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數字化轉型是應急管理現代化重要命題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4月21日電 (申佳平)近日,2021年第十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穎在與會發言時指出,數字化發展、綠色化發展、安全發展是“十四五”期間重要的三條主線,這三條主線互相交織,互相促進,互為支撐,共同構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內涵。

數字化轉型為安全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李穎表示,我們正處於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中,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隨着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程度不斷加深,數字經濟的發展將不斷加速。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是我國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命題。

她認為,應急管理的數字化轉型,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力和豐富手段。只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才能更好地識別和應對數字時代的新問題。

“今天我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較以往具有高度複雜、高度不確定的特點。這對我國應急管理體制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治理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上線下分離轉為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政府監管向更加註重社會協同治理。針對這一趨勢,我們應以數字技術為支撐,構建以人為本,全災種、全流程、全方位、全社會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綠色發展為智慧城市建設注入新內涵

李穎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重塑城市發展新優勢、搶佔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從過去幾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歷程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本質特徵:

一是網絡泛在。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建設智慧城市不僅是移動互聯網空間的“泛在”,而且還包括互聯網主體上的“泛在”,技術空間、網絡空間和物理空間充分融合。

二是數據核心。智慧城市以數據作為核心來推動,數據採集、數據的傳輸、數據的應用三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只有獲取準確、及時、豐富的數據流,並進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在優化生產、提升服務、完善管理等方面創造價值。

三是融合創新。智慧城市是技術、應用、服務、商業模式融合創新的產物,融合創新是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主旋律。只有推動信息系統解決方案與應用場景的深度磨合,才能真正推動城市走向“智慧”。

四是智能應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應用信息處理速度快、效率高,可為更智慧的決策和行動提供支持,達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企業競爭力和市民生活質量的目標。只有廣泛的推動智慧應用,才能釋放數據價值,總結經驗、發現規律、預測趨勢,推動城市通過智慧之門。

“綠色發展、數字發展、安全發展不僅僅是挑戰,同時也是巨大的發展機遇。”李穎表示,根據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研究分析,“碳中和”將帶來2020-2060年平均每年萬億以上的綠色經濟投資,和屆時約7萬億的年產值規模。

加快建設產教融合平台服務智慧城市建設

李穎表示,在綠色化、數字化發展的時代浪潮下,國科大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將持續探索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支撐和促進城市綠色發展。

一是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深入研究災害風險及防治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先進裝備,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自然災害防治科研平台。

二是充分發揮中科院和國科大多學科交叉和集成創新優勢辦學。加強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新,打造應急管理現代化高端智庫;精準聚焦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整合中科院和國科大科研資源和科技成果,大力推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實踐的融合創新,打造防災減災救災實戰型科研基地;精準聚焦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短板,積極探索以“政產學研用”和產教融合為核心的創新培養模式,打造國家應急管理高端人才培養基地。

三是建立開放共享的合作機制,打造高端交流合作平台。貫徹“小核心、大外圍”的佈局,彙集政產學研用多方面優勢力量,開展全要素、全過程、全鏈條研究,探索建立新時代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科研體系,率先開展應急管理學科建設,開發課程標準,構建協同創新網絡,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搭建國內應急領域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開放集成平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穎:數字化轉型是應急管理現代化重要命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