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早年投資美團時,曾經希望支付寶成為美團支付方式的唯一,並提出了相當優惠的費率。不過,王興還是把更好的位置留給了微信支付,支付寶則被安排在不起眼的角落。
2018年,阿里正式收購餓了麼。當時有媒體報道,美團試圖停止支付寶接入。或許是考慮到用户習慣,該計劃顯然沒有最終實施。
但美團“去支付寶化”想法從未改變。2020年以來,這一步伐開始提速。
「略大參考」近期發現,在美團、大眾點評等平台,用户已經無法使用支付寶進付款。換句話説,支付寶被美團封殺了。
螞蟻科技和美團點評之間的競爭確實在加劇。
今年3月10日,當時尚未更名的螞蟻金服宣佈,支付寶要從金融支付平台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台,聚焦服務業數字化。支付寶App同時進行改版升級,強化生活服務心智,首頁新增外賣到家、果蔬商超醫藥等便民生活版塊。
5月20日的支付寶合作伙伴大會上,CEO胡曉明進一步明確了支付寶的未來是數字生活,“數字生活新服務將是下一個十年最大的互聯網紅利”。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作為生活服務領域的一哥,美團當然難以容忍這樣的侵門踏户。外賣巨頭迅速反擊。
5月29日,美團上線自己的信用支付產品——“月付”。“月付”由此前的“買單”升級而來,使用場景包括美團和大眾點評平台上的外賣、打車、摩拜單車、酒旅、電影等,最長免息期為38天,支持分期、延期還款。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團上線了自己的“花唄”,然後又封殺了原版。為什麼美團對支付/金融如此執着?他們的金融夢想又能否實現?
01、“月付”來了
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蘇寧任性付、唯品會唯品花,信用支付早已成為電商平台的標配。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先消費,後付款”的支付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客單價。
2015年618期間,京東平台上80%的白條訂單被分期,白條用户平均客單價是普通用户的兩倍。2017年唯品會12.8 大促期間,使用唯品花的用户平均客單價比其他用户高出41%。
美團月付展示出了同樣特徵。相關負責人表示,試運營期間,月付用户的美團訂單量平均提升超20%,交易金額平均提升超15%。開通月付6個月後的用户,月付支付在其個人消費金額中的佔比顯著提高,平均可提升超六成。
在過去,美團用户想要使用信用支付有兩種選擇,支付寶花唄和信用卡。
阿里巴巴在2018年收購餓了麼,直接和美團展開肉搏戰。今年螞蟻科技更是“替爸出征”,親自在正面戰場阻擊美團。美團當然希望自家用户儘量少用支付寶。
在美團系APP的支付界面上,美團支付被默認為首選,其次是微信支付。支付寶原本被隱藏,用户必須點擊“展開更多支付方式”,才能看見。如今在安卓手機端,支付寶已經被徹底下線,但蘋果手機上還未有變動。
另一方面,中國信用卡累計用卡總量在去年達到7.46億張,假設平均每個持卡人擁有2張信用卡,那麼全國信用卡用户規模只有3.2億。這一數字相較於9億網民而言,並不算高。
既然“巴巴”的支付寶不被推薦,信用卡普及率又不夠,上線自己的信用支付產品,當然成為美團擴大信用支付使用率的唯一方式。
信用支付的推廣無疑將進一步打開美團的想象空間。
美團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小貸公司——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向商家提供小額貸款。美團今年飽受高佣金的爭議,但其實利息收入才是他們增速最快的業務。今年1季度,美團利息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34%。
一旦“月付”普及,美團有望進針對C端用户,提供分期、延期還款等服務,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收入的增長。即收佣金又收利息,這大概就是美團的夢想。
02、殊途同歸
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移動互聯網發展多年,各巨頭在自己的主戰場實現壟斷後,向新領域進軍成為必然事件。
今年以來,支付寶在生活服務領域動作頻頻,但其實他們早在2015年就已經將自己定位於生活服務平台。
當年6月上線的支付寶9.0版本,擁有着標誌性意義。在此之前,支付寶被按照工具產品的思路去做;而從9.0版本開始,公司將支付寶確定為生活服務平台。
“生活”、“口碑”、“朋友”、“財富”是當時支付寶首頁的4個標籤,它們分別代表了日常生活、O2O、人際關係、金融服務等多種場景。
“支付之爭就是場景之爭,”時任螞蟻金服CEO的彭蕾在內部多次強調,“場景在哪裏,用户的支付行為就在哪裏”。
可以説,從支付到場景是螞蟻科技的發展軌跡。
美團點評則走了另一條路。
美團以團購起家,王興早年認為,團購屬於“服務型電商”,是將人帶到店;淘寶、京東則屬於“實體商品電商”,把商品帶到家。
統一團購行業後,美團開始向外擴張。2013年,美團外賣上線,公司切入到家業務。隨後,圍繞“Food Platform”戰略,美團開始橫向拓展多個到店、到家場景,包括院線票務、酒店、婚慶、出行、藥品/鮮花/水果配送等。
支付對於所有商業模式而言,都是實現閉環的“最後一公里”。其核心價值在於,能夠記錄和跟蹤每一筆交易。第三方支付公司因此可以掌握上游商户的資金動向。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就是不希望被別人把住命門。
相較於其他巨頭,美團在支付/金融方面的入局稍晚,這可能和他們早年獲得過阿里投資有關。2015年11月,阿里退出後美團。美團金融開始提速。
2016年9月,美團通過收購第三方支付錢袋寶獲取支付牌照,隨後又將銀行和小貸牌照收入囊中。2019年,美團互助上線。美團“月付”於今年登場,同時美團信任分開始測試。
各自發展的美團點評和螞蟻科技,終於在2020年相遇了。
03、“月付”難敵螞蟻
從團購、外賣、酒旅,美團曾經在多個賽道後發制人,在金融/支付市場,他們是否可以延續自己的神話,成為支付寶、微信支付後的第三股力量?
在「略大參考」看來,美團支付的機會並不大。
阿里壟斷線上零售市場,淘系平台早在2014年的交易額就達到2萬億,這成為支付寶早年發展的動力。相比之下,美團的交易規模要小很多。
根據艾瑞的數據,2019年4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是59.8萬億元。美團平台在同期的交易額為1899億元,即假設所有交易均通過美團支付完成,他們的市場份額也只有0.3%。
這對行業格局幾乎不會有任何影響。支付寶在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高達55.1%,財付通以38.9%緊隨其後,兩者合計控制了94%的市場。
實際上,美團支付的市場份額一旦增加,不僅不會對支付寶構成威脅,反而可能會對財付通造成些許負面影響。因為支付寶在美團系APP上,本來就已經被隱藏了,微信支付才是美團支付的主要對手。
此外,回顧支付寶的發展歷史,他們的成功並非是因為擊敗了一個又一個的競爭對手,而是通過解決自身發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問題而取得進步。支付寶曆史上的多款產品,均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提升用户體驗而誕生的,只是後來的發展超出了原有預期。
支付寶的前身是淘寶網上的“擔保交易”功能。當時淘寶的交易額增速迅猛,但銀行體系的轉接清算能力發展較慢,兩者間的缺口逐步加劇。為了保證日常交易可以正常進行,同時降低自身成本,虛擬賬户體系被採用。
作為一款支付工具,支付寶居然有獨立的賬户,這在當時是一個創舉。其最初的目的是通過壓縮交易筆數的方式,保證整個體系穩定運行。比如本來淘寶要向銀行申報100筆交易,但通過虛擬賬户,這100筆交易被壓縮至20筆,既減輕了銀行轉賬的壓力,也強化了支付寶的系統彈性。
現在看來,虛擬賬户對支付寶的意義遠大於此。用户在賬户上的數據沉澱和積累,成為了後來支付寶和螞蟻科技風控和數據運營的根基,為公司轉型金融服務和現在的數字生活服務平台奠定了基礎。
餘額寶的誕生同樣如此。
隨着淘寶交易額的增長,支付寶賬户中的資金規模快速提升。支付寶公司的備付金水平也水漲船高。同時,“快捷支付”的廣泛運用,令支付成功率顯著提升,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對虛擬賬户有一定替代作用,降低了用户對支付寶的忠誠度。
餘額寶就是這一背景下上線。當用户將支付寶賬户中的資金用於貨幣基金購買時,公司需要承擔的備付金水平有了下降空間;更重要的是,餘額寶令支付寶突破了傳統的“賬户 支付”的意義,令支付寶的理財屬性大大提升,增強了用户黏性。
餘額寶誕生的2013年被視為“互聯網金融元年”,金融理財的觀念走入尋常百姓家,很好地教育了市場。餘額寶的成功後,螞蟻科技又陸續切入消費金融、保險等多個領域。
因此,支付寶之所以可以從淘寶網的支付工具,蜕變為覆蓋線上、線下全場景的國民APP,核心原因就在於,他們以解決問題,而非解決對手為起點。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對手只是順便被解決掉。
反觀美團支付,今天的支付市場早已更加成熟,各種玩法、模式都已經被用户廣泛接受,留給美團去解決的問題並不多,用户早已養成了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依賴。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團恐怕難以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實際情況來看,也確實如此。“月付”對標“花唄”、“美團信任分”對標“芝麻分”、“美團互助”對標“互助寶”,美團基本就是把支付寶已有的產品複製過來。
既然沒有什麼問題可以解決,解決對手便成為了美團佈局支付/金融領域的源動力,下架支付寶自然順理成章。
“月付”上線後,美團刻意對比了“月付”和“花唄”,結論當然是“月付”完勝。這不禁讓人想問,既然“月付”那麼好,為何下架支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