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按,除了特斯拉這頭獨狼,幾乎所有自動駕駛開發商都要依靠激光雷達技術,誰也不想因為缺失了這雙“鐳射眼”而喪失對周邊環境的把控。
處在第一梯隊的 Waymo、Cruise 與 Argo AI 就是激光雷達技術高手,它們要麼自研激光雷達,要麼選擇收購激光雷達新創公司充實自己的實力,就連視覺技術巨頭 Mobileye 都在打造自有激光雷達技術(Amnon Shashua 親自確認)。
不過,在一眾自動駕駛開發商中,Waymo 是唯一一家走激光雷達商業化外銷路子的,雖然它們的激光雷達僅售賣給非自動駕駛行業的合作伙伴。
距離 Waymo 宣佈開賣自家激光雷達(Laser Bear Honeycomb)已經16 個月了,這個項目近況如何?
“Honeycomb”們賣的好嗎?
針對該問題,EE Times 專門採訪了 Waymo 激光雷達團隊主管 Simon Verghese。
首先,Verghese 確認公司已經贏得了不少訂單,但他在技術、價格和合作夥伴上卻選擇噤聲。
如果 Waymo 是真心想和其他客户做生意,為什麼要藏着掖着呢?
Verghese 的回答也很簡單:“得籤個保密協議我才能告訴你。”
不過,他還是開了個小口,向我們介紹了不少“內幕消息”。
例如 Waymo 決定向第三方售賣激光雷達技術的原因,它們的技術強在哪裏,以及公司又在探索哪些激光雷達技術的新高地。
依然堅持機械結構Verghese 指出,Waymo 的“Honeycomb”激光雷達依然是傳統機械式構造,擁有轉盤和旋轉的鏡片。
最近幾年,自動駕駛行業推動了激光雷達技術的進步,有超過 70 家激光雷達新創公司加入混戰,它們在 MEMS(微機電系統)、固態和快閃式激光雷達領域取得了不少突破。
顯然,Waymo 敢拿“Honeycomb”拼市場不是因為其技術新,而是對自家傳統機械式激光雷達的穩定性信心十足。
經驗至關重要穩定性上,Waymo 確實有資本,畢竟它們的自研激光雷達已經在測試車上經受過數千萬英里的考驗,它們很清楚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什麼。
Verghese 更是指出,Waymo 不僅僅製造激光雷達,“我們還是一家垂直整合的自動駕駛公司。”
這話沒錯,畢竟 Waymo 手上還有能與傳感器無縫融合的自動駕駛軟件堆棧。
更廣的視場Waymo 宣稱,安裝在車輛四角的激光雷達能提供無與倫比的視場,垂直可達 96 度,水平更是能完美覆蓋車輛周邊 360 度。
也就是説,Waymo 能用更少的傳感器辦更多的事。
Verghese 還指出,自家產品抗干擾能力很強,即使距離非常近,也能探測並完成避障。
“在盲區探測上,我們的傳感器相當強悍。”Verghese 説道。他還補充稱,Waymo 的“Honeycomb”在點陣密度及探測距離上也有優勢。
激光雷達清潔有什麼妙招?經過十多年的沉澱與積累,Waymo 手上肯定有很多新手察覺不到的小竅門,比如怎樣解決傳感器探測能力下降的問題,而這會直接影響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
Waymo 的解決方案如下:
首先,知道何時對傳感器進行清潔。其次,從源頭下手,設計一款對用户友好的易清潔型傳感器。
Verghese 指出,Waymo 專門開發了一套傳感器性能驗證機制。
“遍地開花”大多數業內分析師認為,過去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 70 多家激光雷達新創公司大都會因新冠疫情倒掉。
此次的公共衞生危機讓人們更早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保持社交距離的常態化要求更是讓共享經濟的未來打了個大大的問號,而商用自動駕駛汽車也屬於這一範疇。
環境的劇變也要求激光雷達開發者及時調整策略,比如儘快對設計進行調整,主動融入 ADAS 市場“活好當下”,或者乾脆在工業機器人市場搶奪新蛋糕。
來自西雅圖的新創公司 Lumotive 就是個好的範例,它們直接將智能手機激光雷達芯片加入了產品路線圖。在蘋果的強勢引領下,未來幾年內激光雷達肯定會逐步成為智能手機影像系統的標配。
與新創公司相比,不差錢的 Waymo 要滋潤的多,至少它們無需為生存而戰。
不過,Waymo 照樣要在非自動駕駛市場為自家激光雷達技術找出口,從農業到土方運輸再到建築設備和採礦都能見到“Honeycomb”開闢市場的身影。
Verghese 還強調,這些應用背後是激光雷達強大的可靠性與耐久性。
Verghese 指出,要想用在工業領域,激光雷達就必須足夠可靠,以便在無需專門目標分類的情況下探測路上的各種障礙。
激光雷達至少得告訴你,“我不知道那是什麼,但繞過它比較明智。”
同樣的原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想想晚上你迷迷糊糊從卧室走到衞生間的樣子,是不是就是摸着黑扶着牆來估算距離呢。“當你在黑暗中發現一個光點,它可能是你家的貓,你走路時肯定要躲過去。”Verghese 解釋道。
量產能拉低價格嗎?Waymo 對外售賣激光雷達就是為了提升產量,銷量不斷提升後,Waymo 就能借助量產優勢拉低成本。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由於客户只有自己,Waymo 無需考慮合作伙伴或者供應鏈管理等麻煩事,而到了量產階段恐怕這些工作就要放上 TO-DO LIST 了。
有件事情很明確,那就是 Waymo“有興趣搞清楚自家激光雷達的不同用例”。
換句話來説,雖然 Waymo 的主攻方向還是自動駕駛市場,但在激光雷達的製造,軟件配套和具體用例上它們還有很多要學。
Verghese 也表示,在激光雷達事務上 Waymo 會保持與商業夥伴的緊密合作。
“相干激光雷達”也快了?機械式激光雷達穩是穩,但 Waymo 真的沒有新的黑科技系列嗎?
要知道其它激光雷達公司可是吵吵着要在新款產品上用到 MEMS 或 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陣列呢。
Verghese 表示,它們的作戰室早就有多個新技術選項了。“我們心裏很清楚,而且一直在關注多項新技術的研發。”
Verghese 指出,Waymo 與谷歌的內部技術研發團隊聯繫緊密。舉例來説,“Honeycomb”背後的技術其實就來自谷歌。
Verghese 還承認,Waymo 有計劃將“相干激光雷達”作為未來的技術選項之一。
當今市場上的激光雷達,大都採用脈衝系統。不過,車載激光雷達賽道上已經出現了新的“相干激光雷達”技術,其前導技術就是我們所説的 FMCW(連續調頻)激光雷達。
FMCW 技術的優勢在於其直接探測速度與範圍的能力,且在分辨率上也優勢十足。
不過,這樣的系統整合起來也不容易,工程師需要將激光器、放大器、相位器、振幅控制低信噪光電二極管、模式轉換器以及光學波導管都一股腦整合起來。
進入量產階段後,其體積更是需要進一步精簡,以滿足應用要求。
這時,我們就要引入硅光子技術了。從理論上來講,硅平台可支撐規模化生產中硅基芯片上的光學集成,從而實現芯片級固態激光雷達。
Verghese 指出,谷歌對硅光子技術已經非常熟悉,搜索巨頭將其看做光通訊能否成功瘦身的關鍵。
同時,相干系統性能也更強——包括單脈衝速度測量和抗其他光源干擾的能力。儘管此類研發仍留在研究實驗室中,但 Verghese 承認公司依然有可能選擇這條路線。
分析師怎麼看?對 Verghese 的採訪確實讓我們對神秘的 Waymo 激光雷達研發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拋開它們膨脹的野心,Honeycomb到底如何在商業市場上打出一片天地依然是個謎。
為此,我們又詢問了深耕該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分析師,想讓他們幫忙把把脈。
Yole Développement 的 Alexis Debray 就對近期的激光雷達市場做了一番分析,同時還透露了自己眼中 Waymo 的定位。
Debray 指出,在車載激光雷達(車用車)上,供應鏈上的許多公司“正在準備為 2021-2023 年間發佈的產品做準備”。
一些主機廠已經有了穩定的合作伙伴,比如奧迪與法雷奧,Innoviz 與麥格納和寶馬,Luminar 與沃爾沃,以及 Velodyne 與現代。
Debray 還強調,Waymo 並不孤單。“許多公司也在為工業和自動駕駛應用開發激光雷達”。
“羣雄逐鹿激光雷達市場換來了大降價,與三年前數萬美元一台相比,現在激光雷達已經降到了數千美元的價位。”Debray 表示。“雖然價格下來了,但激光雷達照樣在性能、體積與可靠性上有了突破。”價格的下滑也讓激光雷達順利進入其他行業,包括車輛、安全、智能交通系統和防務等產業,因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和測試
鑑於“Honeycomb”的性能與價格現在還是個謎,Debray 表示:“在我看來 Waymo 有兩大優勢。第一,它們控制了從激光雷達生產到終端系統再到運營的每個步驟。其次,靠着自動駕駛測試車隊,它們有着異常豐富的測試經驗與數據。”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 Waymo 的激光雷達之路一帆風順。Debray 就指出,Waymo 現在只有“Honeycomb”一款產品,而不同的工業應用需要滿足不同的規範。
在他看來,“其它激光雷達公司的產品線更豐富,甚至能提供定製服務。
舉例來説,Ouster 旗下就有約 50 款不同產品,雖然它們都基於相同技術,但有不同的探測範圍、視場和分辨率。
此外,要想在工業市場打開銷路,Waymo 還得接觸數百個不同的客户。現在看來,光 Waymo One 就夠它們忙的了。
雷鋒網 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