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潛atom”(ID:deepatom),作者:深潛atomer,36氪經授權發佈。

2017年,“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曾透露,“上市這是會發生的,我們希望我們會是第一個。”

但實際情況是,AI已經進入“擠泡沫”階段。風口過後,資本市場日漸趨於理性,依圖、雲從搶先一步,離“AI第一股”僅一步之遙。而自2019年8月港股上市計劃擱淺後,曠視在2021年1月12日選擇以公開發行CDR的形式在科創板上市,宣告重啓IPO。完成五輪超12億美元(約為77億人民幣)融資,卻又在3年半虧損近百億的曠視,這次能否如願以償在科創板順利上市呢?

今年是曠視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在過去的十年裏,曠視科技已經從一個三人校園小團隊,發展成估值超過6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成為了中國“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之一。而相比較另外三家友商,曠視對於上市的渴望尤其強烈,早在2019年8月就在港交所提交上市資料,最終放棄。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

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化浪潮席捲全球下,曠視科技也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根據數據顯示,曠視科技在國內計算機視覺市場份額高居第二。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2020H1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份額

從港股到科創板,市場領先,融資順利的曠視科技,為何如此執着於上市?

01世界屬於年輕人,曠視科技的快速奔跑

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科技時代,年輕人正在改變各個產業的既定軌道,並賦予其全新的業態。

2004年,扎克伯格在寢室裏和室友一起搭建起了Facebook的原型,改變了傳統社交的方法,讓年輕人的社交更加輕鬆。2012年還在清華讀書的印奇看到了一則新聞,“Facebook以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色列人臉識別技術公司face.com”。在此之前,印奇已經和同班同學唐文斌、師弟楊沐開始了創業的嘗試,曾研製出一款體感互動遊戲《烏鴉來了》。而這則新聞讓印奇十分震驚,原來人臉技術可以這麼值錢,正式打開了曠視科技的大門,印奇主攻視覺識別,唐文斌搞定圖像搜索,而楊沐則負責系統架構與數據挖掘。

同年,在ImageNet 賽場上,基於深度學習Alexnet取得突破發展,打破了過去人工智能在圖像識別領域的桎梏,讓圖像識別能夠進入消費級市場的可能。在印奇看來,消費級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及智能家居等將馬上成為現實,這都將是萬億級別的市場。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曠視部分產品應用場景

2012年11月,三個技藝高超的年輕人,很快就在全新的領域嶄露頭角,在當年創業黑馬大賽年度總決賽獲得冠軍。在那個年代,人工智能還遠遠未曾普及,算法工程師畢業甚至還要面臨找不到對應工作崗位而躊躇,這也造成了算法工程師的數量十分稀少。曠視全是技術的核心團隊,直接獲得了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和李開復的青睞。很快,資本大佬就將啓動資金注入到了曠視的賬户裏,至於後續的資源的附加值,對於剛剛起步的曠視來説,更是彌足珍貴。

李開復曾在參加活動時公開表示,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伙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雖然之後各方跳出反駁,但是事情的真相各人自有判斷。

2014年,螞蟻金服的入股,對於曠視來説是一個分水嶺,接入了支付寶的系統後,刷臉登錄和支付的方式很快便普及開來。在這個過程中曠視科技積累了大量的人臉數據,為其後續進入安防領域夯實了數據基礎。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人臉識別

2016年,或許是因為第一波深度學習的學生開始實習或者畢業,再加上AlphaGo的橫空出世,人工智能行業開始躁動起來,從資本市場到消費市場,人工智能都被當成了香餑餑。2016年開始,曠視將觸手伸向安防領域。

在印奇看來,自己的team是搞技術的,很難快速切入一個陌生的領域,因此他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四類人組成一個項目團隊,包括CEO、CTO、CAIO(首席AI官)和CMO。除了首席AI官,另外三類人都需要有一定的行業經驗,尤其是CMO。為了能夠進入安防市場,曠視從海康威視和大華挖來了大批符合自己公司理念,並且看好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發展的人才,開始了瘋狂的擴張。

另外在研究領域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曠視科技宣佈Brain++啓動開源、開放計劃,並正式開源自研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同時開放數據和算力平台,為客户提供一站式 AI 生產全流程服務。核心服務包括數據的處理、清洗和管理能力,算力的共享、調度和分佈式能力,算法的訓練、推理及部署能力。未來這一部分業務依然存在商業化的潛力。

02曲折的上市之路,曠視鑽規則空子?

上文我們提到過,與其他行業不同,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業公司,技術背景是一個極強的參考對象,這也衍生了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算法研發能力評判的獨特估值辦法,這種方法更多的在於對人才的投資,而不像是對企業的投資。

2014年年初,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親自操刀了一宗收購案,斥資5.4億美元,收購一家名為DeepMind的人工智能公司,也就是後來研發AlphaGo的公司。而彼時更像是研究室的DeepMind在商業化上幾乎沒有任何的探索,坊間傳聞這則收購就是為了收購人才,彌補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短板和不足。

這一年,與支付寶展開合作後,讓曠視的身價暴漲。根據企查查統計,2014年後曠視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1億美金。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融資情況

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工智能的算法工程師雖然還是缺失,但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窘迫,因此,目前對於人工智能企業的考驗則變成了商業化。近日,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因為商業化不利,圖靈獎得主、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約書亞·本吉奧創立的Element AI面臨着被“賤賣”的可能。Element AI簽署了一項將自己出售的合約,最終價格可能會降至1.95億美元,而這家公司過去四年的融資金額高達 2.575 億美元。

在深度學習領域巔峯的本吉奧所建立的公司,都不曾抵得過商業化的不順。更遑論技術地位更低的印奇。

但是,曠視的表現卻好於Element AI。進入到物聯網領域後,曠視的商業化進展開始加快,招股書顯示,公司2016年收入6780萬元,2017年收入3.13億元,2018年收入14.26億元,2019年前半年收入9.48億。2016年到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358.8%。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損益表

不過,在整體上,曠視科技依然虧損。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分別虧損3.4億元、7.58億元、33.5億元、52.0億。每賺3塊錢就花掉1塊錢的ROI,在光鮮的數據下,曠視的虧損十分嚴重。

主要面向B端大客户的曠視科技還面臨賬款回收週期長的問題,根據公開的財務數據得知,2017年,曠視的應收賬款為1.5億、2018年漲至10.9億,2019年則上漲到了13.8億。除此之外,半年到一年期的應收款項從1.2億元上漲至19年上半年的6.8億。這使得曠視科技的現金流持續為負,從2017年的-1.5億元,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6.8億元。頭頂鉅額虧損的曠視只能選擇另外一條道路來緩解現金流壓力——IPO。

2019年5月,在曠視科技上市前夕,其股權發生了十分怪異的行為。所有投資企業全部撤出,公司投資人僅剩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分別持股75%、12.5%、12.5%。然而其招股書中顯示,螞蟻金服持股比例為14.33%,淘寶中國的持股比例為15.08%,國風投持股11.3%。而聯想和阿里則是曠視的大客户,這種操作或許是為了規避關聯交易的風險。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曠視股東

2018年,曠視科技融資時,其中7.35億元用於回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3.8億元用於回購普通股。這意味着曠視科技的創始團隊已套現了3.8億元,參與前期投資的資本也收回了接近8億元投資。不過,曠視科技方面並未給予解釋。

2019年8月,曠視科技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請。在香港提交招股書後,曠視的港股上市之路並不順利。由於曠視科技遭遇了國際貿易和採購方面變數,港交所要求曠視提供更多信息,最終曠視放棄在香港上市。印奇表示,“我們可以找一個更好的時機再去上市,一個上市後股價能保持穩定的時機。”

科創板對目前盈利能力有限但具有硬科技實力的企業更為包容等獨特、良好的制度環境。相比較嚴格的港股,科創板更加適合曠視科技。

03商業化不足,曠視不上市能撐多久?

2017年,為了更高的深度參與智能安防,曠視推出了自己研發的硬件設備——智能安防攝像頭。也讓曠視科技順利的進入到更大的物聯網行業,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成為了曠視的三大業務線。全球成功註冊的大概250項人工智能相關的專利,和正在申請約900項人工智能相關專利也成為了曠視科技的護城河。

對於城市互聯網解決方案來説,一個企業很難解決龐大繁雜的服務,因此曠視選擇的是與服務商合作,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參與城市物聯網的建設。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和2019年前6個月,公司的五大供應商採購額合計佔總採購額的33.4%、36%、22.6%及36.8%。

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其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客户數339個,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客户數1102個,個人物聯網設備34個。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曠視合作伙伴

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6月30日,公司員工分別為264名、665名、1965名及2349名。印奇稱,目前曠視團隊中,AI、行業與職能人員配比是4∶4∶2。雖然這成為了他認為,最適合發展的組織架構,但是這直接增加了曠視的運營成本。2018年,銷售成本4.96億,行政支出3.01億,研發支出6.13億,綜合成本較2017年大幅度提升。

新基建時代,純人工智能的企業,已經不再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細分領域,則成為了企業的試金石,這也讓一些高估值的人工智能企業十分艱難。正如《財經》報道,一家頭部的AI公司,老股東想按現有估值7折轉手,找不到買家,“6折且確定能很快上市,才有可能賣出去”。現在的人工智能企業,已經被架在火上烤,上不去下不來,着實難受。

在安防領域,海康威視的營收498億,是其營收的數十倍。上市能夠大大緩解曠視短時間內的資金問題,但是核心的商業化問題。人工智能並不能獨立改變一個產業,它的本質還是賦能,這也就意味着基於人工智能的企業的增長曲線是滿週期的增長,很難爆發式增長。

現在AI企業普遍面臨研發成本高、商業落地難的現狀,在鉅額虧損、隱私旋渦之下,曠視能否繼續講好AI故事,證明這個行業的價值所在,這需要打個問號。雖然AI是未來是熱點,但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親自試水AI行業,曠視面臨的市場前景變數大增,市場和資本還會為這種連續虧損的企業燒多久的錢,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但是曠視科技的前路並不好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37 字。

轉載請註明: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