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新冠藥物自研管線進展不斷,商業化初具規模,小分子藥或為抗疫關鍵。

來源|36氪研究(ID:kr_research)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三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仍未見頂,毒株持續變異,新冠防治任重道遠。疫苗雖是防疫主力,但尚存在效力隨時間衰減、對於變異毒株預防效果難以預測等問題,新冠藥物或將成為疫苗的有效補充。

新冠藥物能夠抑制病毒的生存繁衍、阻斷新冠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從而實現預防新冠肺炎感染、緩解症狀、縮短病程、降低感染者病情惡化風險。新冠藥物對新冠疫苗起到補充作用,兩者共同構成多層次防治體系,提升防疫效果。根據藥物屬性,新冠藥物主要分為小分子藥、抗體藥、其他藥物(如中成藥)。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發展驅動新冠疫情反覆,多國採用“共存”模式,感染風險增加,拉動新冠藥物需求提升。根據WHO數據,截至2022年5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5億例,全球範圍內疫情多次反彈,2022年初出現大規模爆發現象,多數國家及地區確診病例仍未見頂,疫情持續蔓延,發展趨勢尚不明朗。從全球抗疫模式來看,日、韓、新加坡、歐洲多國均嘗試與新冠肺炎共存,放鬆防疫限制措施,感染風險進一步增加。其中,老年人、兒童、基礎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羣自愈能力相對較弱,新冠藥物可有效幫助其抵禦病情惡化。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新冠疫苗效力隨時間衰減,且對於變異毒株預防效果難以預測,新冠藥物補充作用凸顯。發表在Nature期刊的一項研究表明,針對全年齡段人羣,完成兩針科興CoronaVac接種後第六個月的感染保護率僅為38%,這一數值在80歲及以上老年羣體中下降至10%。新冠病毒是一種易繁殖、易突變的RNA病毒,毒株變異速度更快,傳染性倍增且具備免疫逃逸能力,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對變異毒株的綜合作用減弱。小分子口服藥則可通過干擾RNA合成導致病毒死亡,對多種變異株均有效。

政策推動國內新冠藥物研發及應用進程。新冠疫情爆發後,國務院、衞健委等多部門頒發政策,推進新冠藥物研究工作的開展與研究成果的應用,明確了用藥種類與方式,促進新冠藥物產業規範化發展。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發展現狀新冠藥物產業鏈上游為原料藥、中間體、包材、設備供應商等,中游為製藥企業、受委託進行藥品工藝研發與生產的CDMO企業以及經MPP授權的仿製藥企業,下游為醫療衞生機構,最終觸達患者。

新冠藥物產業鏈的核心是製藥企業,負責創新藥從生命科學研究到臨牀研究的關鍵環節,是新冠藥物發展的根本動力。藥物研發上市後,頭部製藥企業通常選擇將生產工藝研發及規模化生產工作委託給CDMO企業,以提升生產效率,同時通過MPP將藥品專利授權給仿製藥企業,從而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藥品。上游中間體及原料藥供應商是保障供應的基礎環節,由於醫藥產業鏈具有模塊化程度低的特點,難以像計算機、汽車等行業將生產過程自上而下劃分成每個具有獨立功能的子模塊,因而上游供應商通常具備生產中間體、原料藥、製劑一種或多種產品的能力。產業鏈下游是藥品流通渠道與終端消費者,目前國內新冠藥物採取統一調控方式,由醫療機構進行配給,觸達患者,暫無院外購買渠道。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目前全球主流市場上的新冠藥物主要包括小分子藥、中和抗體,二者在新冠肺炎防治方面療效突出。從商業化角度看,小分子藥物產能限制少,成本和價格較低,並且多以口服方式給藥,在新冠症狀出現後可實現快速用藥,可及性高,相對來説更容易實現大規模生產及銷售。 輝瑞、默沙東小分子藥物在多國獲批上市,國內中間體、原料藥供應商及CDMO廠商將率先受益,國內小分子藥物研發管線進展不斷。世界範圍內獲批上市的新冠小分子藥物包括輝瑞Paxlovid、默沙東Molnupiravir、吉利德Remdesivir。其中,Paxlovid和Molnupiravir為口服藥,攜帶與服用更為便捷,價格更低,投產量更大,現階段已在多個國家及地區獲批上市,生產規模逐步擴大,而輝瑞的Paxlovid因其顯著的療效與相對低廉的價格更受市場青睞。國內郎華製藥、復星醫藥、上海迪賽諾、龍澤製藥、博瑞醫藥5家企業獲MPP授權,生產默沙東仿製藥,上海迪賽諾、復星醫藥、華海藥業、普洛藥業、九洲藥業5家企業獲MPP授權生產輝瑞Paxlovid成分之一的奈瑪特韋(Nirmatrelvir)原料藥或成品藥。此外,CDMO企業凱萊英、博騰股份於2021年12月相繼披露大額服務訂單。隨着小分子藥需求放量,鏈上企業或可實現迅速增長。此外,國內真實生物、開拓藥業等製藥企業在研的小分子藥均進入臨牀Ⅲ期,在安全性、療效保障、利用度等方面顯現優勢,小分子藥物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部分中和抗體藥物對變異毒株失效,國內上市首款自主研發中和抗體。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及地區已上市的中和抗體藥物中,羅氏&再生元的REGEN-COV,禮來及君實生物的 Bamlanvimab + etesevimab雙抗體療法均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無效;GSK& Vir 聯合研發的sotrovimab、禮來 &Abcellera聯合研發的Bebtelovimab對包括奧密克戎在內的所有已知關鍵突變株仍保持較大活性。在國內,2021年12月,騰盛博藥的安巴韋單抗注射液(BRII-196)及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BRII-198)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並加入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該聯合療法對奧密克戎、德爾塔、德爾塔+變異株均保持中和活性。中和抗體藥物療效顯著,國內已有10餘款中和抗體藥物進入臨牀研究階段。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發展趨勢研發趨勢:全球新冠藥物研發進展順利,中國自主研發進程加快。

全球範圍內獲批的新冠治療性藥物已達十餘款,同時也有十餘款藥物進入後期臨牀研發階段。在國內,騰盛博藥自主研發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獲批上市,多款小分子藥物及中和抗體進入後期臨牀研發階段,國產小分子口服藥上市或將成為新冠藥物國產化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商業化趨勢:小分子藥商業化潛力大,中國企業深入原料藥供應及藥品生產環節。

中和抗體與小分子藥物防治效果互不重疊,二者組合而成的多元用藥方案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相較於中和抗體,小分子藥的給藥方式更為便捷迅速,成本更低,且不易受毒株變異影響,因此具備更大增長空間。在輝瑞、默沙東小分子藥獲批並大規模投產的形勢下,國內多家CDMO企業憑藉穩定的生產能力、原材料成本優勢獲其藥品生產服務訂單,多家企業獲MPP授權生產輝瑞Paxlovid、默沙東Molnupiravir原料藥及製劑,成為新冠藥物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36氪旗下公眾號

真誠推薦你關注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3 字。

轉載請註明: 2022年中國新冠藥物行業洞察報告|36氪研究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