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營銷不易。一方面,互聯網紅利退潮,流量獲取越來越貴,越來越難;另一方面,汽車行業處於變革期,於寒冬中洗牌,預算被壓縮,“大水漫灌”已成往事,精細化耕耘越發重要。如何高效傳播,如何破圈發聲,一再被提及的“聯名款”,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我們常説車市遭遇寒冬,最典型的特點是銷量增長乏力,乃至於負增長。
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很多,但一定符合最本質的經濟規律:供大於求。
也就是説,行業裏不缺生產汽車的能力,但非常缺“把車賣出去”的能力。
買車賣車,這是一個基本的商業交易行為。關注一款車的人更多了,來瞅瞅,來試駕,最終的成交量也會更多。
這即是“漏斗理論”。上層的開口越大,下層的成交量才會更多。
上層的開口,可以理解為“打廣告”帶來的流量。但目前遇到的矛盾點在於,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獲取越來越貴,越來越難,但是受行業寒冬影響,營銷預算正在縮水。
或許,之前可以財大氣粗,以大水漫灌的方式全方位投廣告,正如前一段時間的恆大造車,撒重金進行全網的炮火覆蓋,但“恆大是恆大”,更多的汽車品牌必須節衣縮食。
賣車的壓力這麼大,營銷其實變得更加重要了。在擰巴的矛盾下,唯有在營銷層面做突破,要“花小錢辦大事”。
行業內常説,跨界聯名,不止於汽車,就有機會破圈,用槓桿撬動更大的影響力。
而我們今天要分析的,正是“汽車聯名款”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在很多時候,本土化思維其實非常關鍵。如果你發現有些策略明顯水土不服,確實應該及時叩問內心,思考問題是否站在了中國消費者的角度上。
前不久,業界有在爭論,賽事營銷在中國市場究竟有沒有效果?
答案可能會令很多人失望,效果並不顯著,因為粉絲和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並不重合。
除了個別面向粉絲羣體的小眾車型外,多數家用車的潛在用户無法在“賽事冠軍”和“品質優異”之間產生共鳴感。
畢竟,我們一直沒有追捧賽車運動的文化土壤,即使再培育兩代人、三代人,也很難看到賽車文化普世的那一天。
要知道,接下來智能化、電動化漸成大勢,“享受激烈駕駛”或成往事。
如果一味地依賴賽事營銷,大概率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
那麼,話題繞回來,適合於本土市場的營銷方案是什麼?
如今,似雨後春筍般崛起的“跨界聯名”案例,或許可以提供不一般的思路。
聯名款,官方一點的説法是,品牌跨界合作。品性相似,或完全迥異的雙方走在一起,藉助彼此的影響力,創造出破圈反應的商業價值。
聯名這條路,本身是在產品上做創新,但“醉翁之意”卻是品牌傳播,寄希望於穿透圈層,達到全民熱議的效果,反過來促進主要產品的成交量。
汽車圈“找聯名”,發起者是希望提振銷量的汽車品牌,可以聯名的合作方有這麼幾類:
1、與“人”合作:可能是明星、設計師或者行業KOL。以前直接由明星拍廣告,接代言,但過於傳統,未必能夠激起多大水花,所以求新求巧,開始注意到手握專屬性流量的設計師或者行業KOL。
我們甚至認為,找薇婭或老羅直播帶貨,破圈傳播的意義可能更大,而“賣車”本身反而是其次。海報中鮮明的現場訂單數,直播觀看人數,這些傳播價值當然要好好利用起來。所以,風靡一時的直播風口,應當也是一種另類的買手領袖聯名方式。
2、與“IP”合作:可選的範圍就非常多了,而且更容易走進當代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對比上文提到的賽事營銷,跨界IP可能非常符合本土化的營銷需求。比如,動漫IP、電影IP、遊戲IP、文化IP等。
有一個朋友,講過一段非常典型的買鞋經歷。他喜歡球鞋,也喜歡動漫文化,當聽説361度與聖鬥士聯名推出了限量版球鞋之後,非常欣喜,尤其鞋面、鞋盒的設計也非常棒,所以特別想入手。
事實上,他並非瞧不起國產鞋品牌,但平常確實會有所忽略,直到推出了“聯名款”,忽然發現這些國產鞋品牌其實也很好。
年輕人可能喜歡漫威電影、英雄聯盟遊戲,故宮代表的傳統文化IP也開始佔領心智,其鬱郁繁茂,皆因文化土壤足夠深厚。
3、與跨界品牌合作:當兩個平行線上的品牌,打破界限交叉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神奇的反應。
由於彼此都是商業品牌,在商言商,反而更好談一些。但有時候促成合作的條件,就不只是投入多少預算那麼簡單了。畢竟,品牌各有訴求,當具體訴求在彼此之間產生共鳴的時候,才有可能推動下去。
市場上有很多經典的聯名案例,比如鋭澳雞尾酒和六神花露水,李寧與紅旗汽車,氣味圖書館和大白兔奶糖。最優的結果是彼此共贏,消費者記住了這一家,也記住了另一家。
聯名款,始於產品,終於傳播。
跨界,要的就是火花碰撞、腦洞大開,看似破天荒、不合理,但又覺得巧妙、稱讚,終究是以創意取勝的。
這是破圈討論的基礎,進而增加品牌曝光度和話題傳播性。
當然,“聯名款”的產品也是可以買到的,只能説它的重心不在於售賣,而在於傳播。所以,常常選擇限量發售,以飢餓營銷的方式放大傳播效應,最終帶動更主要的產品,在高流量的曝光之下,產生更多的成交量。
在汽車圈,其實可以進行更深度地探討。
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縱使汽車再便宜,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仍是“大件支出”,影響購買決定的因素非常多。
消費者會因為車身增加了喜愛的遊戲拉花,就義無反顧的購買嗎?很顯然,這並不現實。所以,以車為主體的聯名款,其傳播意義應該更大。
如果只是一場短期營銷,非常適合增加曝光度。當汽車圈之外也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上漏斗”打開得更廣,破圈的價值也就達到了。
有沒有一些長期營銷的思路呢?行業內已經在進行一系列探索了。
這個時候,必須換一種思維。以車為主體的聯名款,轉換成以品牌合作為主體的聯名款,將車周邊產品豐富起來,有機會打造一個具備社區屬性的APP商城,從單純賣車,向生活方式的輸出進行轉變。
故事從 領克06上市説起,最開始,很多人確實沒看懂,領克06為什麼要做這麼一場直播帶貨上市活動。
其更多的深意,是希望推廣Lynk&Co; APP的商城功能。在這裏,既可以選擇領克整車,也可以在領克精選中購買一些聯名款商品,比如領克與Ninebot聯名的“領克04”滑板車。
這就是“不止於車”,長期營銷的思路在於謀劃“買車之前與之後”的全週期。不僅藉助社區提供溝通渠道,也通過聯名、周邊、精選,為消費者輸出一種生活方式。
領克有了這樣的思路,但仍處於起步期,論產品的豐富度,顯然還不夠。
無獨有偶,蔚來一直都在遵循這樣的營銷方向。在蔚來APP中,買車、愛車的選項是C位,這毫無疑問。至於周邊聯名產品,放入了“驚喜”的選項下。
我們去探尋蔚來呈現出的聯名產品,發現這家品牌是非常認真地做這件事情。不僅可選的產品足夠豐富,而且顏值很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衣物、運動產品、食品、鍋碗瓢盆,甚至可以找到“NOMI牌”的麻將。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至於價格,屬於同類產品的正常水平。很顯然,蔚來並不以此做傳播,而是真的希望融入到車主的生活中去。以聯名款做紐帶,傳遞生活方式,絕不只是“賣了一輛車”。
蔚來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聯名、周邊已經漸成體系。品牌層面的積極意義姑且不論,周邊產品帶來的充沛現金流,都是寶貴的財富,更不必説由此留住了一批批的黏性用户。
當車市下行時,純增量變得越來越艱難,要做到老用户不流失,實在太不容易了。
蔚來和領克的做法,確實給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究竟是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要“做商城,賣周邊”了,顯然也不是。
這與其潛在用户的消費認知息息相關,蔚來用户的購買力強,領克用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天時、地利、人和,都得碰在一起。很多品牌可能還在賣養車、用車周邊,並沒有進行邊際拓展。
但大家都在講“年輕化”,無非就是賭未來。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為我們勾勒了未來的生活形態,比如在小米生態下,我們可以買到幾乎所有的智能電器。
將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會不會就是這種“周邊化”呢?我就要買全套的小米,或者全套的蔚來。
不止於車,做朋友,聊生活,營銷思路和銷售渠道都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