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表格通常是指按照行和列或者採用更復雜的結構排列的數據,在數據分析等領域被廣泛應用。對於B端設計師來説,將冰冷的表格成更直觀、更具有可讀性的展現形式是其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本文將圍繞表格的設計展開三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表格是按照行和列或者採用更復雜的結構排列的數據,表格廣泛應用於通信、研究和數據分析。其實表格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它會因為不同的行業和談論環境而存在差異。
對於設計師而言,表格是一個最不陌生的組件,尤其是B端的設計師。當我們設計產品的時候,最初的需求往往就是由一堆各式各樣表格構成。設計師的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將冰冷的表格,為更直觀、更高可讀性、更美觀的展示形式,如圖表、圖形、指標卡等形式。
表格的構成:
表格被公認是展現結構化數據最為清晰、高效的形式。常和按鈕、搜索、篩選、分頁等其他元素一起協同,構成表格頁。
通常表格頁面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數據查看、數據操作、數據過濾。
一、數據查看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表格的基本構成,最上面的為表頭,橫為行,縱為列,內容區每一組展示數據區域為單元格。
表格的設計,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作為用户最常用的組件之一,我們需要對視覺和交互的精準把握,才能保證用户在使用表格時更加高效。這裏我推薦表格的”四維自檢法“對我們設計的表格是否合理,做出一個標準的判斷。分別是:信息降噪、呼吸適中、高效易讀、詳情查看。
信息降噪:分別對錶格內容和視覺層面進行重要性梳理,剝離不重要的元素,使表格輕量化。
呼吸適中:保持內容和元素之間合適的間距,使表格頁擁有一個好的呼吸感,將給用户營造一個舒適的操作環境。
高效易讀:通過對需求內容的解讀,對內容形式加以分類辨別,做出可讀性最強的樣式。
詳情查看:b端往往伴隨着表格數據類目龐大的問題,通常會採用另一種形式去展示全部信息。
1.1 信息降噪
1.1.1 精簡表格內容
當表格的字段非常重要時,一定要將字段全部展示出來讓用户更清晰的瞭解數據。如果你的用户只需要瞭解部分字段,那麼全部展示是沒有必要的,只需在展示最重要的字段即可。
1.1.2 自定義字段展示
不同用户想看的的信息側重不同,有時候我們無法準確判斷用户看重哪些字段,還可以讓用户自定義展示字段。
1.1.3 精簡字段名稱
當我們去設計表格的時候,通常會發現表格需要承載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有時候為了表現出字段的準確含義,在定義字段名稱時往往會非常的長。但是當這些字段同時出現在一個表格裏時,過長的字段名稱,又會顯得冗餘,讓本就不大的頁面空間更加雜亂。所以當我們設計表格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析字段名稱,對字段名稱做精簡,看看是不是少一個字用户就無法理解字段的含義。
1.1.4 添加字段説明
1.1.5 簡化表格樣式
早期表格的設計,出發點主要以擬物形式,以最接近現實表格的樣式去設計。但是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度加深,極簡的表格設計,使界面更加輕盈,讓用户更加專注於數據內容。去除縱向列的分割線,僅以淺色的橫向分割線區分行,但是要注意分割的顏色不能過於淺而缺乏辨識度,部分人羣對顏色的辨識度會偏低,顯示器的硬件性能也會影響顏色的可辨識性。
1.1.6 減少不必要的顏分
表格設計中一定不要使用過多的顏做狀態或操作的區分,過多的顏色細分會使表格變得更加混亂,影響用户體驗。對狀態的區分,僅用輕量的顏分即可,操作欄保持主色按鈕色。
1.2 呼吸適中
1.2.1 如何定義單元格的高度
瞭解單元格的結構,以及實現單元格的基本邏輯,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去把控我們的設計。單元格內的可控尺寸包含:單元格高度、文字、文字/段落行高、文字上下間距。我們基於視覺呼吸感,賦予各個元素合適的尺寸,我在這裏給出一套參考方案:文字 = N 文字行高 = 1.5N上下間距 = 1.2N單元格高度 = 內容高度 + 上間距 +下間距
1.2.2 如何定義列的間距
首先我們要了解列的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定寬列,第二種是自適應列。
1.2.2.1 定寬列
顧名思義就是它的寬度是固定的,比如:第一列我們設置寬度為200px,第二列我們設置為300px,五六七列分別設為100px,那麼我們這個列表就的寬度就等於200 + 300 + 100*3 = 1100px,在任何分辨率尺寸下你的這個列表都會保持這個寬度不變。
1.2.2.2 自適應列
就是列會隨着分辨率變化而產生寬度的變化,比如:列表有五列,我們定義列表的寬度為界面寬度的50%,假定界面寬度為1200px,那麼列表寬度就為600px,而每一列的寬度則為120px。此時我們將界面的寬度縮小到600px時,那麼列表的寬度就為300px,而每一列的寬度則為60px。
在實際設計案例中,我們往往會面臨由於每一列的內容不同,所需要的寬度也就不同,我們希望在列不多時可以保持寬度自適應,但是如果每一列都做成自適應列的話,內容多的列無法展示全內容,內容少的列空間又會很大。所以,固定列 + 自適應列的綜合運用,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實現我們想要的設計方案。
1.2.2.3 列的結構
我們一起來了解列的結構。每一列分為內容區和左右間距區,在固定列裏面內容區和左右間距區都是保持不變的。但是在自適應列卻不同,它的內容區是隨界面分辨率變化而變化的,左右間距區的寬度是保持不變的(在代碼裏間距區被叫做Padding)
1.2.2.4 固定列
1.3 呼吸適中
1.3.1 列的對齊方式
基於人的慣性瀏覽順序,設計每列合理的對齊方式,能夠輔助用户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標題和內容:一般採用左對齊,更高效的瀏覽順序。
有長短不一的數字時(序號除外)右對齊,方便比較 。
操作項一般放在尾列:右對齊。
1.3.2 不留空白格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對未知事物會產出恐懼情緒。我們在設計表格的時候,要考慮到表格的各種展示情況,非特殊情況不出現單元格空白。沒有數量用“0”表示,沒有該項內容用“-”表示。
1.3.3 選擇合適的分頁器
1.3.4 收起低頻的操作項
1.3.5 行的排序
如果產品沒有特殊需求,那麼默認最近創建的在最上面。可以用帶有排序的表頭,讓用户自定義排序。
1.4 查看詳情
1.4.1 詳情入口
如果表格的內容項很多,我們通常會在表格上只展示部分重要數據,而其餘數據放在詳情頁面展示。
作為詳情頁面的入口,通常會有兩種設計方式:
將詳情按鈕放在操作項裏
1.4.2 詳情頁的展開形式
如果詳情內容不多,沒有新開頁面的必要,我們可以採用展開行、彈窗、抽屜的形式,但是要注意儘量減少過多的樣式,給用户增加疑惑感。如果詳情的內容很多,而且的需求,建議採用新開頁的形式。建議根據詳情頁信息量的多少,以此採用展開行、彈窗、抽屜、新開頁的形式。
二、數據過濾
2.1 搜索
2.1.1 模糊搜索
模糊搜索是指在用户搜索意圖不明確時,搜索引擎將用户的查詢與待檢索的內容進行模糊匹配,找出與查詢相關的內容。模糊搜索無法精確理解用户的查詢意圖,返回的結果中可能包括了一大批用户不想要的信息,所以在使用模糊搜索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場景,慎重使用。優點:只要有相關的內容都會被檢索出來,減少了精準搜索帶了的記憶負擔缺點:容易把相關的信息也帶出來,例如檢索手機號,把相關編碼也匹配出來
2.1.2 精確搜索
精確搜索是指用户在搜索時,針對某一數據字段搜索,來查找所需要的數據。根據業務場景不同,我們會查找某一字段,或者是用切換不同字段來查找。優點:搜索匹配精準度高缺點:每次只能對單一條件進行搜索
2.2 篩選
篩選器主要是針對內容較少的字段進行查找的一種方式, 通過篩選器的選擇可以快速定位所需的數據,取消用户輸入的過程,提升查找效率。一般篩選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下拉篩選,第二種是平鋪式篩選。
2.2.1 下拉篩選
2.2.2 平鋪篩選
2.2.3 如何合理的使用篩選項
當數據內容需要的篩選類目過多時,如何合理的擺放,才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信息排序:基於用户使用場景,以目標導向為依據,將高頻的篩選項排列到前面,低頻的篩選項置於後面
2.3 頁
頁又叫選項卡,在組件中我們通常叫Tabs,指的是分隔內容上有關聯但屬於不同類別的數據集合。
2.3.1 默認展示常用項
在使用頁時,有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通常在B端設計中,我們會把頁的位置定位在最常用的一個選項。
2.3.2 增加數據條目
如果是訂單一類的分頁,我們還可以將數據條數,展示在右側,用來幫助用户快速瞭解到待辦數據量。
三、數據操作 3.1 分類
數據操作即對錶格的數據進行操作,首先我們對數據操作進行分類。
按控制範圍分:
單行操作
批量操作
全局操作
按操作屬性分:
新增數據
數據
刪除數據
業務處理3.2 如何合理的設計數據操作
第一步,先判斷控制範圍。
第二步,判斷擺放位置。
第三步,優化信息層級。
以上是操作項和篩選項較多的情況,那麼不多時,我們還是要合理利用空間,靈活設計。
與君共勉。
本文相關詞條概念解析:
表格
表格,又稱為表,即是一種可視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種組織整理數據的手段。人們在通訊交流、科學研究以及數據分析活動當中廣泛採用着形形色色的表格。各種表格常常會出現在印刷介質、手寫記錄、計算機軟件、建築裝飾、交通標誌等許許多多地方。隨着上下文的不同,用來確切描述表格的慣例和術語也會有所變化。此外,在種類、結構、靈活性、標註法、表達方法以及使用方面,不同的表格之間也炯然各異。在各種書籍和技術文章當中,表格通常放在帶有編號和標題的浮動區域內,以此區別於文章的正文部分。目前國內最常用的表格處理軟件有金山軟件公司出品的免費wps辦公軟件等可以方便的處理和分析日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