為我們主要的出行方式,而這個領域也將成為最需要導入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領域,這對改善整個社會出行是有巨大貢獻的。
除了公共出行,張永偉認為,“最後一公里”(即共享兩輪車和共享電動車)也將成為附加值最高的末梢出行領域。其中,共享兩輪車解決了1-3公里、20分鐘、1.5-3元這樣一個關於距離和時間的消費空間。繼而,又拓展到了共享電動車,它解決了更長距離的空間消費。疫情期間,公共出席又再次衍生出了更多的新業態,比如智慧社區物流、園區物流、智能停車等等。而這些,都將是出行變革的巨大金礦。
儘管,共享出行的商業模式仍然在探索,但依舊沒能阻擋它的滲透率在全球迅速提升,所以即便是一個頂着虧損的業態,仍然表現出了一個高增長的態勢。在共享出行這個領域,張永偉認為,它最值得期待的還不僅僅是一種商業模式,而是它與自動駕駛的結合:第一、它可以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可以預防96%的交通事故;第二、它可以降低擁堵,當自動駕駛的滲透率達到90%時,道路的擁堵則可以減少60%。更重要的是,它將提高整個汽車的利用效率,釋放更多的城市空間,對節能減排的效益也會非常明顯。
當然,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的融合進化還只是一種期許,它將面臨一系列技術、法規和基礎設施問題的解決,而最終,推動車、路、出行和城市協同發展則將成為主導。(文:太平洋汽車網 王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