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李蘭娟院士:“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報道被大量轉發。
報道稱,李蘭娟院士説:新冠肺炎病毒特別的“不怕冷”,在零下4攝氏度該病毒可以存活數個月,在零下20攝氏度該病毒可存活20年。這解釋了為什麼幾次病毒都在冷藏食品較多的海鮮市場被發現,病毒完全是可以被跨國轉運的。
6月20日,李蘭娟院士團隊對這一報道做出回應:
該報道信息不完全準確。當天下午(6月19日),在杭州海關舉辦的抗疫經驗交流會上,李蘭娟院士就海關如何在進出口物資檢疫檢測環節加強新冠肺炎的排查給出建議和看法。其中,在説到冷鏈運輸環節的疫情防控時,李院士表示:一般情況下,病毒在冷鏈上能較長存活。在我們已知並掌握的病毒中,處於4度左右可以存活3-6個月以上,-20度以下可以長期存活達20年左右。不同的病毒存活時間也不一樣。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的病毒,從出現到現在才8個月,對它的認識及耐低温能力尚需進一步研究。
結果部分媒體既沒有進一步向李蘭娟院士團隊求證,也未完全理解相關信息,發表該報道,對公眾造成較大誤解。該報道內容與李蘭娟院士本人觀點不符。
此外,6月20日上午,@張文宏醫生 就疫情形勢發佈最新研判:無論疫苗到來與否,全球性疫情蔓延情況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
國際新冠疫情抵抗策略出現分裂,抗疫之路何去何從?
北京正為為徹底管控疫情加大力度。目前的傳播路線集中在與新發地市場相關的餐飲業人員與採購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上,傳播鏈涉及人際傳播或者經污染食材傳播。根據這一發現,後階段的防控將更為精準。救治方面,北京聚集全市優勢醫療力量在地壇醫院展開集中救治,應能保證救治工作的高效。對於疫情演變方向,根據目前的防控力度,一般在疫情高峯到來之時的後2周能夠徹底控制疫情。當前在街頭出現的民眾恐慌性隨機檢測意義不大,政府引導下的精準檢測可以有效管控疫情。
北京疫情加速管控的同時,高疫情國家迫於經濟壓力,逐漸採取全面開放的政策,這將帶來全球疫情的巨大不確定性。今天巴西病例數首破百萬,病死率近5%,單日新增5萬,日新增病例數為全球第一。印度逐漸採取全面復工策略,政府提出與病毒共存口號,病例數繼續攀升。由於醫療資源的缺乏,老年人與患有基礎疾病者將因為醫療資源的不足面臨極大的死亡風險。
全球疫情還在不斷攀升,10天之後會破1000萬。近期全球多國紛紛加大對於新冠藥物的研發投入,而加快疫苗產品研發速度也將成為解決這一全球性災難的關鍵途徑。在獲得3期臨牀研究結果前,全球高疫情國家可能會啓動2期臨牀研究有效疫苗的緊急使用權限(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特別是在老年人等脆弱人羣中進行接種。
無論疫苗到來與否,全球性疫情蔓延情況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在這之前,中國保留謹慎心態,維護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倡導公眾場所戴口罩、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與強化個人衞生的科普教育,在防疫工作繼續鞏固,公共衞生體系不斷強化的基礎上,堅決推進經濟的復甦,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