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來關注汽車芯片。受疫情影響,從去年12月開始,“汽車芯片告急”備受關注。全球芯片產量連續數月下降,這也使得全球汽車產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汽車芯片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負責算力,比如自動駕駛系統,以及發動機、底盤和車身控制等;第二類負責功率轉換,比如電源和接口等;第三類是傳感器,比如用在汽車雷達、氣囊、胎壓檢測等。本輪芯片短缺主要集中在電子穩定程序和電子控制系統等中高端芯片方面。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 張進華:
另外一個方面是全球性也不單單是中國缺,全球其他地方就像歐美日也同樣緊缺,這個緊缺可能還有一段時間。
德國大眾中國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芯片短缺既包括基礎性的原材料,也包括成品芯片。由於芯片供應短缺,從去年12月份開始已導致約1.5萬輛汽車的減產。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
我們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集團總部和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在儘可能進行資源調配,採取各種應對措施。我們有望在一季度末克服這些困難。
馮思翰説,芯片供應緊張,不僅是大眾汽車一家企業面臨的問題,它影響到了很多車企。包括奔馳、奧迪、大眾、豐田、福特、菲亞特等全球車企不得不進行減產。根據一家全球權威顧問機構預計,2021年汽車芯片短缺,全球將造成200萬—450萬輛汽車產量的減產。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汽車芯片出現短缺呢?專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主要芯片供應商降低產能或關停工廠的事件陸續發生,是芯片減產的主要因素。全球汽車市場的穩步復甦,尤其是中國車市快速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芯片需求增長。
此外,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消費電子領域對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芯片的產能。更重要的是,隨着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不斷提高,車用芯片的單車價值持續提升,推動全球車用芯片的需求快於整車銷量增速,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作為全球新車產銷量最大的市場,我國雖已具備成熟的汽車產業鏈。而此次遭遇芯片短缺,國內芯片製造商及車企已意識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發展高精尖芯片技術已迫在眉睫。
這款自主品牌汽車自去年6月下旬上市以來,已連續七個月月銷量突破萬輛,其智能化水平受到不少消費者認可,用於智能座艙方面的核心芯片百分之百來自自主產品。作為供應商的這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設計製造的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投放市場後受到行業認可。從去年6月份量產裝車以來,已超過10萬片的裝車量。
北京地平線公司創始人 餘凱:
我們因為背靠本土市場,所以我們能夠預測到整個消費市場對汽車的智能化,對車載智能芯片增長的需求,這樣我們就能更加精準地做產能的排期,這裏面凸顯的一點就是説,供應鏈要靠近消費者市場,要針對消費者市場的變化趨勢去規劃自己的供應鏈的能力。
這家位於四川成都的企業是國產集成電路IP設計企業,專門為芯片設計提供核心技術。他們同樣認為,這次全球芯片短缺事件倒逼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成都鋭成芯微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 沈莉:
中國的疫情控制得還是相當不錯的,我們也收到了來自於很多芯片設計企業關於汽車芯片方面的一些設計需求。
企業在積極佈局芯片研發的同時,國家也已出台政策措施,加速補齊關鍵汽車芯片自主供給體系。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明確將着力推動車控操作系統及計算平台、車規級芯片等自動駕駛技術和裝備研製。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 張進華:
我們實際上在計算芯片、AI(人工智能)芯片,還有一些控制芯片,有一些創新的力量,近些年無論在技術創新,還是產業化發展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為我們實現車用芯片的自主可控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