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曾被大眾視為 5G 元年,而“5G 元年”也曾被視為"2019 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
儘管如此,由於很多人仍然未能感覺到 5G 的改變,因而覺得它只是個“更快的 4G”而已。
但虎嗅先前就提到,蘋果推出 5G 版本的 iPhone 12,代表宣告全球手機業務全面進入 5G 時代;據天鳳證券指出,5G 板塊中的主設備板塊已經進入盈利階段,未來這一年將會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從這角度看的話,2021 年,才算是 5G 時代正式開始。
也許,大家仍然感受不到 5G 的存在,但科技界為什麼仍然覺得 5G 非常重要?
這是因為 5G、Wi-Fi 6 以至窄寬物聯網等新一代網絡技術,並不是讓一般消費者更快地刷網頁的工具、也不是讓網紅直播時更便捷的工具。5G 骨子裏是一個改變科技產業的架構的新技術,有人將這個改變,稱為:
新 IT 時代。
在接着的部份,筆者會為大家分享以下內容,包括:
以 5G 為首的新式網絡,為何如此重要?
新 IT 時代到底是什麼?
海外的科技巨頭,如何在新 IT 時代轉型?
中國科技企業又如何迎接新 IT 時代?
5G 為何如此重要?
儘管很多人認為 5G 是某些企業自吹自擂、招徠客户的宣傳攻勢,但在吃瓜羣眾領域以外,不少國家、政府以至各大跨國企業,早就把 5G 視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戰略。畢竟就連當時還是美國總統的特朗普 (Donald Trump),也曾在 2019 年公開表示:
現在,我們必須取得 5G ,而 5G 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它將改變我們的工作、學習、交流和出行的方式。它將使美國的農場更有生產力、美國的製造業更具競爭力、美國的醫療保健更完善便捷。基本上,它涵蓋了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各方面。
為什麼特朗普覺得 5G 很重要,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產業近年在實現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出行等多個改變人類生活的願景時,必須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以及雲計算等全新技術;但要使用上述技術時,往往卻遇上不少困難。這些困難除了來自算法的不完善,更多來其實來自數據傳輸能力的不足。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十分依賴大數據,而大數據除了來自互聯網之外,也需要真實世界的的信息。但我們要搭建物聯網來採集真實世界的信息,卻需要部署成千上萬計的傳感器,並要在短時間之內,把這些海量傳感器信息,上傳到雲端處理。
可見,人工智能所必須的海量機器連接數量、以及巨大的數據量,均對網絡質量有着巨大的要求;但舊式的 4G 或 Wi-Fi 網絡,均無法穩定地連接海量傳感器,也無法將如此海量的物聯網信息,實時回傳到雲端(上圖)。網絡能力的不足,導致科技產業無法開發出更靠譜的智能技術,智慧城市的願景更是遙遙無期。
想像一下:這就像你在玩帝國時代 (Age of Empires) 和文明 (Civilization) ,當你想從工業時代快速升級到未來時代,但發現科技樹卻被卡在“網絡”關鍵技能點之上。但以 5G 為首的各種新式網絡技術,正正就是點亮這棵科技樹的關鍵技能。
5G 不但提供更大的帶寬、更快的網速,更重要的是能讓更多設備能同時連上網絡,也能實現更可靠、更快速的響應。因此,我們才能採集海量的物聯網數據,通過雲計算來構成實際意義上的大數據,有了真實世界的大數據,才能讓人工智能算法更為可靠。
接着,筆者將會以自動駕駛汽車作為例子,具體解釋為什麼 5G 是點亮科技樹的關鍵技能。
以車聯網為例
目前,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但強如特斯拉,最近也不得不公開承認,自己未能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畢竟,特斯拉和優步早前就數度因為機器視覺系統出現問題,無法正確地察覺路面的危險因素,導致嚴重的自動駕駛意外。可見目前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也遠叫不上成熟。
為什麼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多年,仍然無法成熟?
在長遠而言,業界認為只有車聯網技術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才能實現真正自動駕駛。所謂的車聯網,其實就是通過物聯網技術,把馬路上的汽車、行人、道路、交通燈、路燈以至路障等各種在馬路上的物件,通通連接到網絡之上。
車聯網效果示意,中文字幕為虎嗅所加。圖片來源: V2X Supporters for Transportation Safety。
只要自動駕駛汽車的機器視覺,能與車聯網緊密協作,就能通過雲端接收各種環境信息,掌握更多、更遠、更快、但又更精準的實時路況,並作出更合理地、更精準的路徑規劃。試想想,即使汽車在當時視野不佳、或是遇上機器視覺的盲點;自動駕駛系統仍然能通過車聯網掌握路況,提早知道機器視覺所無法知道的危險信息,並及早迴避(上圖)。
儘管車聯網如此美好,但為什麼一直無法被推廣?原因有二。
首先,目前 Wi-Fi 或 4G 等無線網絡的連接能力相當有限,無法穩定地連接馬路上成千上萬的汽車、行人、路牌、交通燈以至各種事物;其次,這些舊式無線網絡的響應速度太慢,無法做到無縫的實時傳輸。請再想想:當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前方盲彎時,突然有汽車超速接近,如果網絡信息不夠可靠,避險指示遲了一秒才傳達行車電腦裏?就這一秒之差,這輛車子就可能就來不及迴避,造成意外。
因此,要發展智能的車聯網技術,就必須要有 5G 的海量的機器通信、以及超高速的響應速度,因此,5G 才被國際電信聯盟 (ITU),視為能點亮自動駕駛科技樹的其中一個關鍵技術。
圖片來源:新通信。
換言之,有了以 5G 為首的新式網絡技術,就能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有了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才能推動智能出行和智能物流的發展。同樣地,有了這些新式網絡技術,製造業者才通過人工能,實現智能製造;農夫也能取得海量數據,實現智能農業。有了這些智能化的行業願景,我們才能真正感覺到智慧城市的來臨(上圖),進入新 IT 時代。
新 IT 到底是什麼?
換言之,所謂的新 IT 時代,就是從舊式的“信息技術”,轉化為新式的“智能技術” 的新時代。
也許大家會覺得智能技術並不希奇,畢竟我們早就被智能手機所寵慣,早就適應各種新式智能功能。但在新 IT 時代裏,智技術所影響的並不僅僅只有智能手機,而會進一步深化至出行、工業、農業、物流、教育以至醫療等方方面面,整個社會的面貌,也隨着智能化而出現巨大變化。
舉例説,今天物流業的最大挑戰,是隨着電商興起,訂單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他們往往要在最短時間之內,從海量的存貨裏,找出小量但正確的貨件;然後把最多的訂單併合在一起,用最少的運輸次數,正確無誤送到全國多個地點。但物流公司在為着這成千上萬的小批量訂單分揀貨件時,必須一一計算其下單時間、貨件佔用的空間、以及目的地路況等;其數據量之大,絕非一般人所能處理。
智能物流的自動化分揀。請注意,Amazon、京東和菜鳥已引入更先進的機器小車,分揀貨物。圖片來源:CCTV中文國際。
因此,Amazon、DHL、京東或菜鳥等快遞公司,近年積極智能物流,目的就是要通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在海量而零碎的小批量訂單,計算出最快、最正確的分揀和送貨策略,再用機械化的手段,準確無誤地執行這些策略(上圖)。而且,在過程中更必須不斷監察流程、記錄出入庫數據,保證流程正確無誤。
同樣地,傳統 IT 下的製造業,僅僅是為了以降低成本、增加產能,以滿足紅海市場裏多數人的基本需求(下圖左)。但在新 IT 下的智能製造,卻已變成要如何降低產能、增加產品種類,以滿足長尾市場裏少數人的個性化需求(下圖右)。因此,先前虎嗅曾提到,今天的製造業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把零碎、小批量但多種款式的訂單,以最低成本、但最有效率的排單方式生產。
然而,由於每個生產計劃背後,均涉及採購海量的原料、各種產品的庫存量、以至不同時的工序等,排單時只要稍有錯漏,在流水式生產線下,錯誤會積小成多,做成嚴重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智能製造也像智能物流一樣,也十分依賴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為這些小批量、多款式的訂單,計算出最高效的生產流程,並通過機器化和智能化手段,精確地行這個高度複雜的生產排單。
可見,未來的智能技術下沉至社會的各方面,我們的生活也將會被計算所包圍。因此在新 IT 時代,整個科技產業的架構也將會出現重大的變化,並導致科技產業的重新洗牌。
也許你仍然覺得這個説法太過跨張,但大家可能還記得在 2010 年之前,我們的生活仍然離不開 PC;我們的手機仍然只是用來打電話的設備。
但在 2010 年後,我們卻不再怎樣使用 PC,反而把本來僅僅用來打電話的手機,當成是 PC 來用--這個就是喬布斯所指的“後 PC 時代”了。
小小一台 iPhone,再搭配 3G 網絡技術,已經把整個科技產業翻天覆地;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性能更強的 5G、以及全方位深入生活各方面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我們真的還能以為,5G 只是個噱頭嗎?
全新的 IT 架構
新 IT 時代又會如何重塑 IT 產業?
由於人工智能極度依賴大數據,所以我們需要萬物聯網來採大數據,因此,我們身邊的任何事物,也將成為人工智能“計算”過程裏的一部份。與此同時,由於人工智能需要處理大量數據,一般電腦或手機根本又應付不了,所以我們又必把“計算”的核心部份轉移到雲端,我們手上的手機或電腦,僅僅作為雲計算的出、入口而已。
換言之,新 IT 架構,將是一個由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所組成的全新計算架構。
Verizon 使用 5G 的智能製造案例。圖片來源:Verizon。
舉例説,當我們以為工廠就是一幫低技術的廉價勞工,每天 996 地在生產線上螺絲釘。但實際上,像上圖由美國 Verizon 支持的智能工廠,就在生產線裏設置大量的相機傳感器,實時將零部件的影像上傳雲端轉;雲端服務器會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自動區分影像裏的零部件質量是否合格,藉此提高生產線的良率。可見在新 IT 架構下,工廠的每一個小小的零件,也變成“計算”的其中一部分。
日本電信 (NTT) 的智能畜牧業宣傳片,圖片來源:NTTテクノクロス。
更有甚者,當我們以為農業就只是“翻翻泥”、畜牧業就只是“拾牛糞”,與計算八輩子也拉不上什麼關係。但從上圖見到,在新 IT 架構下的智能畜牧業,每一頭牛身上也通過傳感器,記錄牛隻的狀態和行為數據;然後這些數據也會傳到雲端變成大數據,再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為農場主制定各種策略。換言之,智能畜牧業裏的牛隻,本身也成為了計算的一部分。
從上述案例可見,不單工廠裏的零件、農場裏的牛隻、甚至是在電腦面前看着這篇文章的你,也將會被新 IT 架構轉化為大數據,併成為人工智能“計算”的其中一部分。但儘管如此,零件、牛隻和你,也不是真正的計算機,真正發揮計算機角色的,卻僅僅只有云端而已。因此,《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吳伯凡就如是説:
在過去,計算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天,真正重要的是計算,而且它是無所不在。
由於新 IT 架構的變化如此巨大,它將會完全顛覆國家、城市以至企業的架構。也因為如此,任何國家和企業要進入新 IT 時代,絕不可能一蹴而至,必須需要經過複雜而浩大的流程,才使不少人無法感覺到 5G 時代來臨,並誤以為“5G 僅僅就只是一快一點的 4G“而已。
但無論再困難也好,政府和企業仍然不得不為新 IT 做好準備。
畢竟,就連全球最大的諮詢公司 accenture,已認定新 IT “不再是一個選項,而是必做之事” (Rotating to New IT: no longer an option — it's a must) ,也由於如此,不少的傳統 IT 業巨頭,早就開始從傳統 IT 架構轉型至新 IT 架構,並藉着全球需要重塑 IT 架構的機會,找出全新的商機。
美國科技巨頭的經驗
微軟 (Microsoft)、英特爾 (Intel)、英偉達 (Nvidia) 這三家公司,向來都是傳統 IT 產業的龍頭企業。多年來,微軟通過 Windows 作業系統在 PC 產業上的壟斷地位,成為當時全球最賺錢的公司,英特爾也藉着在 PC 處理器上的領導地位躺着收錢,而英偉達的顯卡,也是不少 PC 遊戲玩家和多媒體用户必須的設備。
沒想到,由 iPhone 帶來的移動設備革命,卻永久地改變了這三家公司的命運。
最初,由於微軟過於輕視智能手機市場,以為藉助 PC 的領導地位,就能輕鬆擊敗對手;沒想到就算花大錢買了諾基亞回來,仍然無法讓 Windows Phone 獲得用户青睞。而英特爾和英偉達也以為重複 PC 的老套路,以強勁性能作為賣點,但由於無法滿足智能手機在續航力上的要求,也無法在移動設備的市場站穩陣腳。
這三家傳統的 IT 公司無法轉型為移動設備公司,使他們錯過了價值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可能會被“後 PC 時代”所吞沒。這個昂貴的教訓,逼使他們在 2016 年痛定思痛,提早針對新的網絡世界佈局、針對新 IT 時代,及早轉型。
微軟的餐飲業雲計算平台宣傳片。圖片來源:微軟香港。
曾是傳統 IT 產業王者的微軟,在 2016 年決定賤價甩掉手機業務,開始全面轉型。沒想到曾被大眾看衰的他們,卻成功在 5 年後華麗轉身:2019 年,微軟智能雲業務收入已超越 Windows,更有分析預測,雲計算平台 Azure 的業務,在 2022 年將會取代 Office,成為微軟的最大收入來源。可見微軟能成功轉型,成為全球第三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巨頭,與新 IT 轉型有着莫大關係。
同樣地,英特爾也在 2016 放棄手機芯片業務,改往新 IT 架構佈局。他們開始大量投資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生態,更收購包括 Mobileye、Habana Labs 在內的幾家著名的人工智能公司。結果在 2020 年,儘管英特爾的 PC 處理器業務面臨嚴竣挑戰,但英特爾早就成功轉型,成為數據中心市場的絕對王者,並在 5G 網絡基建市場取得 40% 的巨大份額。
英偉達推出針對 5G 架構而推出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圖片來源:Nvidia。
而英偉達後來也藉着自己在圖像處理器 (GPU) 的優勢,加速在人工智能計算平台上的佈局。到了今天,他們不再是 15 年前靠賣顯卡賺錢的英偉達,而是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芯片巨頭。他們的芯片不但經常出現在超級電腦、自動駕駛汽車上,也經常用於不少數據中心和 5G 邊緣服務器之上(上圖);Forbes 更表示,英偉達業已轉型為一家數據中心公司,並進一步積極挑戰英特爾的地位。
也許在一般人眼中,微軟仍然是那個 Windows、英特爾仍然是在電腦裏的處理器芯片、英偉達仍然是遊戲玩家的玩意。但這幾個本來屬於傳統 IT 範疇的科技產業巨頭,在 5G 大潮來臨之前,早已搖身一變,成為新 IT 產業的弄潮兒。如果説以 5G 帶動的新 IT 時代真的不重要,那這幾家科技企業又為什麼要轉型?他們又憑什麼華麗轉身?
轉型中的中國企業
那中國的情況又如何?畢竟中國把 5G 作核心的新基建項目,使 5G 概念大熱,不少傳統 IT 公司也看到箇中的機會所在,一直往新 IT 方向努力轉型。
在中國,首批轉型新 IT 的科技企業,是傳統的服務器方案供應商。早在 2013 年,新華三就已提出新 IT 概念,推動“三大一雲”戰略,致力於通過大數據、大互聯、大安全,將企業的服務器“雲化”。至新華三推動新 IT 開始,促使華為、浪潮等服務器供應商,一起推動企業私有云的智能化。
不久,中國新 IT 產業的發展再次轉變,但這次的轉變主角,卻換成傳統互聯網企業。
多年來,阿里巴巴被很多人視作為電商巨頭,就連維基百科的資料,也把阿里視作為單純的電子商務線上交易平台而已。但先知先覺的馬雲,在 2016 年就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的“五新”戰略,被坊間視為通過強大的數據能力,將雲計算平台的服務能力,向製造、物流、金融等各個領域滲透。
圖片來源:Gartner via 虎嗅。
當大家還以為阿里就只有淘寶和支付寶之時,他們卻在近年成立阿里達摩院,也推出人工智能芯片含光,深化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推出了菜鳥智能物流、以及智能工廠服務犀牛智造。更重要的是,虎嗅早前就曾報道,現在“阿里雲”平台已經成為全球第三的雲計算平台(上圖),其市佔率比 Google 還要高,僅落後於微軟 Azure 和阿馬遜 AWS 平台。
隨着阿里巴巴的成功,吸引了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加入雲計算戰場,使中國新 IT 架構向前邁進一步。接下來準備加入新 IT 陣營的,就輪到傳統的硬件產業了。
同樣是中國傳統 IT 陣營的企業,聯想在很多人心裏,僅僅是是 PC 市場的領導者,但往往忽略了他們也是新 IT 概念的先行者。早在 2017 年,聯想 CEO 楊元慶曾公開表示,“AI 是信息產業的未來,聯想已經賭上身家性命去押注 AI”。但不同的是,傳統互聯網產業出身的阿里雲,採用的是仍然是傳統的雲計算平台路線,而硬件產業出身的聯想,在新 IT 上更着重於軟硬件結合的全盤方案。
在聯想生產線裏使用的 5G 信號發射器。圖片來源:虎嗅。
畢竟作為硬件產業的聯想,更清楚在新 IT 架構下,海量的物聯網數據會為雲端帶來巨大負荷,容易造成過長的時延,偏偏自動駕駛等新式智能,又需要低時延的處理。因此,新 IT 產業在部署時,不可能單靠傳統“雲-管-端”的雲計算來操作,必須同時部署邊緣計算。聯想目前的計劃,是新 IT 架構的幅蓋範圍,下深至“端(終端)、邊(邊緣)、雲(雲端)、網(網絡)、智(智能)”等各方面。
可見,隨着各家中國科技產業向新 IT 轉型,而新 IT 架構也日漸下沉到各個方面,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科技產業很快也會迎來新一波的洗牌。
看不見的革命
3G 和智能手機,為我們的社會帶來重大的變革嗎?估計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
今天,大家都在讚美喬布斯開創了移動設備的新時代,但試想想 2012 年還是微軟 CEO 的 Steve Ballmer,當時就曾語帶酸氣地評價 iPhone:
iPhone 沒有可能在市場上取得什麼份額,一點也不可能。
今天,大家都在讚美馬斯克開創了新能源汽車的新時代,但又試想想在 2013 年,捷豹路虎 CEO Ralf Speth 也是語帶酸氣地評價特斯拉:
電動車電池太貴,也只能在市區內駕駛。所以我需要單單為了富有人士造電動車?
5G 真的很重要嗎?對很多人來説可能真的不太重要。
但我們再回想一下智能手機和電動車帶來的變革,大家還真的能淡定地認為:5G 真的只是個噱頭嗎?
春風吹入户,潤物細無聲。無疑,以 5G 為首的新網絡技術,目前仍未能為一般用户帶來太大的改變。但我們可以從微軟、英特爾、英偉達、聯想、華為、阿里巴巴等科技企業的轉型裏,就可以見到 5G 已經對整個科技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儘管這些改變,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察覺得到,也不會這麼快能察覺到。
隨着 5G 在 2021 年逐漸商用化,推動着物聯網、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這些新 IT 先驅也會比別人更早獲得新 IT 時代的紅利。而那些無法追上新 IT 架構步伐的企業,很可能就會像諾基亞或摩托羅拉一樣,被時代所淹沒。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