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和低油價的雙重挑戰,作為延長石油主力板塊的油田公司,咬定“目標不變、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的要求,以“刀口向內”的精神,打出了 “關停區塊”、“控制成本”、“合併採油廠”、“降薪”等組合拳,實現了“保生存、保運行、謀發展”,這個百年油田用數據畫出了堅韌的上揚曲線。今年上半年,延長油田公司累計生產原油561萬噸,逆勢實現穩中有增。
“刀口向內”挖潛力
“整合1個採油廠、2個指揮部;辦公、差旅等非生產性費用下調5%,減少培訓經費20%以上;推行扁平化管理,組織機構減少59%;關停239口日產量0.2噸以下的採油井,1000口實施間歇採油。”這是延長油田交出的一份精細管理成績單。
“人”“車”,是油田企業的兩大成本要素,也是降本增效改革的“硬骨頭”。在勞動用工方面,延長油田通過全面推進競聘上崗和工資體制改革,用工總量由最高的7萬人降為目前的5.4萬人,有效提升了員工競爭意識、倒逼用工結構優化,激發薪酬分配活力。車輛社會化改革節約車輛更新投資5.6億元,涉車成本顯著下降。
“啓動勞動用工和車輛社會化改革,直接關係生產運行和成本管控,也是油田當前可預見的最為有效的降本措施。”在延長油田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文明看來,人是企業的第一生產要素,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是要讓人得到效用提升,無論競聘上崗還是車輛改革,都不是簡單地把人減下去,而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不斷創造更高的價值,讓“人人有事幹、人人創效益”。
科技“賦能”增效益
依託技術創新謀求增長“開源”是延長油田的另一重手棋。
位於毛烏素沙漠邊緣的羊腸油田定邊採油廠東仁溝井場,五台抽油機正夜以繼日地工作着。令人好奇的是,每台抽油機上都安裝了一隻黑色的“鐵碗”。“這是我們的石油工人利用廢油桶和廢油杆研發的井口點滴式加藥保護裝置,使用輕巧方便、不宜變形、易清洗、不宜腐蝕。這項成果的應用將1827兩口井的使用壽命從3個月延長到了6個月,每年節約費用3.5萬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該採油隊的25名工人發明了27項“專利”,創造效益208萬元。
除了修舊利廢、盤活材料的“絕活”,延長油田各採油廠還推出了一系列 “精耕細作”提效益的“實招”。靖邊採油廠通過深化地質研究,發現了八個高產區,全年貢獻產量1800噸以上,新增探明地質儲量500萬噸。吳起採油廠開發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實現了“電子眼全程監控+數據信息即時採集分析傳輸+人工分區巡檢”,節省費用700萬元。定邊採油廠引進的兩條抽油杆防磨塊生產線,通過開展廢棄油管回收再利用,年節省費用1600萬元。
全員創新的背後是延長油田自主、開放的創新體系。為激發職工的首創精神,制度化、常態化開展職工小改小革技術創新創效活動,延長油田專門出台了《職工合理化建議和小改小革技術創新活動實施細則》,成立了“小改小革”技術創新成果鑑定委員會,每年從科技經費中列支專項資金,用於獎勵職工的技術創新活動和優秀成果。
“與專業技術人員相比,一線普通員工‘小技改’摸索出的經驗,往往更能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延長油田公司總經理高振東坦言,油田的生存與發展,資源是基礎,科技是根本,通過開展“小改小革”技術創新創效活動,真正讓成果落地在了“生產田”裏,實現了在生產管理中治“通病”、解難題,為油田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延長油田共認定職工創新成果137項,兑現獎勵69萬元,這些創新成果實現直接和間接經濟利益1.46億元,累計節約費用62.7萬元,有效促進了油田持續穩產,為企業渡危求進、加快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水“換”油 打出高產田
仲夏時節,延長油田子長採油廠餘家坪注水項目區注水物聯網管理平台上,實時顯示着185個配水間和635口注水井運行情況,這時8076-2注水井發生異常,注採工馮寶寶隨即通知維修人員前去搶修,從上報到維修完成,用時僅一個半小時。
馮寶寶告訴記者“二次注水驅油是延長油田的一大技術絕活,通過採用井下堵水技術,封住井間的大裂縫及水層,然後加壓注水,把原油從岩石中擠出。我們項目部開發的注水物聯網管理平台,首次實現了分層注水全過程的實時監測和控制。”注水物聯網管理平台每兩小時對配水間和注水井進行一次遠程視頻巡查,能夠及時準確識別事故原因,自動生成的注水報表傳輸到公司油水井數據庫,大大降低了因注水井故障而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風險。
目前,平台上線三年以來,餘家坪注水項目區累計減少勞動用工60餘人,油井自然遞減率從2017年的3.78%下降到2019年的1.8%,彌補基礎產量60278.64噸,相當於少打新井206口,節約投資1.24億元。
在延長油田靖邊採油廠的展廳裏,幾塊從2000米以下地層採集上來的巖芯樣本,讓人驚奇,想象中如河流一樣的石油,原來竟然藏在這緻密堅硬的岩層中。該廠黨委書記張永富介紹説,“國際上滲透率小於1毫達西的油田即成為低滲透油田。延長油田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為典型的特低滲、超低滲油田,滲透率在0.1至0.5毫達西,其中多數是已經開發了100多年的緻密油層,被喻為‘磨刀石’,開採難度堪稱世界之最。”
為最大限度把“磨刀石”裏的原油採出來,延長油田先後啓動實施了“三年注水規劃”、“三年注水會大戰”、“新三年注水大會戰”。
以水“換”油效果如何?延長油田注水項目指揮部指揮薛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新“三年注水大會戰”以來,21個公司級注水項目年產油量達704.4萬噸,年產能112萬噸,相當於建了一個百萬噸級大廠,實現了由連續上產轉入穩產,由外延式規模擴張向內涵式創新增效轉變,由打井上產向依靠科技進步增產轉變。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