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0年前,“棉花糖實驗”裏最能忍的那個女孩,現已成了谷歌之母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科技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米歇爾教授做了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研究團隊招募了600多名四歲兒童參與這個實驗,之後將他們帶到一個空房間。這個房間裏只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的都是孩子們愛吃的棉花糖、餅乾、糖果之類的零食。
接下來,研究人員會告訴孩子們,”他現在需要離開房間15分鐘,如果等他回來後,棉花糖還在他們桌上的話,作為獎勵,他會再給他們一顆棉花糖。“
説完之後,研究人員便離開了。
對於正處於活潑期的孩子來説,15分鐘都呆在這個空房間裏是漫長且無聊的。
所以,一些小朋友很快就放棄了獎勵,拿起了桌子上的棉花糖吃。甚至個別孩子在研究人員出門後的幾秒中裏就繳械投降了。
當然,也有個別孩子通過唱歌,閉眼睛,東張西望等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此堅持不去吃桌上的棉花糖。
實驗結束後,堅持時間最長的是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蘇珊·沃西基。
40年後,這位在棉花糖實驗中拿到第一名的小女孩,已經成為YouTube的CEO,被稱為”谷歌之母“,在2019年被評為全球科技業領導者第八位。
據稱,蘇珊·沃西基從小便展現出不同常人的邏輯,堅強的內心與極強的耐心。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她如此優秀又如此堅韌?
其實,“棉花糖實驗”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學習中,自控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裏不可忽視的一個能力。
自控力決定人生高度,要給孩子從小培養
一個人功成名就,或許需要同時滿足很多條件,而潦倒一生,只需要缺乏自控力就夠了。許多兒童教育專家認為:自控力,比智商更能決定孩子的未來人生高度。
我們常常可以在身邊發現這樣的例子:一些小孩智商特別高,能在很短的時間裏學會別人半天都學不會的事情和知識。
但是這麼天資聰穎的孩子卻學不會對不良誘惑的拒絕,在遊戲,網絡的稍稍勾引之下就潰不成軍。
儘管許多人勸導,他們自身也很清楚這麼做帶來的後果,但是最終他們還是妥協於誘惑和慾望。
説到底,就是管不住自己。
相反,另外一些孩子因為父母從小培養其自身的自控力,對外界的不良誘惑有着明確的抵抗意識,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且有條不紊地執行,誘惑自然不會動搖他們的內心。
除了以上影響嚴重的事情以外,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積極的作用。
擁有自控力的孩子,往往對自己需要做的事有十分堅定的信念,而注意力集中,更願意獨立思考如何做成這件事,然後再去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
這是他們希望自我對事情能有一個正確和全面的認識,以此來確定自身對這件事的觀點,想法。
當然,如此認真的做某件事也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因此,從眼前看,自控力能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發的性格和負責的態度,從長遠來説,也能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選擇上避免誤入歧途,攀登更高的人生高度。
那麼,對孩子人生髮展如此重要的自控力,又該怎樣去培養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信任和尊重是基礎
自控力的培養需要信任來澆灌,需要讓孩子相信自己,相信父母。
如果孩子不斷被父母否定,長此以往,缺乏自信的孩子也會否定父母,變得不安,很可能會性格畏縮,沒有主意。
所以,相信孩子,信任是培養自控力必不可少的一步。
作為父母,在安全的前提下,知道什麼事情是對孩子來説正確的,自己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完成某件事。
在孩子看來,這便是是父母向他們表達相信的含義。
當給予孩子足夠多的信任時,孩子的心裏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底氣與信心。在一些時候,甚至會打破常規,主動地去嘗試一件新事物。同時,正是因為底氣和信心,在他人誘惑或者內心誘惑時,會選擇説“不”,堅持做自己的事。
尊重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是培養自控力的胚房
幼年的孩子或許都對父母説過類似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你們能不能不要管我了?”
諸如此類的話語大多發生在,父母要求做的一些事情的時候。
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變得符合父母期望樣子的事情。
但是,這樣做可能會適得其反,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也影響了孩子自控力的成長。
尊重孩子,把做決定的權利還給孩子,孩子的自控力才有成長的機會。
所謂自控力,簡而言之,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的事情都是他人做決定,哪有什麼自控可言呢?那是他控!
讓孩子自己做決策,自己規劃自己的事情,時間久了,自然知道輕重緩急,學會控制的慾望,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結語:
和諧平等的親子關係能增強孩子信心,也是孩子在與外界交流的底氣之一。
在未來的道路上,這份通過家長尊重,信任所獲得的高自控力,也會讓孩子能更清楚,更正確地做出自己的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幸福與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