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車競爭白熱化:互聯網龍頭紛紛下場、核心技術成關鍵

汽車強國必先“強芯”,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迫在眉睫。我國要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新能源汽車就是必經之路。近幾年,多家互聯網企業入局新能源造車,有簡單粗暴直接給錢的:2019年開始,王興和美團為理想汽車補充了11億美元的彈藥;騰訊成為蔚來汽車第二大股東,持股曾達到16.3%;阿里一度是小鵬汽車最大的外部股東,持有14.4%的股份。除了投資,還有親自下場聯手造車的,先是百度、富士康分別聯合吉利造車,後有上汽和阿里打造的智己汽車今年1月份發佈。新能源汽車賽道是有點擠,但速度飛快。

而新能源汽車時代,造車邏輯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產業鏈中是否掌握核心技術成為關鍵條件。國內的三大造車新勢力,其中重要的汽車組件從雷達、超聲波傳感器到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幾乎全部來自德國企業,芯片則由美國的英偉達、高通還有英特爾旗下的芯片企業提供。的確,我國在電池領域積累了一定優勢,但與歐美傳統車企相比,在電機、電控、控制系統、智能駕駛軟件等最核心方面仍有差距。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爬坡躍升之路,道阻且長!中國加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能源造車競爭白熱化:互聯網龍頭紛紛下場、核心技術成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