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天文學家堅持認為:它是外星文明的“星際探測器”!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科技

2017年的11月初,美國的“泛星巡天計劃”發現了一個來自其他星系的物體,它會和地球擦身而過,這個物體長400米到800米之間但是寬度只有80米左右,呈現長條形狀,被科學家命名為“歐姆穆阿(Oumuamua)”

起初科學家認為它只是一個外觀奇特的小行星,不過一些稀有的特徵,令他們懷疑這個物體是來自外星文明,根據它的運行軌跡科學家推測,這個星際物體應該是來自天琴座的織女星,織女星距離地球有25光年之遠,根據這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它需要60萬年左右的時間,才能來到我們能觀察到的位置。

天文學家要觀測這個星際物體,一點都不容易,即使他們使用高倍數的天文望遠鏡都只可以看到非常細小的暗紅色斑點。

雖然人類擁有更強力的哈勃望遠鏡,但是哈勃望遠鏡在大部分時間裏,只會定點觀測遙遠的星系,要突然轉向追蹤高速移動的星際物體,太不現實。

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光線變化,計算出該物體長和寬以及自轉週期等數據,但是,得到的數據令科學家非常震驚,不單是尋找外星文明的 “突破傾聽計劃”, 甚至連NASA的科學家, 都懷疑這個星際物體可能並不是單純的自然產物。

到底科學家為什麼會這樣想呢?

第一,一般的小行星是不會有這麼奇怪的長條形狀,科學家質疑它為什麼沒有在自轉過程中撕裂分解,而如果這個物體真的是外星文明的飛船或探測器,那麼設計成長條形狀就非常合理了,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飛行期間受到隕石撞擊的機會,同時降低星際氣體和塵埃的摩擦力。

第二,大部分觀察到的彗星和小行星通過太陽系的時候,都會因為太陽的熱力導致表層蒸發,形成可以看到的“彗發”(彗星後面拖的“尾巴”),但是這個物體在最接近太陽的時候,表面可以達到300度,都沒有發生類似的現象。

科學家分析了它的暗紅色光譜,認為它的表面覆蓋了碳基化合物,至於他不停改變光暗的特性普遍認為是源自物體的自轉,但也都有人推測,物體可能經過人工打磨。

其次,這個物體在水星的軌道內以33度進入太陽系,他跟太陽可以説是擦身而過。但是卻沒有被太陽的引力捕獲,這種情況也是前所未見的。

不過科學家們肯定這個“天外來客”的目的地並不是我們的太陽系,如果他想在太陽系停留,就必然會減速改變軌道,到時我們就會觀察到引擎發出的紅外線以及其他光源。

所以科學家推測,就算他真的來自外星文明,也只是路過或藉助引力前往其他地方,這點和人類發射的探索者1號非常像。

就在近日,一篇發表在天文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 J)》的論文引起了各國媒體、天文愛好者和UFO愛好者的極大關注。

該文的作者,哈佛大學天文學系主任阿維·勒布(Avi Loeb)堅持認為2017年首次觀察到的小行星“歐姆穆阿(Oumuamua)”極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飛船或者探測器”,勒布撰寫過近700篇研究論文和4本書,是一位天文學家。

勒布説,他和他的同事們從開始研究”歐姆穆阿“開始,就認為它擁有眾多的謎團,研究得越深越覺得它不可思議,所以他們極度懷疑它是一個比我們人類科技水平更高的地外文明的產物,他認為必須認真考慮這種可能性,而且科學家必須有足夠的“謙虛度”來認識並研究它。

勒布表示“我遵循的原則我稱之為\'宇宙謙虛\',我們人類相信我們是特別的,但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這只是一種幻覺,我們開始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事實證明它繞着太陽移動,而太陽則圍繞我們銀河系的中心移動,而銀河系只是宇宙中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宇宙謙虛的原則要求我們,假設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其實也並不特別,而且,如果宇宙中有其他文明,那麼技術上比我們更先進的可能性非常高。“

雖然這個物體目前已經離開太陽系,人類科學家沒辦法證實它到底是小行星還是宇宙飛船,但是,它的到訪已經為科學家帶來了許多重要的研究資料。