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市場上不同類別的產品這麼多,同一類別的產品也不少,用户究竟會青睞哪種產品呢?本文作者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進行了思考,為我們分享了她對什麼樣的產品會受到用户歡迎的一些看法。
究竟一款怎麼樣的產品會受到用户的歡迎呢?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想了很多,通過分析用户畫像用產品的功能架構去迎合大眾,還是説利用一些套路(營銷)吸引用户。但是在這之前我想是不是應該去中心思維,抓住用户的視角,大眾是不是更會在意一件物美價廉的東西呢?
在中國不缺少好的產品,但是有些公司更加註重營銷手段,其實在中國主張二流的產品配上一流的營銷手段也可以獲得很滋潤的。這樣無論是營銷也好,產品也好,什麼樣的產品更受歡迎,這裏就產品和營銷和各種方面因素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一、用户需求之前在抖音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做正宗江西炒粉的飯店老闆,每天很認真的做菜分享在自己的賬號上,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帶火自己即將倒閉的飯店。
但是從來都無人問津,每個作品的閲覽量也只有幾十個,直到有一天有個網友評論了一句:“老闆你用的是什麼鍋為什麼從來不粘鍋呢”,老闆沒有回覆網友,隨後越來越多網友追評要鍋的鏈接而沒人評論老闆的菜。
最後,飯店老闆把飯店賣了專門去賣鐵鍋並且開始在抖音分享怎麼樣挑鍋養鍋的方法,賬號頓時多了幾萬粉絲量,正經轉行做起了賣鍋生意並且賺了不少錢。
所以選擇做一個產品從來都不是想當然,身邊有個朋友就一直就夢想在三里屯開一家酒吧,可是仔細想想,三里屯缺的真的是酒吧麼?
缺的是有意思的有玩頭的酒吧,產品也是一樣,不是單一模仿就可以成功,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需要即從各方面,用户行為、經濟和真需求這裏去更深入的思考一下。
二、填補缺口古時候有個人去學屠龍術,學了三年之後回到家鄉,現場表演給家鄉的人看,比如要從龍的哪個部位下手,如何剝皮抽筋等等,表演完之後眾人喝彩鼓掌,結果一個小孩子問:“哥,哪裏可以找得到龍呢?”
這一則寓言故事説明即使你的技藝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一定要能夠在某一領域可以使用;做產品也是同樣一個道理,任何產品除了基本的功能效果之外,一定要可以填補某項缺口才能更受歡迎,哪怕這個缺口非常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產品除了基本的功能效果之外,一定要可以填補某項缺口才能更受歡迎,哪怕這個缺口很小。
例如:香飄飄奶茶填補了杯裝奶茶的缺口;數碼相機填補了傳統膠捲相機拍照麻煩的缺口,結果拖跨了柯達;蘋果、三星等品牌填補了智能手機的缺口,讓諾基亞轟然倒塌;微信填補了及時通訊的缺口,讓三大運營商終於低頭;這些產品無不是填補了某一領域的缺口才成為經典。
三、消費者視角消費者視角通俗地説就是我剛説的去中心思維,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就是説在做產品的時候要知道我們能為消費者提供什麼,消費者需要我們的產品來解決什麼問題?
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會讓用户流連忘返,即使不使用,也會留在手機裏不會刪除,期望着某一天會用到。
產品經理思考的是產品結構層,怎麼將產品內容快速推薦給用户,而用户感受的是表現層。然後説句不好聽的話:產品經理是利益的分配者,而用户只是被迫接受者,所以用户視角很重要。
真正更受歡迎的產品,一定是自己由衷地熱愛與欣賞,除自己使用之外還樂於推薦給周圍其他人一起使用,這類型的產品才具備了成為好產品的潛質。
四、更新換代產品更新換代就像是早期的遊戲打補丁或現在的APP版本迭代一樣,一來跟隨潮流;二來以新鮮的形象展示在消費者面前,防止審美疲勞,畢竟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與忠誠度已越來越難。
蘋果手機在這方面做得很好,自iphone上市以來一直更新換代到現在的iphone7,即便各種新聞與文章或多或少唱衰蘋果,依然無法撼動蘋果在智手機領域的地位。
五、代表性意義在我剛開始學習產品時,導師就跟我説過:一個受歡迎的產品一定可以給購買的消費者一定的象徵性或代表性意義。我們常説的暴發户會通過購買豪車等奢侈品來對外展示自己,在他們眼裏豪車與奢侈品就具有強烈的代表性意義。
而更受歡迎的產品也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義,如果通過營銷手段能把產品與某件約定俗成的事務聯繫在一起,這可以加深消費者的記憶,當消費者一旦接受到外部刺激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產品。
例如:王力宏-娃哈哈,端午節-粽子,中秋節-月餅,周杰倫-奶茶。
當產品有了鮮明的代表性意義,也就意味着在消費心智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不會輕而易舉地被抹殺。
六、兒童效應除了以上五個方面可以使產品更加受歡迎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兒童效應。
兒童效應是指當小孩子喜歡的產品或者強烈要購買的產品,父母一般都不會反對,這也是為什麼超市食品做品嚐時,都會優先給小孩子品嚐的原因,只要小孩子願意購買,父母一般都會掏錢。
七、結語以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找到某個缺口,構建出一整套完整的產品體系,而後持續地更新換代,最終可以賦予產品代表性的意義,而這支產品若是從兒童開始着手,受歡迎的程度或許會更高。
本文由 @別忘了理想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