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產品經理必備的供應商評估技巧

編輯導語:作為一個智能硬件產品經理,除了做好產品需求、產品設計等,選擇一個合適的供應商也很重要;因為硬件本身的成本高,所以在選擇供應商時除了考慮和合適,成本的把控也很重要。本文作者分享了硬件產品經理必備的供應商評估技巧。

硬件產品經理必備的供應商評估技巧
一、看硬實力

就像相親時很多人都會問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有沒有存款這些問題一樣;

在選擇供應商時也要考察對方的硬實力如何?對於前期供應商來説硬實力的表現就是做過哪些產品?產品的難度如何?設計的方案是否合理有沒有缺陷?

而對於後期供應商則是體現在設備和人員的配置上面,在產品生產製造的過程中產品質量保障的兩大核心因素:

設備的好壞和完備是影響產品生產速度、品質、成本的基本要素,下面我們介紹下在選擇合作伙伴時要考慮加工設備的因素。

1. IQC設備

每個產品都是有無數個電子元器件組成的,如果元器件物料的品質都存在問題,那麼產品的良品率和品質穩定性怎麼能得到保障呢?

對於元器件品質的保障除了選擇正規大廠家的元器件外,另一個保障的方式就是對元器件物料執行物料檢測,通常會根據情況進行全檢和抽檢兩種方式,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相關設備才能完成。

不同的元器件所用的檢測設備是不同的,因此在考察工廠時就需要確認工廠是否具有相應的物料檢測設備。

例如針對最基礎的電阻、電容、電流、電壓的檢測設備,還有針對不同產品特性的檢測設備,例如針對麥克風、揚聲器的聲學檢測設備、燈光、攝像頭類的光學檢測設備以及電機類的檢測設備;針對有些特定的元器件和半成品還需要工廠製作相關的檢測用具。

2. SMT設備

在製作PCBA的過程中SMT設備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小的組裝廠是沒有SMT產線,因此SMT部分採用的是外協方式來做。

反之還有一些廠主要做SMT,但也會具備一些產品組裝的能力。

對於相對較大或者較全的加工廠來説SMT是基本的能力,在考察SMT產線時可以通過確認,是否具備相關設備的方式來判斷其SMT的基礎能力,同時通過查看加工的產品複雜度和加工、質檢的流程來判斷其綜合能力強弱。

SMT設備主要包括:

  1. 錫膏印刷機(用於通過鋼網的配合將焊錫膏刷在PCB板子上);
  2. 貼片機(將各種元器件放在刷好焊錫膏的PCB板子上);
  3. AOI檢測儀(用於檢測元器件是否貼錯、位置偏移、焊接不良等問題);
  4. 迴流焊爐(將主板加熱使其焊錫膏凝固,從而焊接上各種元器件變成PCBA);

在SMT的流程中除了貼片機對元器件進行貼片之外針對一些特殊的元器件還要結合人工插件的方式完成,因此在質檢流程中就要區分兩種不同的類型,除了AOI檢測儀在貼片之後和迴流焊之後的兩次檢測之外,針對特殊的元器件還會進行手工的檢測以確保SMT的良品率和品質。

3. 開模設備

在模具加工中,我們介紹了模具加工的幾種工藝,對應每種工藝都是有專業的加工設備,其中線切割應用比較少,磨、鑽、拋光等設備屬於比較基本的裝備,因此這些就不過多介紹了。

在開模的環節中CNC和電火花機牀是比較重要的兩個設備,CNC因為設備和使用成本都比較高,因此很多一般小型的模具廠是沒有CNC的。

CNC:如果選擇的模具廠具備CNC,那麼至少在裝備上就已經高於很多的模具廠了,如果沒有CNC機牀那麼對應的加工就需要委託第三方,委託第三方就意味着相對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成本不僅指加工費同時還指加工的週期,因為在委託加工中需要調整修改時都要和第三方排期溝通,相對而言自有CNC在溝通和排期中通常會省下不少的時間,開模的週期就會縮短。

電火花機牀:另一個比較重要的設備就是電火花機牀了,電火花機牀是一個使用頻繁加工時間長的工藝,在很多紋理和骨位加工中都會遇到,所以對於模具廠來説這是必備的設備。

每個電火花機牀同時只能加工一個模芯,但是很多產品都是多個模芯組成的,因此模具廠的電火花機牀越多加工速度就越快,畢竟設備多了因排隊加工而浪費時間就會大大減少。

通常一個小型模具廠會有三台左右的電火花機牀,而大一點的模具廠則會配置更多的電火花機牀。

在做評估模具廠設備時這兩種設備是考慮的核心因素,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沒有CNC或多個電火花機牀的模具廠就不能合作,具體情況要根據產品特性考慮;

比如做的產品比較簡單的沒有什麼複雜機構,那麼CNC找外協也不會耽擱太多時間,同樣做電火花加工時如果模具廠排期不飽和或產品需要電火花加工的地方少,那麼也沒必要模具廠配備多台電火花機牀。

4. 注塑設備

注塑機是將原料加熱注入模具內凝固成型的一種設備,在產品生產中它是經常用到的一種設備,通常模具廠或注塑廠配備六七台注塑機是比較基本的配置。

如果只有兩三台注塑機,那麼就要注意產品大批量生產時的週期問題了。

注塑機簡單可分為兩種:

1)半自動的注塑機:在注塑過程中需要人工手動將凝固成型的部件從模具上取出來,這種注塑機的工作效率相對較低,一般小型模具廠或注塑廠使用的比較多;在一些產品小批量的注塑中使用這種注塑機倒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產品每月的量能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時候這種方式顯然就比較吃力了。

2)是全自動的注塑機:這種注塑機是可以自動將凝固成型的部件從模具上取下來,然後放到傳送帶上流到人工區域進行篩檢等處理;這種流水線式的自動注塑機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且生產穩定快速,比較適合大批量的注塑生產;不過在小批量的注塑中就沒有太多優勢了,因為在小批量的注塑中調試注塑機就佔用很多時間,所以就不是特別划算。

5. 組裝車間

對於組裝車間其實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因產品組裝中人和流程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果非要説組裝設備的話,那麼主要可以分為兩種:

1)一種是為了輔助產品加工組裝的治具,因為每種產品的治具都需要根據產品而定,所以就不在此介紹了。

2)另一種就是組裝車間內環境相關的設備,比如無塵車間中的風淋室和空氣淨化系統;風淋室這種設備在那些所謂的無塵車間都會配備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工廠都會嚴格執行進出經過風淋室的規定;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説到是“所謂的無塵車間”的原因,因此觀察進出車間是否必須經過風淋室是比較必要的。

空氣淨化系統一般造價比較高,所以很多工廠是沒有的,有心點的工廠會用空氣淨化器來替代的。

真正的空氣淨化系統包括煙霧排出系統和大流量的新風系統或空氣淨化系統,通過這些系統能夠達到設備在無塵環境中的組裝要求;不過很多產品的組裝其實並不需要如此嚴格的無塵環境,像是那些鏡頭、屏幕等產品才需要嚴格的無塵環境從而保持產品的良品率等要求。

6. QA檢測

QA針對不同的產品所用的設備也是不同的,從一個工廠的QA設備也可以看出來其代工特點,QA質檢設備琳琅滿目。

這裏不能和大家窮舉所有,因此我將一些常用的測試設備整理下來,如下圖。

具體審查QA設備和流程還是要根據產品的特點和所需測試項來重點關注的。

硬件產品經理必備的供應商評估技巧

QA測試項

7. 其他設備

在產品生產中還有很多會用到的設備,例如塑封機、打包機、標籤機等,在這裏我們不一一贅述了,在審查時可以根據產品需求重點評估。

二、看軟實力

和找對象一樣,除了要了解對方的硬實力如何?軟實力當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畢竟硬實力只是代表以前如何?並不能代表以後還能繼續!並且我們看到的硬實力,也許只是之前輝煌時留下的資產而已,説不定現在正在走下坡路呢!(例如下面説的工廠B)。

上面説的硬實力指的是配備的加工組裝設備,本段説的軟實力則是指人員的和流程的管理。

畢竟硬件設備無論配備的再好,但是如果流程管理和工人本身的素質不到位,那麼依舊無法保證產品的品質和穩定。

軟實力方面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觀察。

1. 態度和理念

俗話説態度決定一切,做事的態度和理念就像信仰一樣,它可以指引着人們往共同的目標前進。

其實很多時候做事情的好壞並不是由於技術或能力達不到,而是因為態度不端正和不認真。

我也曾深入接觸過幾家工廠,其中兩家工廠的大小差不多都是三四層樓的規模,在硬件設備上也基本相同,不過這兩家工廠卻在做事的態度上相差甚遠。

下面我們就以AB代稱兩家工廠,和大家聊聊在與兩家工廠接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首先是初次去兩家審廠時業務人員在介紹工廠時的側重點不同:

  • 工廠A在和我介紹工廠時主要介紹的是各種設備的作用和使用流程,以及不同流程之間品質把控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等,有關生產製造的細節和要求。針對正在加工的產品和作業指導書也做了詳細的介紹,對於以往合作過的廠家和產品也有介紹,不過並沒太重點去介紹。
  • 而工廠B在介紹自家工廠時正好與其相反,工廠B的業務員在介紹工廠配置、流程和品質管理上基本是點到為止,並沒有進入深入的介紹,反而是在以往合作公司上長篇大論。

通過接觸這兩個工廠給我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 工廠A在介紹完後給我的感覺是這個工廠或這個業務員比較專業和務實,工廠對於產品生產和品質管理有嚴格的流程和要求,從做產品的角度來説我更願意相信他們,因為經過業務員的介紹我能知道他們是如何保障產品質量的。
  • 工廠B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和很多大廠合作過,技術方面理論上應該還可以,不過對於我來説並沒有感受到工廠B的專業性和生產、品質管理的能力;即便他們與不少大廠也有過合作,但是我對其依舊是不放心,因為筆者個人更多在乎的是他們如何保證產品品質,而不是曾經做過什麼?和哪些大廠合作過?

其次在溝通中的態度上AB兩家的業務員也是不同的:

  • 工廠A的業務員在和我溝通中給人的感覺是不卑不亢,不驕不躁的詳細介紹工廠以及回答我的疑問。
  • 而工廠B給我的感覺是他很趕時間的樣子,急於進入下一步的流程,並且對於我們的單子似乎並不是特別在乎。雖然我們首批單子確實不多,但是作為乙方給客户表現出來這種滿不在乎的感覺,我覺得在做其他事情的態度上也不一定能有多好,所以我又怎麼放心找他們來做事情呢?

後來從朋友那裏得知工廠B在一次產品合作過程中和甲方也發生了扯皮的事情,並且工廠運營的也並不怎麼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細節讓我覺得工廠A不錯,那就是在他們的牆上寫的“出廠合格率:≥99.8%、交期達成率:>95%、客户抱怨率:≤0.2%”這個標語;這個細節讓我覺得不錯的原因是它不像那種虛無縹緲的標語,而更像是對工廠內部的要求以及對客户的承諾,給人的感覺會比那些“品質第一、客户至上”這種不切實際的標語更加可信。

2. 工廠管理

在工廠管理上AB兩家也存在不同:

  • 比如在進入車間時A工廠的員工和客户需要腳套、帽子、無塵服都穿好後通過風淋室才能進入車間;
  • 而工廠B雖然也需要穿好服裝以及通過風淋室才能進入,不過讓人詫異的是風淋室並沒有工作。

另外一個我比較記憶深刻的區別就是在下班走出工廠時兩家存在區別:

  • 工廠A的員工下班後從各個車間走到大門口是在一個空曠的院子內按照一條帶拐彎的直角線走的(相對從車間門到大門走直角線肯定是更遠一點的);
  • 工廠B的員工則是直接從車間門徑直的走向大門。

當時我對於這兩點區別並沒有在意,不過後來和工廠接觸的多了深入瞭解,也就意識到為什麼在車間之外兩家工廠會存在這個微小的區別了。

雖然下班按不按規定行走看似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要求,但是這種看似無關緊要的規定反而體現了一個工廠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畢竟在車間之外的這種小的事情都能按照規定嚴格執行,那麼在車間內流程和規定就更不用擔心了。

工廠內大部分人從事的都是機械的流水線工作,而非技術性的工作;這種工作要求的就是按照規定一板一眼的執行,因此對於人員的管理就變的很重要,只有工人嚴格按照要求工作才能保持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這也就是一個好的工廠在流程和員工的管理上比較嚴格的原因。

3. 製程管理

製程管理是指產品組裝製造和產品加工過程中的流程管理。

產品加工流程是指一個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用什麼治具輔助加工,各項步驟的標準、加工過程中的質檢流程,以及通過流程的安排提高效率和質量。

對於工廠這塊的能力不太好評估,原因是別人的產品你不太瞭解,即便看到加工流程你也不一定能看出來流程的好壞;而針對你們的產品在這個階段一般工廠也不會進入到製程分析,所以對於這塊的能力判斷可以和他們聊聊為什麼按照當前的流水線方式做?之前有遇到過哪些問題?然後聽聽他們的安排是否合理?同時也可通過工藝指導書來輔助對其能力的判斷。

工藝指導書是指產品加工組裝中的指導文件,文件中描述了各個元器件組裝的方式、要求、注意事項等內容。

例如:如何走線、螺絲安裝順序、螺絲扭矩大小等等要求;在審廠時可以多看看工藝指導書裏對於各種元器件加工的描述和要求是否清晰、完整、合理?有沒有漏洞等,同時也要注意工人是否按照工藝指導書的流程和要求加工和檢查,尤其是針對那些看起來並不重要的點。

之前我們説過流水線上大多崗位和節點的工作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所以更加在乎的是流程和標準的制定管理,以及工人的執行力。在這個環節的評估中主要通過流程、工藝、執行力等方面評估一個工廠的軟實力如何。

三、看信條和品格

信條是企業員工行為的準則,員工的品格也是企業信條的體現,一個公司軟硬實力如何雖然可以證明其是否可以做好某件事情或產品,但是卻無法證明在合作過程中是否可以順利進行。

通過考察企業信條和員工品格的方式則是一種預判後期合作順利度的一種方式,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雖然和對方接觸的渠道有限,不過我們依舊可以從一些方面做到基本的判斷,例如以下幾個方面。

1. 做事不做“事”

在做產品時所接觸的供應商可以分賣產品和賣技術兩種類型:

  1. 賣產品是指那些賣元器件等成品的供應商;
  2. 賣技術則是指那些做方案研發和生產製造的工廠。

對於只買產品沒有技術的公司而言是比較注重“為人處世”的,所以説和賣產品的業務員打交道並不是單純的買賣過程,通常會伴隨着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也就是利用一些非正規的方式拿下單子,因此在採購這個圈裏出現各種給好處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主要原因是很多元器件都是由代理商出售的,所以採購方很容易找到同型號產品的其他代理商,因此這類業務員出現這種給好處的行為也就容易理解了,畢竟產品大家都一樣的情況下核心的競爭力就只剩價格和“人情”了。

對於這種情況我雖然理解但是卻也非常厭惡,所以也建議大家多多注意這種供應商的可靠性,俗話説“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之前筆者找包裝廠的時候遇到一個大叔級別的老闆,看起了就是老油條那種感覺;當時在還沒有詳細看他們工廠和講述我們需求的時候就被拉着先去吃飯,結果在飯桌上還沒説幾句話,就表示如果在他這邊做的話到時候可以給些提成,當時聽到這句話我覺得這個供應商不能合作。

雖然他們工廠做我們的包裝在技術上是綽綽有餘的,但是對於這種老油條我是很不放心,所以最終也沒有選擇他。原因就是筆者擔心他只做人情不好好做事,萬一產品出現問題後期還如何挺直腰板追責呢?對吧!對於選擇供應商我認為應該選擇踏實做事的,畢竟心思都放在這種旁門左道上的公司那有什麼心思好好做產品呢?

2. 言出必行

做產品過程中需要對接的合作伙伴太多了,因此產品經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放在和供應商打交道上;

但是通常產品經理不可能每天都在合作方那裏盯着,所以能遇到言出必行的靠譜供應商那麼會給產品經理節省不少精力,這種供應商做產品方面也會更加靠譜。

在和供應商打交道中可以多注意一些承諾是否按時執行,比如答應什麼時間點要給你的資料或回覆、對方是否按時給到;

尤其是涉及到需要對方內部溝通協調的事項,因為這類事情可以體現對方在內部的協調能力,和你項目對接的人在內部的協調能力或話語權越大對於你的項目就越有利。

3. 謹小慎微也不錯

在做產品時尤其是設計和策劃階段,其實很多東西並不是特別明確,不過很多甲方無論是因為項目管理方面的因素,還是不夠了解而缺乏安全感的因素,都會在各種問題上要求合作伙伴給出明確答案,比如排期、成本等問題。

這裏我們不討論甲方應該怎麼做?而是聊一下乙方怎麼做?

對於這種問題乙方常見的態度有三種:

  1. 客户要答案就給客户,而且給的也是客户所希望的結果,目的就是先穩住單子再説。
  2. 客户要答案也可以給客户答案,不過這個答案是基於滿足某種條件下的,為的是滿足客户的要求又不至於承擔什麼風險。
  3. 客户要的答案不一定會立馬給到客户,但是會先和客户聊清楚需求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然後在此基礎上才能給到客户答案。

區別這三種供應商最簡單方式有兩種:

  1. 一種是業務人員是否和你深入溝通,瞭解你各方面的要求;
  2. 第二種就是對於你的需求和問題對方業務人員是否會和技術人員溝通明確,然後給你一個真實可靠的答案。

第三種態度的乙方給客户回覆答案的週期一般會有些長,有時業務人員可能在溝通上處理的不是特別好,會讓客户覺得對方什麼問題都不願意直説很難溝通的樣子。

其實,這種謹小慎微的處事方式看似比較麻煩,但是對於後期真的合作起來反而是比較負責和節省時間的,因為問題確定的越早就越容易用最低的成本解決。

四、看經驗

看經驗匹配度這個問題其實不用特意強調大家也都理解,那麼主要問題是如何判斷合作方需要具備哪些經驗,或者是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具備這些經驗?

第一個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拆解自己產品的技術點,然後挑出來那些具備技術難度或行業特性的,將這些難點或特點選出來對應的就是需要合作方需要具備的經驗。

例如做的一個物聯網的傳感器設備,那麼拆除出來低功耗和無線通訊就是兩個大的技術點,並且物聯網無線通訊是屬於領域性特點的,它和藍牙、WIFI等通訊技術具備不同的特性。

例如通訊連接機制的不同、休眠機制的不同、功耗控制方面的不同等等,所以能做得了WIFI設備或藍牙設備的並不一定能做的好低功耗的物聯網產品。

同樣低功耗方面控制也是需要經驗的,例如什麼數據量的需求選擇什麼樣的通訊技術、從通訊層面如何節能、從傳感器邏輯處理和控制方面如何節能、使用什麼電池最為合適等等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具備一定經驗才能做好或者説少踩坑的。

做靜態的產品和帶機械運動的產品同樣也是具備不同的特點,例如靜態的產品在段差、縫隙方面就很好控制,但是有運動機構的產品就要難很多;例如運動機構的間隙大了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影響轉動的靈活且容易增加故障率。

帶機械運動的產品在縫隙上還要考慮好產品表面是否會做類似噴油的處理,如果要噴油那麼就要考慮好噴油帶來的間隙問題;在產品設計時帶運動的產品難度也高很多,比如轉動結構、產品堅固度、加工組裝難度等問題。

不同產品技術難點和特點在這裏就不一一舉例了,那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判斷合作伙伴是否具備這些相關的經驗了!

其實這個問題説來也簡單,多去看多去聊就行了;比如直接去合作方那裏看他們在做的產品或已做的產品是否有相同類型的,或者其他方面的經驗是否可遷移到你的產品上。

如有類似的產品,那就要詳細看現有產品做的如何以及有什麼問題,問題不僅指產品品質的問題,還指設計思路、技術難點以及加工製造過程中的流程等;可以通過聽他們的講解來判斷是否具備相關的經驗,當然也可以聊聊你要做的產品在加工工藝、技術等方面他們有哪些疑問或覺得需要注意的點,判斷他們對於你們產品的理解度如何。

如果理解的比較好且能提出比較關鍵的問題,那麼在經驗上也就相對匹配一些。

五、看緣分,選擇最合適的

和相親一樣每個人都想找到那個完美的另一半,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是不可能的;原因我覺得主要分為兩個:

  1. 一個是實際生活中我們並不是一定需要那種各方面都完美的人才行,同時我們自身也不一定擁有與之匹配的條件。
  2.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沒有足夠時間去尋找最完美的人。

同樣在選擇合作伙伴方面也是如此,因為不同的合作伙伴都有自己的優劣勢,即便是找到各方面都能比較優秀的合作伙伴也不一定就能達成合作。

一般情況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到那個絕對完美的合作伙伴,所以通常選擇的都是基於某些條件下的相對完美合的作夥伴。

説到這裏問題就來了,選擇供應商的時候要考慮這麼多的因素,那我們到底如何評估哪個供應商是最合適的呢?

其實想找到合適的供應商首先要了解自己,俗話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自己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主要包括產品類型、核心技術難點、公司能力等;每個方面都是一個篩選器,提取各個方面的要點,然後用於篩選供應商。

首先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產品類型的問題,不同的產品類型都有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和難點。

在這些專業領域知識和難點上如果沒有相關經驗的話,那麼踩坑是不可避免的;產品類型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機械類產品、交通類產品、通訊類產品、傳感類產品、受控類產品、低功耗類產品、視覺類產品、聲學類產品、飛行類產品、水下類產品、海事類產品等等;很多產品都是多種類型集合產物,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判斷出來自己產品屬於哪些類,比如説我們做的產品採用電池供電,通過檢測人體散發的熱紅外,從而實現人流計數方面的應用。

首先我們很明顯的可以從這個產品描述中判斷出來這個產品可以歸屬在通訊類、傳感類、低功耗類這三個類型,然後我們給這三個類型做個排序,看看哪個最重要或者説最難。

分析之後我這邊給的排序是低功耗類、通訊類、傳感類,這三個類別最後就是我們選擇供應商的第一個過濾器了;可能説到這裏有人會疑惑這三個類是如何做排序呢?

其實這個很簡單隻要你夠了解你的產品就都能排出來序;我這個產品涉及的通訊、低功耗、傳感器這三個點,其中傳感器是標準品且都是封裝好的指令和交互,因此對於我們來説並沒有什麼技術難點。

低功耗這個點確實有點麻煩,因為傳感器和通訊設備本身都是耗電大户,而且還是使用電池供電,因此這算是一個難點。

關於通訊這塊雖然使用的是標準的模組,但是固件層面的通訊機制需要自己調試,因此具備一定難度,不過相對低功耗還是好點的,所以最後的順序是低功耗、通訊、傳感。

接着我們分析下核心技術點,還是以上面的設備做分析。

首先是低功耗這邊,如果想要設備具備較低的功耗那麼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 第一是設備所用的處理器要儘量較低功耗。
  • 第二是設備的通訊模塊在能滿足通訊需求的情況下儘量低功耗。
  • 第三是供電的電池要儘量容量大用的久。
  • 第四是在固件邏輯上要儘量低功耗。

接着就是通訊技術這塊,由於不同的通訊技術在特性、使用方式、適用場景等方面都不一樣,並且固件寫的合不合理,還會很大程度影響到低功耗,因此通訊技術也是一個技術點。

最後傳感器這塊因為是用的標準品且本身產品也比較簡單,因此倒不是特別重要的技術點。

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提取幾個要點作為篩選供應商的篩選器:

  • 要點一是做過低功耗的設備,且熟悉利用處理器不同的模式以及邏輯幫助設備節能。
  • 要點二是熟悉所用通訊技術的特點,具備此通訊技術的開發經驗。
  • 要點三是熟悉不同電池的特性能夠選擇最適合電池類型。

最後需要分析就是自己公司能力。

能力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技術能力也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是軟件開發能力好還是硬件開發能力好?相應的軟件能力好那找合作伙伴就優選硬件能力好的。

供應商把控能力同樣也是,比如做產品中需要合作的各個角色都有熟悉靠譜的人,那麼自己就可以把各個角色分開給不同的人來做,這樣有利於保護產品方案不易被複制;反之如果找不到都相應靠譜的各種人,那麼在找供應商時就需要對方儘量的具備較全的能力,這樣對產品的把控和溝通都會好很多。

在採購方面也同樣如果自己沒有較大的量,那麼儘量就把採購的事情也委託給代工廠,因為很多常用的元器件代工廠會用到比較多,元器件給代工廠的價格可能會低於我們自己採購的價格;反之的話就可以自己採購元器件,儘量把把控力放在自己手上。

通過對自己公司能力的分析,最後我們同樣可以提煉出一個篩選器來。

分析完自己公司後下面就來到重點了,那就是分析合作伙伴。

上面我們已經從硬實力、軟實力、信條和品格以及經驗這幾個方面説了考察合作伙伴需要的那些因素,下面我們就是根據這些因素去評估哪個合作伙伴最適合了。

評估的方法我們可以利用一個評估表打分,如下圖是一個相對比較通用的評估表,對新手參考還是比較有價值的,當然不同類型的產品以及合作伙伴角色所需要的評估表內容也不盡相同。

這個打分不是絕對的分數,原因有兩個:

  1. 因為這不是數學題,本身也就沒有絕對的好壞或對錯,
  2. 打分是為了在幾個合作伙伴中選擇最適合的哪個,所以打的分數都是幾個合作伙伴之間的相對分數而不是絕對分數。

在使用評估表時可以根據“考慮因素”內的説明打分,最後將自己在意的因素按照在意程度從高到底排列,然後篩選出幾家供應商中最符合自己在意項的分數,然後按照高低排列後綜合分析適合的供應商。

硬件產品經理必備的供應商評估技巧

合作伙伴評估表

最後和大家嘮叨一句:在選擇供應商時並不是要選擇最好的,而是要選擇最合適的,畢竟最好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合作成本。比如説要做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形的盒子,且盒子內部也沒有多少元器件和複雜的結構,那就沒有必要找那種大的模具廠去做了,通常小的模具廠就可以搞定;硬件產品經理一定要具備成本意識,畢竟做硬件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

作者:賈明華,微信公眾號:智能硬件產品汪

本文由 @賈明華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52 字。

轉載請註明: 硬件產品經理必備的供應商評估技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