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顯示,京東方面突然停止與申通的合作,後者則控訴京東“做這個事不是第一次,申通不是第一家被停用的快遞公司,更不會是最後一家”。
事實上早在在3年前,行業中也曾發生過一場類似的“快遞大戰”,不過當時相互叫板的選手則是菜鳥與順豐。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京東可是順豐的支持者,但現在似乎也因為自身利益,成為了封禁其他物流服務商的角色。
這麼來看的話,京東態度的轉變就頗有種“勇者變惡龍”的既視感。但實際上這兩件事從爆發起因來看,京東與當年菜鳥的動機雖然有着微妙的差異,但最終目的卻也稱得上是殊途同歸。
【當年菜鳥劍挑順豐,結局卻是草草收場】
早在2017年爆發的這場“物流大戰”,當時甚至引起了國家郵政局出面。2017年6月1日,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發佈聲明稱,順豐在凌晨宣佈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使得部分商家與消費者的信息混亂。並且由於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且沒有預警,有報道稱,當時導致商家哀鴻遍野,民情激昂。
但是很快在順豐口中,我們就聽到了這起事件的另一個版本。站在順豐的角度,其認為並非是自己無理取鬧,而是菜鳥在當年5月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户隱私數據,在豐巢方面拒絕這一要求後,菜鳥就切斷了豐巢的信息接口。與此同時,包括京東劉強東與網易丁磊等業界大佬,也紛紛聲援順豐。
在順豐的這一回應後,菜鳥方面在回應媒體的採訪時進一步表示,自己是整個物流行業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競爭者,而“任何事情都可以談,但信息安全不能有任何折扣,這一點菜鳥不會有任何讓步。”
當雙方都認為自己佔理,誰都不願意先鬆口氣。於是在6月3日凌晨,國家郵政局約談兩家,使得最終順豐與菜鳥方面決定暫時全面恢復數據傳輸和業務合作。後續業內人士在分析這場“物流大戰”時普遍認為,在表面的“意氣之爭”下,隱藏的是菜鳥與順豐對於物流數據掌控權的執着。例如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誰具有了數據控制權,誰就有了話語權,而話語權的背後,體現的則是企業在物流領域的市場、地位、影響力的強弱。
因此當時菜鳥與順豐的這場“物流大戰”,實質上是後進場的菜鳥在壯大自身實力的路徑上,所必然要面對的挑戰。
【而今輪到京東踢館,通達系則當了“敲門磚”】
把時間線跳轉到現在,如今的京東似乎頗有些當年菜鳥的影子,但其與申通的對峙,實際上是從物流數據之爭變成了京東與阿里對於自家物流業務的互通之爭。
根據京東方面的説法,通知商家禁用申通發貨是因為平台與其合同已過期,並未就續約達成一致,而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在於“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戰略投資成為了申通的實際大股東,因此,京東物流也對等提出了入駐阿里旗下電商平台的合作需求,但至今也沒有得到響應”。
雖然邏輯有點怪怪的,但京東的這則回應,則有些出乎意料的直接點出了,導致其沒能與申通繼續合作的原因,並不在於申通的服務質量,而是“通達系”背後的阿里。
後續申通方面雖然強調按照自己的股權結構,阿里並非所謂的“大股東”,但這顯然改變不了阿里方面在對“通達系”不斷加註投資,並增強影響力的事實。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申通方面就曾發佈公告稱,阿里巴巴將以46.65億元的價格收購德殷德潤49%股權,從而間接獲得申通快遞14.65%的股權。而在整理其他“通達系”公佈的財報以及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內容也不難發現,阿里方面目前持有韻達股份2%,中通的股份8.7%,圓通9.89%的股份,以及百世總股本的33%。
可以説,如今“通達系”都已經打上了阿里的烙印。縱使天貓與淘寶名義上還沒有自營的物流與京東物流對標,但是阿里還是通過“一擲千金”的方式,使得其物流領域的肌肉越發強壯。
【積極擴張的京東物流,瞄準了阿里電商】
有意思的是,就在8月18日當天,京東物流CEO王振輝發佈全員信,其中提到在過去的8年時間裏,京東物流在全國佈局了超過750個大型倉庫、約1800萬平米物流基礎設施,存儲運營超600萬個SKU的商品,共計運送了超5000萬噸物資,其物流網絡更是覆蓋了100%的區縣,並深入到廣大的鄉鎮村頭。
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單論配送實力京東物流確實表現出色。但在如此成績之下,卻也面臨着一個眾所周知的困境,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京東物流作為京東電商平台旗下自營物流,其訂單的主要來源依舊是京東自家以及平台上的商家。
為了讓京東物流能夠在更廣闊的市場中大展拳腳,早在2016年京東集團就推出“京東物流”的全新品牌標識,並正式宣佈京東物流將以品牌化運營的方式全面對社會開放。而後在2019年全球智能物流峯會上,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也對外表示,開放兩年多來京東物流累計服務客户超過20萬,外部收入翻了8倍以上,總體佔比已近40%。
但顯然京東物流並不打算止步於此,那麼還有沒有擁有高頻流量與訂單的電商平台可以讓京東物流一展拳腳呢——那可不就是與京東相殺多年淘寶/天貓嗎。所以如何打入擁有可觀流量與訂單的阿里系電商平台,顯然是京東物流遲早要着手的動作。從這點來看,無論是3年前的菜鳥和順豐,還是如今的京東與申通,這兩場“物流大戰”都幾乎不可避免。
【最有可能的兩種結局,京東貌似都不虧】
如今這場“物流大戰”中的主人公之一京東,雖然表面看上去像是其為了曲線入駐阿里旗下電商平台,而申通又撞上合約到期,便被拿來“開刀”。但在看似激烈的動作下,我們也注意到,京東方面儘管貌似與申通鬧得僵硬,但是商家的反應卻遠比“物流大戰”2017版要温和了許多。
實際上有商户反映,京東早在7月24日就下發了相關通知,提醒截止8月31日全部停止選用申通發貨功能,等於是給了商户足夠的反應時間。再加上申通所提供的快遞服務在行業中有着大量可替代選項,所以京東這場看似“任性”的舉措,或許並不會傷害商家太多,而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引火燒身。
在這場表面激烈的“物流大戰”中,京東方面可能會收穫的結果,按照目前各方消息以及業界人士的分析來看,有兩個大的方向。比較保守的看法是,阿里以及通達系會對此事件進行冷處理,申通等物流企業吞下暫時不能與京東平台商家進行合作的苦果。
但如果事件的發展變得更富戲劇性,換句話説,就是阿里要是真的將自家電商平台向京東物流開放,但與此同時也要求京東物流如同其他入駐平台的物流企業一樣,伸手找其索要數據以確保“信息安全”,京東物流到時究竟給或是不給呢?
屆時這場“物流大戰”又將升級到怎樣的高度,是否又將重演當年菜鳥與順豐之爭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