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週日晚,一飛院型號管理部部長忍不住發了個朋友圈:
21:00的倚天大樓燈火通明,每個項目辦都在奔跑和戰鬥,這也意味着一飛院科研生產全線在緊鑼密鼓加速度推進。
為了將今年下半場的每一場仗打好打贏,一飛院在科研管理上採取計劃牽引、剛性考核等措施,通過推行工作包考核體系,層層壓實責任,明確“第一責任人”職責。同時,做實項目錯峯計劃安排,全局統籌資源佈局實現項目資源錯峯。在基礎上,採取月度會、季度會等方式定期評估問題風險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建立外場保障快速響應機制,全力以赴確保科研生產任務推進。
七月的一飛院每個團隊、每個人都是一本行走的航空故事。
也是一個週日,主任師惠紅軍和試驗主管李禹早早來到試驗現場,這又是試驗團隊無一例外地的集結。在下半場的項目大考面前,每一項任務都是不能失分的重點和難點。尤其在疫情影響下,試驗團隊更不敢有絲毫疏忽,對關鍵部位建立細化的有限元模型,對風險環節進行專項分析工作,全面的分析計算打消總師系統擔憂,也讓試驗團隊吃下“定心丸”。
從試驗準備到試驗,從60%試驗到100%狀態,試驗團隊的每一步都力求精益求精,越是離100分越近,試驗大廳和監控室越是安靜;越是加載程度越高,試驗團隊的拳頭就握得越緊。對於強度團隊來説,早已忘記了週末,在重重壓下越戰越勇,吃透題做好題是所有人的共識,因為“壓力再大,也要拿100分!”
六所試驗團隊是這樣詮釋只爭朝夕的——24小時連續加班作業。試驗團隊堅信“只要所有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便能衝破所有難關,摘取勝利的大旗”。每天,利用設備過熱停止工作的時間短暫休息;即使是夜色已深,仍舊是如火如荼進行中。這是試驗團隊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張軍紅副所長、李偉主任熬着通紅的眼睛在現場一邊陪大家解決問題,一邊鼓勵大家;試驗負責人張龑更是從早8:00到晚上12:00在現場跟進試驗,和大家一遍遍對試驗結果、對試驗曲線,為試驗出謀劃策;趙鵬、張一卓等按照試驗任務單一步步推進試驗進程;六所各個專業室相關技術人員在現場協助配合;朱新民師傅為大家做保障工作……也正是這樣的通力協作,幫助團隊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大家始終堅信“最困難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時”。
科研任務目標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步都要走穩,每一棒都要交接好。
就在不久前,結構所在成品安裝過程中出現超差。為了尋求合理、可行、滿足進度要求的解決方案,電話線上、會議室裏、週末的午後、夜半的工廠,程普強副總師、郭祥副所長、製造部門負責人、主任師、主管設計多次交流、開會,有討論,有爭執,然而絕不為質量、安全、進度妥協。正是靠着一顆顆對飛機產品負責的心,對目標不容許一絲妥協的堅韌,設計團隊迅速開啓了星夜兼程的接力跑。從半夜12點,到凌晨4點,再到天空泛白,從倚天大樓到成品廠再到安裝現場……直到看着成品安裝到位,團隊每個人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
技術團隊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在戰鬥。自打第三期外場技術保障團隊換班,外場就一直處於高強度的工作模式,每日5點進場,11點多完成夜航接機才能返回,尤其是任務多的時候,更是把進場時間提前到了4點、3點半。技術人員楊景朝形容這是“頂着二更月回,迎着五更月去”。無論是現場技術支持,還是遠程協調,技術團隊都以“好”,“馬上”,“沒問題”來積極響應,堅持“努力到竭盡全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在攻下又一個山頭後一名技術人員乘興寫下了“浪淘沙·再致奮鬥者”。
萬里路難窮,逆旅從容,半生使命寄航空。夜夜東風頻入夢,壓倒西風。埋首鑄長弓,漸露崢嶸,扶搖直上九天重。隱姓埋名酬壯志,最是英雄!
七所 李偉
如今在一飛院“以奮鬥者為本”已成為全院的高頻詞句,今夜無人入眠成為一飛院敬業勤勉的見證。激勵着每個人每個崗位以實幹踐行使命,用擔當詮釋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