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擁有數百數千人的IT團隊,如何能夠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科技人員超過8500+的平安銀行提供了實踐案例。
近日,在由雷鋒網AI金融評論聯合主辦的「鯨犀產業數字峯會」上,平安銀行首席信息執行官張斌,就分享了平安銀行數字化轉型經驗。
鯨犀產業數字峯會,是由業內最頂尖的企業家、工程領袖、CIO、解決方案專家、投資家,聯合發起的數字化系列論壇。
致力於將全新的數字化管理思維和實踐案例,推向傳統產業界、AI界、互聯網界、投資界、經濟學界。
擁有二十餘年銀行從業背景的張斌,這次他帶來了不少平安銀行的數字化轉型細節,包括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看法,也包括研發體系轉型,支撐平台的建設,以及結合實例談數據平台和AI平台的建設實踐。
數字化的遠景,必然有線上化、場景化、生態化的趨勢,但具體到產品形態,競合關係,實際都需要一個不斷迭代的演變過程。
張斌強調,敏捷研發是數字化轉型的必備能力,並且需要完善的技術體系、工具平台的支撐。如果不能實現大規模敏捷研發,不能保證交付質量,科技隊伍再龐大也是事倍功半。
同時,平台化是大規模數據智能應用的基礎,要建立企業級的AI平台,實現數據的提取、特徵工程到建模,模型管理到模型訓練和部署,實現全流程線上化的閉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進一步推動AI在各種業務場景中的應用。
儘管融合架構可以作為銀行轉型過渡期的選擇,但在張斌看來,雲原生才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方向。
張斌最後在演講中強調,不管是業務層面採取的各項舉措,還是技術團隊所做的工作,業務價值是轉型的唯一評價標準。
以下為張斌的全場演講,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非常高興有這麼一個機會,通過線上的形式,就平安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實踐、思考和大家做分享。
先簡要介紹平安銀行的戰略。平安集團歷經30多年的發展,走過了深耕保險、綜合金融再到今天的“金融+科技”的發展歷程,這也是平安集團戰略不斷升級的過程。
平安集團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科技板塊,在很多技術領域的能力都處於領先地位;平安也孵化出了一些知名的科技公司,對各個子公司使用技術賦能業務,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平安銀行的願景是要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平安銀行2017-2019年期間提出零售戰略轉型,現在2020-2022年新的戰略,科技引領依然是方針策略,這是戰略的延續性。
科技引領,包括了人才的培養、引進、隊伍壯大,也包括對前沿的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平安銀行的科技引領戰略,是要求整個組織都要擁抱科技,把科技當做先進生產力,所有人都想到用科技手段做創新,解決問題,去給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務。
平安銀行通過科技和業務深度融合,通過敏捷的轉型,科技和業務雙輪驅動,落實科技引領戰略。
當然這裏有一個背景:現在正處在技術變革時期,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數字社會加速到來,這過程中,技術是一個決定性變量。
今天我主要介紹平安銀行數字化轉型所涉及的一些技術工作,主要是在冰山水面以下的那部分——正是由於這部分的投入,持續能力打造和提升,才使得我們能夠看到,最終呈現給市場、呈現給客户的變化。
技術體系之變:雲原生、大機下移、PaaS建設第一個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技術體系。
任何一個組織包括銀行,技術戰略一定是和業務願景相結合的。平安銀行的願景是要成為智能化的零售銀行,這就決定了我們要具備互聯網公司所具備的技術能力。
特別是在服務日益線上化、場景化、生態化的趨勢下,技術能力要向一流的互聯網公司看齊。
立足於互聯網技術能力,平安銀行選擇了雲原生技術方向,具備高併發、彈性擴展、敏捷交付和部署、高可用、容錯、易於維護等優勢。雲原生技術發展非常快,已能夠支持大規模企業級的應用,平安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判斷,選擇雲原生這條技術路線。
其中包括基礎設施要全面雲化,構建支持分佈式、微服務的一整套應用架構,也包括容器在的應用。
PaaS平台建設於2018年啓動,到目前為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展。除了一些老系統之外,大部分系統跑在雲上。
同時新建系統和重構系統,也都基於支持分佈式微服務架構PaaS平台之上研發。
平安銀行在基礎技術方向上選擇了雲原生,也打造出了自身的IaaS和PaaS。
平安銀行基於分佈式PaaS平台支持研發的信用卡新核心,跑在平安的私有云上,去年11月31日投產。該項目實施週期不到兩年,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一個將關鍵業務系統從大型機遷移到單元化分佈式系統的商業銀行。
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在全國的銀行交易量排名第二。新建的信用卡核心系統,要支持高併發業務,包括開展營銷活動時,要具備非常高的峯值吞吐能力。基於雲原生技術體系,能很好支持高併發的應用。
從已經交付的情況看,系統具備支持10萬TPS混合交易處理能力,支持1萬TPS金融交易處理能力,大大增強了對業務的支持和保障能力。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平安銀行研發體系建設和演進的思路。
平安銀行在提第一階段零售戰略轉型的時候,董事長要求全行都要做敏捷轉型,從組織型敏捷,也包括IT要有敏捷交付、敏捷開發能力。
為什麼如此重視敏捷能力?就是因為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裏。如果説,未來數字化遠景看得非常清楚——拿銀行來講,就是線上化、場景化、生態化,但非常具體的產品形態,合作和競爭的關係,都會是迭代和演進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
科技引領戰略下,平安銀行建立了強大的科技隊伍,當前有8500~9000人的科技隊伍,其中大多數是研發人員。
有這麼大一個隊伍,大規模推進敏捷研發,還要保證交付質量,在整個平安銀行科技體系,推進了DevOps整套管理體系和工具支撐平台。
平安銀行打造了Starlink星鏈平台,支持研發部署全流程,也嵌入了流程管理、流程優化團隊所確定的研發基線,確保了質量安全,實現端到端的交付。
平安銀行所有的研發工作,在平台支持下,從立項到需求到測試再到部署,全是在線上運作,實際上還活得了另外一個能力——數字化的IT效能管理。當所有的活動都在平台上會留下數據,可以去收集分析這些活動,發現弱點和短板,找到改進方法。
Starlink 平台建設於2019年底啓動,半年多就開始投入試點使用,現在已經全行大規模使用,到今年6月底就會基本完成推廣。從投產來看,它支持大規模敏捷,支持大規模協同,並且能夠保證交付的質量,投產到現在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業務應用之變:平台化數據能力剛才也講到,數字化轉型的方向是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生態化。對於數字化、智能化業務應用,平安銀行類似的項目做了非常多。
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我們通過一年多的建設,把過去的對公信貸系統完全做了重構。在重構過程中,大規模使用了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我們總結了六大智能場景,覆蓋了業務全流程,從審批到預警,到放款,全過程的控制,包括對管理機構的智能化監測和評估,覆蓋了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同時新系統還支持移動化和線上化。
要實現應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特別是要大規模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體驗,背後有兩個支撐數據平台和AI平台特別重要。平台化才能支持大規模運用數據和智能去改造流程。
AI能力的平台化,就是要建立為企業級服務的AI平台,實現數據的提取、特徵工程到建模,模型管理到模型的訓練和部署全流程線上化的閉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未來進一步推動AI在各種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才能加快利用數據和AI來實現智能化的進程。
剛才介紹平安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技術層面做的一些工作,包括所選擇的技術路線,怎麼去看未來的趨勢,也包括我們在研發體系上為了支持敏捷怎麼去做組織流程變革,包括平台化的支撐,最後結合智能化、數據化風控平台的例子,來強調數據和AI平台化能力的重要性。
最後做個小結。平安銀行過去三年多完成第一階段戰略轉型,第二階段的戰略也進行了一年多,從技術的視角來看數字化轉型,我們有一些體會:
第一,科技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驅動力。因此要壯大科技團隊,提高技術人員能力。
第二,敏捷研發是數字化轉型的必備能力。敏捷是整個組織要具備的能力,並且要實現非常完善的技術體系、工具平台的支撐。
第三,雲原生是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方向。雖然部分銀行選擇融合架構,在我們看來,融合架構可以作為過渡期間的選擇,雲原生才是技術未來的方向。
第四,平台化是大規模數據智能應用的基礎。
第五,業務價值是轉型的唯一評價標準,科技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需通過業務價值去評價。
以上就是我今天做的簡短分享,謝謝。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