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揮淚斷一臂,榮耀獨立不愁賣
文/ 邱月燁 編輯/ 鄢子為
榮耀賣身,塵埃落定。
11月17日,多家華為供應鏈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佈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包括天音通信、蘇寧易購、北京松聯科技、深圳市順電實業、山東怡華通信科技、深圳冀順通投資、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福建瑞聯優信科技、內蒙古英孚特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等。
此前盛傳的神州數碼、TCL等潛在收購方均不在列。據知情人士透露,榮耀給任正非準備了兩三套出售方案。上述方案是在16日晚才敲定的。
榮耀高層及團隊將保持穩定。投資新榮耀的經銷商和代理商承諾:未來只享有財務上的投資回報,在業務側將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場化原則,與其他經銷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機會。
華為出貨量折戟
短期來看,這是一場雙贏的自救。
榮耀與華為切割後,理論上能暫時解決芯片問題。另一方面,按照此前傳聞,華為至少有千億以上的資金進賬,可以緩解壓力。
芯片斷供以來,華為日子不好過,榮耀的供應商、渠道和分銷商也面臨困難。
榮耀是華為子公司,無法置身事外,拿不到高端芯片。剝離華為後,榮耀便與OPPO、vivo、小米等無異,在政策層面,可確保品牌和產品的延續性,避免市場被競爭對手蠶食。
今年,華為手機的宣傳勢頭很猛,銷售數字卻不好看。自斷一臂後,出貨量再添變數。
調研機構Canalys公佈的數據顯示,三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為5170萬部(榮耀佔據26%的份額),下滑23%,被三星超越,排名降至第二。要知道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華為出貨量全球第一。
華為和榮耀採用的是雙品牌戰略。過去,華為手機公佈出貨量,一直把榮耀計算在內。榮耀獨立後,少了這部分出貨量,華為想要再次登頂,短期內難以實現。
榮耀單飛後,有望擴大市場份額。
2019年,榮耀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接近13%,是排名第四、增長第二的手機品牌。今年疫情期間,榮耀表現也很出色。榮耀總裁趙明此前表示,2月份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榮耀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份額衝進了全行業第二。
對於榮耀來説,脱離華為不僅可以解決芯片問題,重新使用GMS(谷歌移動服務),還可能奪回海外市場。2019年,榮耀在重點海外市場表現突出,例如在俄羅斯佔據了市場份額24%,一度超越三星,排名第一。
此次參與榮耀收購的手機分銷商,很多都生存了十幾二十年,各自優勢不一樣,擁有不同渠道覆蓋模式。華為將榮耀託付給這些“老朋友”,未來“不愁賣”。
榮耀的二次獨立
此次出售可以説是榮耀的二次“獨立”。
2015年底,華為和榮耀進行雙品牌運作,榮耀從華為終端獨立。
做出這一決策的背景是,榮耀管理層認為,榮耀依附華為手機不是長久之計。華為手機當時已開始擁抱互聯網,如果和榮耀繼續糾纏在一起,衝突會越來越大,商業的本質——效率必然會大打折扣。
在Canalys分析師賈沫看來,從2018年開始,榮耀的研發和渠道逐步獨立化。
“首先,從產品設計看,榮耀外觀已獨立於華為。其次,榮耀內部早已把magic UI獨立於華為的EMUI平台,有自主軟件優化能力。最後,榮耀手機搭載的元器件和華為並不完全一樣,雖或多或少依附於華為,但它有單獨的供應鏈溢價能力。”
該分析師表示,榮耀在上游擁有自主能力,在下游的渠道能力方面也可圈可點,其銷售團隊獨立運營。
事實上,榮耀近幾年開始發力中高端產品,但是囿於華為與榮耀的差異化定位,不能放開手腳。有分析師認為,華為壓制榮耀,反而讓小米得利。
幾個月前,有手機經銷商反映,手中榮耀的貨越來越少,甚至“掉了七八成”。還有經銷商察覺到,“華為有意識地將有限的資源,優先供應給華為品牌旗艦機,千元機和榮耀品牌的重要性在降低。”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美炳向《21CBR》分析稱:“手機高端化趨勢明顯,華為一直壓制榮耀生長,脱離華為之後,有利於榮耀往高端化發展,迎接5G到來。同時,榮耀有機會再次崛起,與小米抗衡,爭奪海外市場。”
通信行業高級工程師袁博認為,對於中國手機產業來講,榮耀獨立會有格局性的影響。
榮耀獨立後,市場上多了一個高通系的競爭對手,小米、OPPO、vivo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中低端市場洗牌加劇;小米替代華為上升的勢頭可能會被遏止;如果華為的芯片問題解決不了,榮耀可能替代原來華為手機的市場。
有專家對榮耀的未來提出了擔憂。
從華為的管理風格看,目前榮耀並不是完全獨立的產品線,它是圍繞着華為生態產生、發展的,使用華為的應用市場、整套服務以及研發平台。
阿里雲專家馬超接受《21CBR》記者採訪時表示,榮耀一直享受着華為一流技術的供養,卻不必支付研發成本。“從這個角度上看,脱離了華為的研發支持,榮耀能否續寫輝煌並不確定。”
對收購方來説,研發力如果跟不上,產品力就很難保證。如果榮耀繼續使用華為技術,費用如何計算也是問題。
榮耀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離開華為能否繼續“榮耀”?
“資本運作,一方面有助於華為戰略收縮;另一方面,有能力、有實力的企業如果能把榮耀品牌做大做強,也是對得起股東權益的。”王鵬説。
華為揮淚賣榮耀,對自身是一種打擊,對中國手機行業來説,更是一種警醒。手機芯片研發,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