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數據遇上“殺熟”,那簡直就是一殺一個準,前段時間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同一家店同一份飯,買幾次之後就漲價,卡通會員配送費就會上漲,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基於這件事情,小夥伴們紛紛曬出了自己被各種軟件花式“殺熟”的經歷,什比如不同的手機購買機票價格不同、和朋友一起訂酒店價格出現差別等等,甚至網上購物看多了一件商品都會漲價。
其中有一位網友就點名了攜程因人定價,不同手機價格不同,今日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表示絕不可能,還請求如果有人發現此類現象一定要及時提供相關截圖,客服會處理。對於攜程的回應,外界眾説紛紜,有的表示應該是價格機制不同,有的一口咬定就是“殺熟”。
對此,攜程的聯合創始人梁建章表示,攜程的價格規則十分複雜,會給客户造成這樣的“欺騙假象”,但是現在,攜程已經做出改進,相關的規則更加透明化。按照他的這個表述來講,不存在惡意“殺熟”只是用户對於價格設定還比較模糊。
究竟是如何我們無從知曉,但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到不同的價格肯定心裏會犯嘀咕,所以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出一個價格分層的合理解釋。關於大數據,其實從剛開始就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如今發生這種情況,讓它的矛盾點再次變得尖鋭。
大數據説到底就是一個空洞的商業術語,但是它的意義卻不容小覷,對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依託雲計算,將大量繁雜的信息整合、計算,輸出成大家所需要的信息。目前的應用頗為廣泛,從互聯網那國到醫療再到教育,統統發揮了它的作用。
但是當它被用於分析人,就演變成了大家心目中比較“雞肋”的作用,比如憑藉瀏覽信息分析出你的喜好,然後專門推送此類商品,再比如根據觀看歷史分析你的觀影口味,推薦同類型的影片等等,但是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往往這樣的單一判斷會失去準頭。
再者,當它被用於“殺熟”,就引起了大家的不滿。那麼對於大數據和“殺熟”,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