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網遊防沉迷,説破嘴皮不如嚴懲一次

  中國的網絡遊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但內部的新變化也在發生。尤其是為保護未成年人而開展的網遊防沉迷工作勢如破竹,絕非“雷聲大雨點小”。

  有數據顯示,2020年底我國未成年網民數量已達到1.83億人,其中62.5%的未成年網民經常玩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如果不加以有效預防、有力引導和強力監管,其社會後果將難以估量。

  2019年,監管部門對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時間實施了限制。到2021年,監管繼續加碼。

  首先是從供給端嚴格限制遊戲服務時間。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其次,建立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遊戲電子身份認證系統,強化企業對登錄信息真實性的管理責任,防止未成年人突破電子身份信息的限制。在“十一黃金週”開啓前的9月27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到實施國家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遊戲電子身份認證,完善遊戲產品分類、內容審核、時長限制等措施。

  9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舉報平台正式上線運行。目的是要動員社會力量,專項受理大眾關於遊戲企業防沉迷相關問題的舉報。

  國家和相關職能部門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動作頻頻,遊戲企業也正在積極參與其中。日前,《網絡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發佈,發起單位除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外,還包括騰訊、網易、三七互娛等上市遊戲公司,莉莉絲、米哈遊等新興未上市知名遊戲企業。

  事實上,網絡遊戲企業應當注意分析未成年人沉迷的成因,並及時對造成沉迷的遊戲內容、功能或者規則進行修改。《網絡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中明確,遊戲企業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充分認識加強遊戲防沉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認真制定具體執行方案和實施細則,全力做好各項防沉迷工作;要建立實行“一把手”責任制,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堅持正確導向,組織對策劃、研發、運營等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

  10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稱,為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已於近期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進一步加強網絡遊戲市場執法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文化和旅遊部此前已經加大了網絡監測和巡查力度,並督辦了一批典型案例。筆者查閲發現,典型案例包括了在限定時間之外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未要求未成年人在註冊並登錄網絡遊戲時使用真實身份信息;未依法審批的遊戲套用其他遊戲版號吸引未成年用户,由於沒有版號,無法接入國家統一的“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認證系統”,只是空有一個實名制認證窗口,危害極大;未經批准的進口網絡遊戲供未成年人瀏覽和下載使用;非法獲取和篡改網絡遊戲的源代碼程序,搭建私服運營遊戲,在6萬餘用户中,有1萬餘人為未成年人等。

  從案例的處罰結果可以看到,最少罰款10萬元,高的達50萬元,嚴重的則被移送公安機關立案調查。

  公開典型案例的目的是什麼? 筆者認為就是為了威懾和警示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工作敷衍懈怠的企業們,同時也為相關執法機構查辦同類案件提供經驗借鑑和案例支撐。這更有助於推動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貫徹落實,更好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國家和社會各界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不斷做出努力,從源頭入手、多管齊下、各方配合堵住漏洞,“60歲老太凌晨拿五殺”的魔幻事件將成為歷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9 字。

轉載請註明: 證券日報:網遊防沉迷,説破嘴皮不如嚴懲一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